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病历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王菡茵;曾睿;马佳;孙卓

关键词:病历, 不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我院临床药学室2007-2011年临床药学查房记录中20774份病历医嘱的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病历数及类型.结果:不合理用药2184例,占总病历数的10.51%.其中,外科系统不合理用药所占比例大,达5.20%;其次为内科系统,不合理用药比例占3.28%;妇儿系统和五官系统所占比例分别为1.55%和0.48%.结论:我院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会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胃癌患者卡培他滨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卡培他滨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对其在胃癌患者体内的药动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入组4例胃癌患者,其血浆以替硝唑为内标,以叔丁基甲醚进行提取后进样测定,色谱柱为Eclipse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26∶74),检测波长为310nm,流速为1.0 ml/min.血药浓度数据用DAS药动学计算机程序处理.结果:卡培他滨与内标替硝唑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8.15、3.15 min,卡培他滨血药浓度在0.05~8.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均<7%,提取回收率在77.04%~87.53%范围内;卡培他滨的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β、AUC0-6h分别为(5.42±2.90)μg/ml、(1.0±0.71)h、(1.01±0.50)h和(9.54±5.32)mg·h/L.结论:胃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后吸收迅速,消除半衰期短,个体之间生物利用度差异显著.

    作者:余俊先;孟化;王康里;史丽敏;王汝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开展儿科药学服务案例分析与体会

    目的:探讨儿科医院临床药师工作切入点及其在临床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临床药学服务实践中根据儿童患者特点及所使用药物的特点,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纠正临床用药差错,减少药品不良事件(ADE)的发生;利用抗菌药物知识特长,参与治疗难治性感染;为医、护、患提供药学服务等方面.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参与,使患者用药针对性加强,减少了ADE的发生,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及救治成功率,防范了医疗纠纷.结论:临床药师与医护人员互补专业知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者:李郁;刘英;吴涤心;刘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病历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我院临床药学室2007-2011年临床药学查房记录中20774份病历医嘱的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病历数及类型.结果:不合理用药2184例,占总病历数的10.51%.其中,外科系统不合理用药所占比例大,达5.20%;其次为内科系统,不合理用药比例占3.28%;妇儿系统和五官系统所占比例分别为1.55%和0.48%.结论:我院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会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王菡茵;曾睿;马佳;孙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11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115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ADR涉及18类药物,抗感染药居首位(239例,占20.62%);静脉滴注引发ADR为926例(79.90%);ADR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624例)与皮肤及其附件(286例)损害.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强调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江灏;郑欣;何菊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对1例ICU腹腔术后多重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腹腔术后并发多重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感染患者治疗过程的分析,从腹腔术后并发感染应如何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针对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抗感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思路、药学监护等方面讨论腹腔术后并发感染治疗思路.结果与结论:ICU临床药师是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通过积极参与重症感染患者的用药监护,可提供合理、经济、有效的用药建议.

    作者:李莉霞;杨怡;王玲;张丽梅;张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特殊配方强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特殊配方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2011年在我院住院,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2,因肠内营养禁忌或者尝试48 h出现不耐受,并需要>7d的完全肠外营养患者306例,随机分为特殊配方组(152例,采用谷氨酰胺、左卡尼汀、果糖二磷酸钠、混合糖等强化肠外营养治疗)与对照组(154例,进行常规肠外营养治疗).2组相同疾病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2组胰岛素量以控制血糖于8.3 mmol/L左右个体化给予.比较2组平均每天热量、脂肪乳、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摄入量与平均每天胰岛素量、住院期间死亡率、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死亡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结果:2组平均每天热量、脂肪乳和氨基酸量以及碳水化合物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具可比性;特殊配方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特殊配方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死亡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通过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左卡尼汀、谷氨酰胺、混合糖等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危重症患者代谢状况,从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庞晓军;杜正隆;苏方;赵志梅;骆萍;曾德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2008-2011年骨科和普外科手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及体外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患者创面伤口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手工及仪器鉴定菌种,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分析,对菌种特点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对耐药表型进行检测.结果:在我院2008-2011年骨科和普外科送检标本382份中,共分离出病原菌菌株171株,阳性率为44.7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2株,占53.80%;革兰阳性球菌71株,占41.52%;真菌8株,占4.68%.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为主,分离率分别为31.58%、15.21%、14.04%、8.19%、7.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3.77%,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77.36%,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检出率为78.26%.9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38.68%,产AmpC酶菌占59.77%,产SSBL(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持续高产Ⅰ型β-内酰胺酶)菌占14.70%.结论:外科手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产酶率以及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菌株数逐年上升,对常规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文波;卢青云;张玉娟;孙亚丽;刘丽华;刘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住院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由抗菌药物诱发的真菌感染有62例,占真菌感染总数的51.7% (62/120).抗菌药物应用高起点、长疗程,多药联合、频繁换药及老年人应用是诱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院内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葛泉丽;曲永娟;赵泉;张华芸;曲华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人尿液中奥拉西坦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尿液中奥拉西坦浓度的方法,为奥拉西坦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尿液以甲醇沉淀蛋白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样测定,其中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dTMRP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95),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内标为阿昔洛韦.结果:奥拉西坦尿药浓度在20~24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尿液样品的绝对回收率分别为(90.38±4.93)%、(93.71±3.54)%、(95.04±2.3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32±1.96)%、(104.99±1.74)%、(103.4±2.43)%;日内RSD分别为3.40%、4.76%、1.04%,日间RSD分别为2.82%、3.64%、1.90%;试验数据显示人口服奥拉西坦胶囊(1600mg)24h内尿液中排出原型药32.8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人尿液中奥拉西坦药动学的研究.

    作者:刘秀菊;张志清;孙倩;亢泽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2009-2011年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其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调查我院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及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抗真菌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及其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1年念珠菌分离率上升了1.9%.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区分布以呼吸内科及老年病科高,分别占43.0%、24.1%.3年间白色念珠菌在念珠菌中的构成比下降了5.8%,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上升了4.6%.结论:念珠菌分离率逐年增加;白色念珠菌在念珠菌中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其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不断上升.临床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

    作者:赵德军;付维婵;胡昭宇;武静;曹雁;李金洋;田维涛;吴大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意识障碍与凝血障碍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导致意识障碍以及凝血障碍的特点.方法:通过介绍1例肺部感染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先后发生意识障碍以及凝血障碍的病例,结合相关资料从临床药师的角度阐明头孢菌素导致意识障碍及凝血障碍的成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头孢菌素应用于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时更易引发不良反应,故在临床应用中临床药师的及时干预能够大程度地减少药源性伤害.结论:临床药师应利用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胡健敏;蓝宇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台湾地区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的策略及启示

    目的:为我国大陆地区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借鉴.方法:列举我国台湾地区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的策略.结果与结论:台湾地区通过开展儿童用药现状调查和形式多样的用药教育宣传、推广“儿童专用药”与“原包装给药”观念、提供儿童替换药品表及口服药品分半或磨粉资料库、调配临用制剂、开发急诊小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辅助系统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儿科合理用药的发展.其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的策略,值得大陆的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参考和学习.

    作者:刘元江;缪经纬;邓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2009-2011年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889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9.0%,革兰阳性菌占25.6%,真菌占15.4%.分离数列前6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6%)、白色念珠菌(10.5%)、肺炎克雷伯菌(10.4%)、金黄色葡萄球菌(7.7%)、鲍曼不动杆菌(6.8%)、铜绿假单胞菌(5.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氨曲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敏感;白色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敏感.结论: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临床用药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止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文海岸;司法启;周硕;王海玲;张德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的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2008-2010年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的合理性.方法:统计我院2008-2010年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并根据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对其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依据PK/PD模型,我院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抗菌药物以每日1次为主,合理性较差,但逐年趋于合理;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均以每日1次为主,合理性较好.我院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需进一步规范其临床应用并采取行政干预措施.

    作者:徐立平;朱海静;杨积顺;陈超;刘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种萘哌地尔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比较2种萘哌地尔片的人体药动学参数、生物利用度,评价二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5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萘哌地尔浓度,并用3p97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单剂量口服萘哌地尔片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50 mg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6.77±2.90)、(6.75±3.39)h,tmax(1.10±1.10)、(1.10±1.10)h,Cmax(216.71±98.38)、(199.24±91.62) mg/L,AUC0-24h(546.74±299.13)、(561.01±307.52) mg· h/L,AUC0-∞(594.23±319.57)、(608.90±342.46)mg·h/L.萘哌地尔片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0±12.5)%.结论:2种萘哌地尔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黄天文;文隽;李艳;潘文;雷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对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支持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危重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中发挥的作用,促进临床营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营养支持方案在急性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受损及营养支持方式过渡时的调整,讨论临床药师在个体化营养支持和营养药物合理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对此例AECOPD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了合理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了营养药物得到有效、安全的利用,减少了并发症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营养药物治疗的效果.

    作者:周欣;邱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目的:为临床合理制订化疗方案、提高化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述近年来小分子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中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MDR的出现是临床化疗失败和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在MDR的诸多机制中,跨膜转运蛋白ABC家族的过表达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深入研究逆转MDR的分子机制,寻找高效低毒的逆转剂,有助于合理制订化疗方案,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并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鹤飞;王燕燕;周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2009-2011年外用医院制剂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09-2011年外用医院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外用医院制剂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我院共应用外用医院制剂55个品种,数量达27.10万支/瓶/袋,销售金额达65.00万元,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均逐年增加,占外用药总销售量及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外用医院制剂广泛应用于我院各科室,其中皮肤科、耳鼻喉科、妇科总销售量位于前3位;薄荷酚洗剂、甘油酚搽剂、止痒洗剂等传统外用医院制剂品种位于历年销售金额的前列.结论:我院外用医院制剂为临床患者所必需,能够很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发展态势良好.

    作者:张丽梅;孙路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枸橼酸爱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动学、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枸橼酸爱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动学、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按照相关标准入选180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3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枸橼酸爱地那非30 mg口服治疗、枸橼酸爱地那非60 mg口服治疗和安慰剂.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枸橼酸爱地那非30 mg组与60 mg组的Cmax、Cmax/dose、Cmin、t1/2、AUC0-24h、AUC0-36h、AUC0-∞和AUC0-∞/dose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3组患者的阴茎勃起功能评分(LIEF-EF)、性生活日记提问2(SEP-Q2)和性生活日记提问3(SEP-Q3)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4周后,枸橼酸爱地那非30 mg组和60 mg组患者的LIEF-EF评分、SEP-Q2和SEP-Q3情况与同组服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60 mg组患者的LIEF-EF评分、SEP-Q2和SEP-Q3情况与30 mg组相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爱地那非60 mg较30 mg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吴友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研究现状

    目的:了解我国在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检测中存在的局限性,为ADR信号检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及ADR监测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检索国内、外ADR信号检测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数据来源、ADR数据标准化、检测方法等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ADR信号检测没有金标准,针对实际应用过程中结合多种方法检测出的非交叉性结果,目前尚无取舍策略.ADR信号检测结果并不代表终的因果关系,需进一步的专家评估或方法学验证.同时,ADR信号检测方法受ADR低报、漏报影响,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ADR报告的数量与质量、药物种类与用量等.目前,国内ADR信号检测研究在联合用药和中药领域都有涉及,但在联合用药领域的研究甚少,在中药领域应用过程中应结合中药用药特性,将方法进行一定改进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作者:王盼;朱文涛;郭国富;孙汶雯;马向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