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NO、IL-6及IL-8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研究

李素芝;郑必海;王洪斌;周小波;姚文新

关键词:AHAD, 一氧化氮, 白介素-6, 白介素-8
摘要:目的:了解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白介素-6(Interleuk-6,IL-6)及白介素-8(Interleuk-8,IL-8)与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es,AHAD)及NO与IL-6、IL-8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7例AH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组(23例),另一组为NO治疗组(24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吸氧、氨茶碱、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常规治疗,NO治疗组仅给予吸入由海拔3 658m高度的空气平衡的10ppm的NO气体,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h,并对两组AHA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O(NO以其代谢终产物NO3-和 NO2-表示)、IL-6及IL-8含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及IL-8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NO含量则均显著高于治疗前(NO治疗组P<0.001,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O、IL-6及IL-8含量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NO、IL-6及IL-8与AHAD有着密切关系,NO能抑制AHAD患者IL-6及IL-8的分泌,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高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分析

    高原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特殊的气压及环境气候特点,如:空气稀薄、寒冷、风大、干燥和日光辐射强.一般来说,当平原地区的人员进入这种艰苦、高寒、缺氧的环境时,均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初入高原地区的新兵也不例外,对高原新兵进行心理卫生及高原病防治等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可以明显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本文对810名高原新兵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为高原部队的心理卫生保健提供依据.

    作者:汤红亚;欧娅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00例耳鸣耳聋患者临床分析

    耳鸣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内耳耳蜗基底膜毛细胞氧化代谢障碍所致.高原地区海拔高缺氧,探索高原地区耳鸣耳聋的发病机理,高原缺氧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是造成耳鸣耳聋的主要原因[1],本文总结高原地区100例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屈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模型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的表达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颅脑交通伤急救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附66例)

    交通伤这一无形杀手逐年增多,颅脑伤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与地域、气候等因素有较大关系[1].本文对我院近两年因交通事故致颅脑伤在急诊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的有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本地区颅脑交通伤特点的认识,降低死亡率提供参考.

    作者:史连胜;陈春兰;钟少臣;胡厚泽;孙竟超;朱江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某医院发表医学论文统计分析

    我院地处海拔3 685m地区,笔者对高原地区某医院1991年-2002年来发表的医学论文进行统计,重点分析1998年-2002年发表的医学论文,并介绍该院科研工作的基本作法.目的在于探讨高原环境下如何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学习激情和科研积极性,挖掘卫生技术人员的科技潜力,及时总结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促进高原医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杨永勤;李素芝;田德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富氧后运动对人体NO及NOS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西宁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BiPAP呼吸机治疗高海拔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而采用常规治疗的15 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都明显上升(P<0.05),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组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明显(P<0.01),对照组PaCO2治疗前后相差不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例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高原地区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可降低PaCO2,提高PaO2,减轻症状,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莹;韩玉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富氧对高原人体自由基代谢及持续保留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氧室对高原人体自由基代谢及富氧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700m高原室内充氧,使氧浓度提高为24%~25%,12名受试者在富氧条件下睡眠10小时,出富氧室4小时后,检测血中活性氧(ROS)、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富氧前、富氧后4h的变化.结果:出富氧室后4h较富氧前 SOD、T-AOC增高,MDA、ROS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富氧对低氧造成的自由基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加速体内自由基的清除,并且增强机体的氧储备可持续4小时以上.

    作者:崔建华;战祥总;张西洲;哈振德;邢国祥;张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眼病

    在医学上, 高原是指使人体产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 000m以上的地域[1].我国海拔在3000m以上的高原和高山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6,人口约6 000万(1980年).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性疾病.高原低压性低氧是致病的主要因素[2].高原地区气压低、缺氧、气候干燥寒冷、日照时间长、太阳红外线及紫外线辐射较强、部分地区终年积雪,这些独特环境对人体与视觉器官均有着不同的影响.

    作者:律鹏;张文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老年人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健康教育

    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属中度高原,居住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处于低氧环境,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使死亡率增高,因此,我科护理人员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为疾病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硝苯吡啶对急进高原现场幼猪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目的:了解硝苯吡啶(Nifedipine,NF)对高原急性缺氧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右心导管法对急进高原现场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F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各时相点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急进高原现场幼猪应用NF后肺动脉压(PAP)及肺血管阻力(PVR)显著下降(各时相点分别为P<0.05~0.01),心输出量(CO)及动脉血SaO2、PaO2显著升高(P<0.05~0.001);而心率(HR)、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体动脉压(mSAP)、PH、HCO3-、PaC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F可明显降低急进高原现场幼猪的肺动脉压(PAP),提高CO和动脉血SaO2、PaO2,有利于急性缺氧的治疗.

    作者:郑必海;李素芝;王洪斌;周小波;姚文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脏改变的对比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的预测及对策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围产期缺氧缺血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到早期预防,并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坚持恢复期治疗及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方法:对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HID)包括脑、心肺、肾和胃肠道等主要器官受损结果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60例HID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1例,缺氧缺血性心肺损伤12例,胃肠道功能障碍10例,肾功能不全7例.经治疗存活42例(70%),死亡19例(30.1%),放弃3例(5%).妊娠后期胎儿长期缺氧致脏器损害,较出生时各种原因所致窒息重,预后差.维持新生儿较高血糖水平,明显优于低正常水平血糖.早期高压氧治疗也是重要手段之一.结论:产科、儿科进一步合作,重视宫内监护,完善新生儿复苏设备和技术培训,是预测HID和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控制并发症的关键.在高原地区正常孕妇应改善血液粘稠度,提高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胎盘功能以利妊娠.

    作者:刘向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98年-2002年《高原医学杂志》论著文引文分析

    本文利用引文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1]对<高原医学杂志>近五年(1998年-2002年)刊载的论著文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该刊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

    作者:玛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85例应激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由于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启动,大批低海拔地区施工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施工.而施工地点绝大多数位于海拔4 500m以上,少数也在3 000m以上的高寒气候区.高寒气候区因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多变的气候环境,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肺水肿、脑水肿等,此类疾病因起病急,病情重,可危及生命,常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应激性溃疡病人易被高原不适所掩盖而被忽视.现将我科近两年以来在青藏铁路工程(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段)延线巡诊和下转(下降到海拔3 000m以下)治疗的187例应激性溃疡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内源性一氧化氮与硫化氢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136例患者创伤伤口缝合时间与感染关系的探讨

    笔者近年来对地处海拔2 260m的西宁地区136例患者在伤后10分钟~72小时不等的时间内进行清创缝合,并对其发生感染及愈后时间进行了动态观察,探讨其高海拔创伤伤口缝合时间与感染关系的临床意义.

    作者:宁国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清NO、IL-6及IL-8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白介素-6(Interleuk-6,IL-6)及白介素-8(Interleuk-8,IL-8)与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es,AHAD)及NO与IL-6、IL-8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7例AH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组(23例),另一组为NO治疗组(24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吸氧、氨茶碱、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常规治疗,NO治疗组仅给予吸入由海拔3 658m高度的空气平衡的10ppm的NO气体,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h,并对两组AHA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O(NO以其代谢终产物NO3-和 NO2-表示)、IL-6及IL-8含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及IL-8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NO含量则均显著高于治疗前(NO治疗组P<0.001,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O、IL-6及IL-8含量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NO、IL-6及IL-8与AHAD有着密切关系,NO能抑制AHAD患者IL-6及IL-8的分泌,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素芝;郑必海;王洪斌;周小波;姚文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青海高原不同海拔和不同年龄视觉电生理调查分析

    目的:检测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年龄正常人视网膜电图(F-ERG)、振荡电位(OPS)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特点,得出高原视觉电生理的数据.方法:按国际标准的检查方法对500例年龄在20岁~60岁,在不同海拔世居人群作正常眼F-ERG、OPS及P-VEP、F-VEP的检查.结果:不同海拔地区的P-VEP、F-VEP峰潜时、幅值差别无显著性,F-ERG峰时明显后延、幅值明显降低、OPS幅值降低明显(与海拔400M的西安地区比较).同一地区不同年龄、P-VEP、F-VEP差别无显著性,而ERG、OPS差别有显著性,并得出高海拔地区正常人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客观数据.结论: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年龄正常人P-VEP、F-VEP差别无显著性,而EPG、OPS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作者:张春元;李海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1998年-2002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从青海省卫生厅将我区确定为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以来,在抓好孕妇系统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三网监测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基础调查,建立死亡报告制度和逐年进行监测工作,我区的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为了更详细的了解高原地区目前早期新生儿死亡水平,参照近5年来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马效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