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进高原习服措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原习服
摘要: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藏日喀则地区鼻出血550例分析

    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是高原地区一种常见症状,又是一种急症,轻者涕中带皿,重者导致贫血,甚至休克.

    作者:甘立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促进高原习服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严重创伤麻醉处理体会

    近年来,严重创伤手术有增加的趋势.我院地处海拔2 780m地区,自2002年3月-2002年10月抢救严重创伤病人50例,麻醉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育红;尚安云;宋德银;许平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氧化碳在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西宁地区17例妊高征合并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妊高征合并肺水肿的患者,经高流量吸氧或正压给氧、解痉、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治疗后,大多数肺水肿得以控制,其中12例行剖宫产术,1例行产钳,孕产妇死亡2例,新生儿死亡5例;结论:亚高原地区妊高征合并肺水肿发病率、死亡率高,治疗中应注意改善缺氧状况,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贺青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高龄患者人工晶体植入30例临床分析

    白内障为高原地区老年人的高发病[1].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患病率随之增加.我院地处高原地区(海拔2 260m),自1994年-2001年为3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实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应用维生素K1、复方丹参、654-2 佐治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

    我院地处海拔2 808m的青藏高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下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因此,在治疗上探讨一种治疗有效并能缩短住院平均日,降低治疗费用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复方丹参、654-2静滴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纪松;叶柳茂;李玉平;徐春玲;向新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梅花髓内针与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

    近年来带锁髓内针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但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出血多、应力遮挡等弊端.

    作者:任晓明;巴军;黄宁庆;李亚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全麻拔管后22例血氧饱和度的临床观察

    高原地区全麻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虽然操作简单,但如不注意细节变化,会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本组报告22例全麻病人苏醒期SpO2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武斌;赵书哲;冯国君;何井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及其它血脂成分测定分析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及其它血脂成分在高海拔地区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65例临床诊断的CHD患者和40例对照者进行LP(a)测定和血脂检测分析;结果:本组Cm患者中L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TCH、HDL、LDL、TG测值基本正常,说明CHD患者中LP(a)的改变与其它血脂成分无相关性,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进一步支持LP(a)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a)可作为诊断及预测高海拔地区CHD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张亚萍;孙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压低氧对胎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原人脂肪餐后三项血脂反应的观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病理形态学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后肾脏病理改变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RACC)对其影响;方法:156只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红景天组)、对照组及正常组;试验组伤前用RACC4ml灌胃给药,对照组及正常组给生理盐水4ml灌胃;伤后不同时相点剖腹取肾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伤后3h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即发生严重损伤,以肾小球为著,72h尚未恢复正常,试验组则损伤较轻,伤后(48~72)h后肾小球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严重烧伤后的肾损害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晟;薛晓东;杨生兰;张示范;朱云;刘毅;蔡黔;张绪生;张鲜英;钟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8例高原心脏病多脏器损害临床分析

    高原心脏病为高原地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除本身可引起心力衰竭外,常可累及脑、肝、肾、胃等重要脏器,导致其损害及功能衰竭.

    作者:刘争建;叶平安;李显全;李中洲;周军;谢谣;刘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方党参对海拔5 400m移居老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1例小儿高原肺水肿临床护理体会

    我院地处西藏高原(海拔3 658m),常年接诊大量的高原肺水肿患者,其中有不少为小儿患者,由于小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性,护理难度大,故我们认为对小儿高原肺水肿的护理应该具有针对性.

    作者:王琼;蒋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人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护理

    我院地处海拔3 600m的高原地区,高寒缺氧,高原心脏病在中老年中较为多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衰.现将我院1998年-2002年收治的24例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春玲;谢素云;单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采用胃肠起搏器和吗丁啉药物的对比治疗,观察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并选择出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的FD的佳频率和时间等指标;方法:临床随机选择病例,分为胃肠起搏器治疗组和吗丁啉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和胃电图检查中的平均频率及平均幅值;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不大,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除呕吐外,其它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胃电频率改变,治疗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胃电频率明显趋向正常频率(3.0次/秒),经自身对照的t检验统计P<0.05;而对照组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幅度值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表输入一个较佳的治疗参数,能显著改善亚高原地区FD患者的胃运动功能和临床症状,胃肠起搏器对治疗亚高原地区FD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德忠;朱朝勇;聂宝利;刘桂花;李万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蛋白激酶C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表达的调控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原肺水肿患者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研究

    目的:探讨水、电解质代谢障碍与高原肺水肿发生的关系;方法:观测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电解质对比,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与高原同海拔健康人水负荷试验对比,从而了解高原肺水肿患者水电解质代谢的变化;结果:显示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血电解质有轻度的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尿电解质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尿Na+浓度明显增高(P<0.01),K+、Cl-浓度显著下降(P<0.05),Ca2+浓度有轻度增高(P>0.05);水负荷试验表明高原肺水肿患者排尿能力在各个时间段及一段时间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存在着水、电解质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参与了高原肺水肿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杜翔;王宇亮;崔淑娣;牟信兵;孙泽平;李素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