学术投稿

硝苯吡啶在治疗高原肺水肿中的应用

郑必海;牛清华;王洪斌;周先利

关键词:硝苯吡啶, 治疗, 高原肺水肿, 钙通道阻滞剂, 心力衰竭, 心绞痛, 高血压, 临床
摘要:硝苯吡啶(Nifedipine,NF)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并主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的治疗.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海拔地区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类脂包被的RNA病毒,其主要由非肠道传播.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CV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输血、血制品或因器官移植及静脉注射毒品者共用污染针头而传播[1].

    作者:陈华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研究(附41例报告)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受孕障碍的技术研究和治疗结果;方法:采用超促排卵方案诱导卵泡生长发育,经阴道穿刺取卵在体外受精,对严重少、弱精者采用ICSI技术;结果:治疗41周期中移植周期39例,其中16例妊娠,妊娠率41.0%(16/39),与国内新报道相一致;结论:IVF-ET是治疗输卵管阻塞等女性不孕有效方法,ICSI在男性不育的治疗中有肯定有效,高海拔地区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提高妊娠率的关键在于先进适宜的促排卵方案、层流净化胚胎实验室及良好的胚胎操作技术,B超引导下的无创移植.

    作者:张若鹏;邵华;张丽蓉;刀承兰;朱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小肠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3 480m)大鼠严重烧伤(30%Ⅲ度)后小肠病理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建立高原烧伤大鼠模型,15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72只),烧伤对照组(72只),正常组(12只),试验组伤前灌胃给药,其余给盐水.伤后3h、6h、12h、24h、48h和72h等6个时相点剖腹取出小肠一段,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烧伤对照组伤后3h即出现小肠粘膜充血水肿,伤后6h~24h肠粘膜细胞变性,纹状缘消失,继而上皮细胞糜烂,但病变极少累及粘膜下层,伤后48h~72h上述病变更趋明显,固有膜内可见出血灶,粘膜下充血水肿.烧伤试验组:伤后3h小肠粘膜有轻度水肿,伤后6h~24h固有膜内少许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粘膜上皮未见明显变性糜烂,伤后48h~72h肠粘膜充血水肿减轻;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的小肠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生兰;于晟;薛晓东;张示范;刘毅;朱云;张绪生;蔡黔;张鲜英;钟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藏药洛布桑胶囊等预防进藏战士缺氧症状的研究

    目的:从富含抗缺氧成分的新型藏成药中,寻找能增强部队紧急抗缺氧的药物,以提高部队快速进入高原后对高原环境的习服能力;方法:171名空运进藏新兵,随机分组,实验组选用藏成药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藏王宝胶囊、红景天胶囊,以及地奥心血康胶囊;对照组用淀粉胶囊,采用单盲法给药,观察急性缺氧症状发生率;结果:进藏后5天内的急性缺氧症状发生率,除地奥心血康组以外,均以第一天高,以后逐渐下降,至第5天时急性缺氧症状基本消失;入藏后第1天,除藏王宝组外,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入藏后第2天,仅地奥心血康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藏后第3天仅有洛布桑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所选的药物,除藏王宝以外,在增强部队紧急习服高原能力方面均有积极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王毅;牛文忠;张进军;王红军;陈宁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预后与其相互转型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冲击伤的损伤特点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硝苯吡啶在治疗高原肺水肿中的应用

    硝苯吡啶(Nifedipine,NF)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并主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的治疗.

    作者:郑必海;牛清华;王洪斌;周先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49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原因与护理

    新生儿窒息在我国目前围产保健中占特殊重要的位置.我院于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分娩活产新生儿643人,其中窒息149人,占23%.重度窒息56人,占38%,中轻度窒息93人,占62%;并发吸人性肺炎84人,占56%.

    作者:陈三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5-羟色胺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干部体检肥胖者其血脂、脂肪肝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干部的肥胖与血脂、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青海地区在职干部744人进行健康体检,根据体重指数BMI>25者为肥胖,分为肥胖组、非肥胖组,进行血脂、腹部B超的测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肥胖症的患病率为56.45%,高脂血症患病率为29.03%,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9.25%,发病高峰在40岁~59岁年龄组,高原地区干部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肥胖人群(P<0.01);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时脂肪肝的患病率(68.24%)显著高于非肥胖组(18.33%)(P<0.01);结论:肥胖是高血脂、脂肪肝的重要发病因素,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预防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肝硬化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青湘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地区头痛42例分析

    高原地区头痛为发作性颅内和颅外血管功能障碍,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头部胀痛为特征,是高原特发病之一[1],多有初入高原或高原人久居平原后再次进入高原的病史.

    作者:陈多培;漆远康;陈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下腹部下肢手术对呼吸血压的影响

    笔者在高海拔地区对2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观察,该麻醉对呼吸、血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延仓;俞文军;李春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并发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回顾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低氧对复合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海拔5 380m富氧前后PWC170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海拔5 380m富氧对士兵PWC170和台阶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室内氧浓度提高到27.30%±0.23%,用自制CO2清除器吸收受试者呼出的CO2气体,检测室内CO2为0.15%±0.07%;10名受试者在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出富氧室后在常氧下做二级定量负荷踏阶运动实验,心电图描记心率,然后与富氧前作对照;结果:富氧后较富氧前PWC170和台阶指数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结论:海拔5 380m富氧12h可显著提高士兵的体力作用效率.

    作者:张西洲;崔建华;张建林;哈振德;张芳;马勇;王伟;柳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日喀则地区藏汉人群中乙肝免疫学检测情况分析

    为了解日喀则地区藏汉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我科从2001年1月-2002年12月共2 120例来院就诊及住院病人血清进行乙肝免疫学检测并做统计,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国;李春梅;黄文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201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

    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内科疾病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由其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倍受重视,特别是心脏电活动变化.我院地处海拔约2 808m的青藏高原,为观察高海拔地区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本文对我院1993年2月-2003年2月资料较为完整的201例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以探讨其特点.

    作者:刘争建;王立志;张雪红;牛莉清;刘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移居内地与世居内地人群血脂异常对比调查分析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现场急救

    我院地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第七标段(北麓河至二道沟),平均海拔在4 800m左右,由于高寒、缺氧、低气压、风沙大、能见度低等环境因素,给过往车辆和铁路建设者带来巨大的困难.

    作者:王凯军;侯安刚;丁守全;贾建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中晚期肺癌并发心律失常(附69例临床分析)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 260m,大气氧分压164kPa,平均大气压78.0kPa,空气中氧含量为平原地区的75%.我院于1997年1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中、晚期肺癌85例,就高海拔地区中晚期肺癌并发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萍;刘丽萍;阚(荣);本巴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