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地区脑血管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军;王纯莹

关键词:高原,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患病率, 回归分析, SPSS
摘要:目的:探索高原地区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2003年间1 876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数和logistic回归等项目分析.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和TIA的患病率分别为32.2%,4.5%,41.7%和21.6%.影响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性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胆固醇和冠心病、糖尿病(B=-0.660,B=0.013,B=-0.462,B=-0.011,B=-0.286, B=-0.191,B=-0426, B=-0.307),其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水平都较平原地区的值高.结论:高原地区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在主要指标方面与现有报道基本一致,但也有其高海拔的特点,Hb和Hct可能在高原脑卒中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宁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的预测及对策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围产期缺氧缺血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到早期预防,并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坚持恢复期治疗及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方法:对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HID)包括脑、心肺、肾和胃肠道等主要器官受损结果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60例HID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1例,缺氧缺血性心肺损伤12例,胃肠道功能障碍10例,肾功能不全7例.经治疗存活42例(70%),死亡19例(30.1%),放弃3例(5%).妊娠后期胎儿长期缺氧致脏器损害,较出生时各种原因所致窒息重,预后差.维持新生儿较高血糖水平,明显优于低正常水平血糖.早期高压氧治疗也是重要手段之一.结论:产科、儿科进一步合作,重视宫内监护,完善新生儿复苏设备和技术培训,是预测HID和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控制并发症的关键.在高原地区正常孕妇应改善血液粘稠度,提高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胎盘功能以利妊娠.

    作者:刘向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缺氧习服后骨骼肌葡萄糖摄取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100例应变性鼻炎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是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1],我院地处(海拔2 260m),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对门诊100例长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类固醇滴鼻剂及类固醇滴鼻剂加用抗过敏口服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晓萍;赵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L-精氨酸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脏改变的对比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世居高原人群肺通气调节研究新进展

    肺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气体交换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即通气反应).精细的通气调节目的就是控制动脉血中的pH/PCO2和确保到达组织的血含有足够的氧.在低氧或CO2环境中,为了满足组织细胞对氧的需求,机体就会呈现一些生理性变化,其中重要的变化就是低氧通气反应(Hypoxia ventilatory response, HVR)和高CO2通气反应(Hypercapnic ventilatory response, HCVR).以往对世居高原地区历史长的南美印第安人和以喜马拉雅山麓为中心的藏族、舍巴人对低氧通气反应的敏感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1、2].然而,人体对低氧通气反应的调节是极其复杂的,有些作用机制逐渐被认识,但有些机制仍然不清楚.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其通气敏感性和高原习服、适应结果和观点并非一致,针对这种现象研究人员展开了包括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更为详尽的研究和探索,得出了极为有价值和意义的结果.本文就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靳国恩;格日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婴幼儿腹泻病300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综合征,由于婴幼儿体液免疫较成人低(发育未完善),胃液中胃酸的pH值较高,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低,加上高原缺氧对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高原地区是一种常见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本文统计300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齐国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模型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的表达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夏季急进高原士兵动脉血T细胞亚群的改变与防护观察

    目的:观察急进高原士兵T细胞亚群、RBC、PLT和WBC及血气、呼吸功能的改变,及使用自制功能性食品Ⅲ胶囊防护急性高原反应(AHR)/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I)的影响.方法:从由内陆海拔为555m急进高原2 260m、2 900m、3 200m、4 400m、4 800m的360例青年士兵中随机分为Ⅲ胶囊防治组(AG)、复方红景天(RCO)防治组(RG)、安慰剂(PCO)对照组(CG)各120例,均急进高原前24h分别服用Ⅲ胶囊、RCO、PCO.分别在3 200m、4 400m随机抽测各组股动脉血气、T细胞亚群、血细胞、肺功能变化等.结果:两个海拔高度的AHR/ARI例数AG和RG明显低于CG组, T细胞亚群AG组与RG、CG组分别对照,差别均有显著性.血象中的RBC、WBC、HGH、CTH均有不同的差异变化等.结论:急进高原影响 T细胞功能呈不规则变化,Ⅲ胶囊可明显增强急进高原士兵的 T细胞功能及其稳定性,增强机体急进高原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降低高原反应.

    作者:胡军;肖永良;于晟;何键;欧剑峰;郭永忠;高福兴;赵红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脑血管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高原地区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2003年间1 876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数和logistic回归等项目分析.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和TIA的患病率分别为32.2%,4.5%,41.7%和21.6%.影响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性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胆固醇和冠心病、糖尿病(B=-0.660,B=0.013,B=-0.462,B=-0.011,B=-0.286, B=-0.191,B=-0426, B=-0.307),其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水平都较平原地区的值高.结论:高原地区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在主要指标方面与现有报道基本一致,但也有其高海拔的特点,Hb和Hct可能在高原脑卒中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军;王纯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氧对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NO、PGI2、TXA2、ET-1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硝苯吡啶对急进高原现场幼猪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目的:了解硝苯吡啶(Nifedipine,NF)对高原急性缺氧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右心导管法对急进高原现场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F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各时相点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急进高原现场幼猪应用NF后肺动脉压(PAP)及肺血管阻力(PVR)显著下降(各时相点分别为P<0.05~0.01),心输出量(CO)及动脉血SaO2、PaO2显著升高(P<0.05~0.001);而心率(HR)、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体动脉压(mSAP)、PH、HCO3-、PaC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F可明显降低急进高原现场幼猪的肺动脉压(PAP),提高CO和动脉血SaO2、PaO2,有利于急性缺氧的治疗.

    作者:郑必海;李素芝;王洪斌;周小波;姚文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内源性一氧化氮与硫化氢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富氧后运动对人体NO及NOS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85例应激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由于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启动,大批低海拔地区施工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施工.而施工地点绝大多数位于海拔4 500m以上,少数也在3 000m以上的高寒气候区.高寒气候区因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多变的气候环境,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肺水肿、脑水肿等,此类疾病因起病急,病情重,可危及生命,常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应激性溃疡病人易被高原不适所掩盖而被忽视.现将我科近两年以来在青藏铁路工程(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段)延线巡诊和下转(下降到海拔3 000m以下)治疗的187例应激性溃疡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依那普利联合利尿剂治疗高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高原高血压(High altitude hypertension,HAH):平原人移居高原出现血压增高,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脉压差相对缩少,血红蛋白低于180g/L,可伴有高原病的某些症状,下降至低海拔地区后,血压较快恢复正常,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病者[1].2001年2月-2002年8月我们对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中22例高原高血压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利尿剂进行降压治疗,并作了详细的跟踪调查研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蓬勃;刘争建;李显全;张军;张雪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符合献血健康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庚型肝炎病毒(HGV)可通过输血或输入某些血液制品或静脉注射(与血液接触)及血液透析传播[1],我国各地也相继报道了对HGV的一些研究[2~4],但高原地区符合献血健康人群HGV流行状况的调查鲜见报道.为了有效预防输血HGV感染疾病的发生,我们对青海地区(海拔1 500m~3 500m)18周岁~55周岁符合献血4 529名健康人进行了HGV病毒感染的调查,以期为促进本地区输血安全提供依据.

    作者:王勇;贾嫈;张香兰;车骝强;陈华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98年-2002年《高原医学杂志》论著文引文分析

    本文利用引文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1]对<高原医学杂志>近五年(1998年-2002年)刊载的论著文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该刊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

    作者:玛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库存血HCV RNA、HIV RNA核酸扩增技术(NAT)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调查库存血感染HCV、HIV的危险度,正确评估西宁地区目前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的血液安全性.方法:使用ProcleixTM TMAHIV-1/HCV检测方法对10 086份库存血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份NAT检测HCV RNA和EIISA检测抗-HCV均阳性的标本,未发现NAT检测阳性,但EIA检测抗-HCV、抗-HIV阴性的标本.未发现血清抗体转换窗口期标本.结论:西宁地区目前HCV、HIV的感染危险度小于1:10 000,说明本地区目前血液检测质量是可信的,临床使用血液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贾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西宁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BiPAP呼吸机治疗高海拔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而采用常规治疗的15 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都明显上升(P<0.05),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组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明显(P<0.01),对照组PaCO2治疗前后相差不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例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高原地区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可降低PaCO2,提高PaO2,减轻症状,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莹;韩玉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