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地区100例耳鸣耳聋患者临床分析

屈霖

关键词:高原地区, 耳鸣耳聋, 耳聋患者, 发病机理, 微循环障碍, 耳鼻咽喉科, 高原缺氧, 内耳, 临床资料, 代谢障碍, 毛细胞, 基底膜, 海拔高, 常见病, 氧化, 耳蜗, 报告
摘要:耳鸣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内耳耳蜗基底膜毛细胞氧化代谢障碍所致.高原地区海拔高缺氧,探索高原地区耳鸣耳聋的发病机理,高原缺氧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是造成耳鸣耳聋的主要原因[1],本文总结高原地区100例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NO、IL-6及IL-8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白介素-6(Interleuk-6,IL-6)及白介素-8(Interleuk-8,IL-8)与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es,AHAD)及NO与IL-6、IL-8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7例AH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组(23例),另一组为NO治疗组(24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吸氧、氨茶碱、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常规治疗,NO治疗组仅给予吸入由海拔3 658m高度的空气平衡的10ppm的NO气体,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h,并对两组AHA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O(NO以其代谢终产物NO3-和 NO2-表示)、IL-6及IL-8含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及IL-8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NO含量则均显著高于治疗前(NO治疗组P<0.001,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O、IL-6及IL-8含量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NO、IL-6及IL-8与AHAD有着密切关系,NO能抑制AHAD患者IL-6及IL-8的分泌,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素芝;郑必海;王洪斌;周小波;姚文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136例患者创伤伤口缝合时间与感染关系的探讨

    笔者近年来对地处海拔2 260m的西宁地区136例患者在伤后10分钟~72小时不等的时间内进行清创缝合,并对其发生感染及愈后时间进行了动态观察,探讨其高海拔创伤伤口缝合时间与感染关系的临床意义.

    作者:宁国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100例应变性鼻炎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是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1],我院地处(海拔2 260m),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对门诊100例长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类固醇滴鼻剂及类固醇滴鼻剂加用抗过敏口服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晓萍;赵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影响高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分析

    高原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特殊的气压及环境气候特点,如:空气稀薄、寒冷、风大、干燥和日光辐射强.一般来说,当平原地区的人员进入这种艰苦、高寒、缺氧的环境时,均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初入高原地区的新兵也不例外,对高原新兵进行心理卫生及高原病防治等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可以明显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本文对810名高原新兵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为高原部队的心理卫生保健提供依据.

    作者:汤红亚;欧娅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内源性一氧化氮与硫化氢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库存血HCV RNA、HIV RNA核酸扩增技术(NAT)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调查库存血感染HCV、HIV的危险度,正确评估西宁地区目前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的血液安全性.方法:使用ProcleixTM TMAHIV-1/HCV检测方法对10 086份库存血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份NAT检测HCV RNA和EIISA检测抗-HCV均阳性的标本,未发现NAT检测阳性,但EIA检测抗-HCV、抗-HIV阴性的标本.未发现血清抗体转换窗口期标本.结论:西宁地区目前HCV、HIV的感染危险度小于1:10 000,说明本地区目前血液检测质量是可信的,临床使用血液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贾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夏季急进高原士兵动脉血T细胞亚群的改变与防护观察

    目的:观察急进高原士兵T细胞亚群、RBC、PLT和WBC及血气、呼吸功能的改变,及使用自制功能性食品Ⅲ胶囊防护急性高原反应(AHR)/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I)的影响.方法:从由内陆海拔为555m急进高原2 260m、2 900m、3 200m、4 400m、4 800m的360例青年士兵中随机分为Ⅲ胶囊防治组(AG)、复方红景天(RCO)防治组(RG)、安慰剂(PCO)对照组(CG)各120例,均急进高原前24h分别服用Ⅲ胶囊、RCO、PCO.分别在3 200m、4 400m随机抽测各组股动脉血气、T细胞亚群、血细胞、肺功能变化等.结果:两个海拔高度的AHR/ARI例数AG和RG明显低于CG组, T细胞亚群AG组与RG、CG组分别对照,差别均有显著性.血象中的RBC、WBC、HGH、CTH均有不同的差异变化等.结论:急进高原影响 T细胞功能呈不规则变化,Ⅲ胶囊可明显增强急进高原士兵的 T细胞功能及其稳定性,增强机体急进高原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降低高原反应.

    作者:胡军;肖永良;于晟;何键;欧剑峰;郭永忠;高福兴;赵红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L-精氨酸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眼病

    在医学上, 高原是指使人体产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 000m以上的地域[1].我国海拔在3000m以上的高原和高山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6,人口约6 000万(1980年).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性疾病.高原低压性低氧是致病的主要因素[2].高原地区气压低、缺氧、气候干燥寒冷、日照时间长、太阳红外线及紫外线辐射较强、部分地区终年积雪,这些独特环境对人体与视觉器官均有着不同的影响.

    作者:律鹏;张文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脱氢表雄甾酮对慢性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性钾通道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00例耳鸣耳聋患者临床分析

    耳鸣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内耳耳蜗基底膜毛细胞氧化代谢障碍所致.高原地区海拔高缺氧,探索高原地区耳鸣耳聋的发病机理,高原缺氧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是造成耳鸣耳聋的主要原因[1],本文总结高原地区100例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屈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西宁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BiPAP呼吸机治疗高海拔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而采用常规治疗的15 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都明显上升(P<0.05),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组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明显(P<0.01),对照组PaCO2治疗前后相差不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例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高原地区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可降低PaCO2,提高PaO2,减轻症状,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莹;韩玉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85例应激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由于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启动,大批低海拔地区施工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施工.而施工地点绝大多数位于海拔4 500m以上,少数也在3 000m以上的高寒气候区.高寒气候区因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多变的气候环境,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肺水肿、脑水肿等,此类疾病因起病急,病情重,可危及生命,常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应激性溃疡病人易被高原不适所掩盖而被忽视.现将我科近两年以来在青藏铁路工程(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段)延线巡诊和下转(下降到海拔3 000m以下)治疗的187例应激性溃疡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维康片对移居者记忆与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采用神经心理测验方法探讨验证维康片对高原移居者大脑记忆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移居海拔3 700m 6个月的4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甲、乙二组,各组20人,甲组(服药组)口服高原维康片,乙组(对照组)口服炒面胶囊,两组均在服药前后及运动前后采用DDX-200型电脑多项心理生理测试仪检测服药前运动前(A)、服药前运动后(B),服药10d运动前(C),服药10d运动后(D),停药10d运动前(E),停药10d运动后(F)的左右手敲击动作频率和数字记忆广度倒背数六个阶段的二项测验.应用EGM型自行车进行负荷运动[负荷指标:W250 P(175~180)次/分].进行甲、乙两组六个阶段的测验结果对比.结果: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测验,甲组服药10d运动前、后及停药10d运动前较乙组同阶段测验结果比较,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甲组自身比较,服药10d运动前后及停药10d运动前,较服药前运动前、后,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数字记忆广度倒背数测验,甲组服药10d运动前、后及停药10d运动前、后,自身比较及与乙组同阶段比较得分数显著增高(P<0.01).结论:口服高原维康片能显著提高和善高原移居者记忆功能与肢体运动能力,停药10d后运动前仍能保留一定的耐缺氧功效.

    作者:马勇;韦京豫;哈振德;秦必文;张芳;崔建华;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某医院发表医学论文统计分析

    我院地处海拔3 685m地区,笔者对高原地区某医院1991年-2002年来发表的医学论文进行统计,重点分析1998年-2002年发表的医学论文,并介绍该院科研工作的基本作法.目的在于探讨高原环境下如何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学习激情和科研积极性,挖掘卫生技术人员的科技潜力,及时总结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促进高原医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杨永勤;李素芝;田德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1998年-2002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从青海省卫生厅将我区确定为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以来,在抓好孕妇系统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三网监测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基础调查,建立死亡报告制度和逐年进行监测工作,我区的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为了更详细的了解高原地区目前早期新生儿死亡水平,参照近5年来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马效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脏改变的对比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依那普利联合利尿剂治疗高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高原高血压(High altitude hypertension,HAH):平原人移居高原出现血压增高,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脉压差相对缩少,血红蛋白低于180g/L,可伴有高原病的某些症状,下降至低海拔地区后,血压较快恢复正常,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病者[1].2001年2月-2002年8月我们对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中22例高原高血压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利尿剂进行降压治疗,并作了详细的跟踪调查研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蓬勃;刘争建;李显全;张军;张雪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202株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肠球菌是寄生在人体肠道中的一类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以引起多系统多部位的感染,西宁地处中度高原,海拔在2 600m,气候寒冷、缺氧、空气干燥、紫外线强,对细菌的繁殖、分布、感染途径都可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我院2002年-2003年度腹泻患者粪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西宁地区腹泻病原菌的分布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肠球菌)为主.

    作者:吉雪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氧状态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