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缺氧习服后骨骼肌葡萄糖摄取的特点

关键词:大鼠, 缺氧习服, 骨骼肌
摘要: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宁地区老年人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健康教育

    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属中度高原,居住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处于低氧环境,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使死亡率增高,因此,我科护理人员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为疾病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氧状态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眼病

    在医学上, 高原是指使人体产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 000m以上的地域[1].我国海拔在3000m以上的高原和高山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6,人口约6 000万(1980年).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性疾病.高原低压性低氧是致病的主要因素[2].高原地区气压低、缺氧、气候干燥寒冷、日照时间长、太阳红外线及紫外线辐射较强、部分地区终年积雪,这些独特环境对人体与视觉器官均有着不同的影响.

    作者:律鹏;张文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婴幼儿腹泻病300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综合征,由于婴幼儿体液免疫较成人低(发育未完善),胃液中胃酸的pH值较高,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低,加上高原缺氧对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高原地区是一种常见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本文统计300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齐国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某医院发表医学论文统计分析

    我院地处海拔3 685m地区,笔者对高原地区某医院1991年-2002年来发表的医学论文进行统计,重点分析1998年-2002年发表的医学论文,并介绍该院科研工作的基本作法.目的在于探讨高原环境下如何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学习激情和科研积极性,挖掘卫生技术人员的科技潜力,及时总结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促进高原医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杨永勤;李素芝;田德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符合献血健康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庚型肝炎病毒(HGV)可通过输血或输入某些血液制品或静脉注射(与血液接触)及血液透析传播[1],我国各地也相继报道了对HGV的一些研究[2~4],但高原地区符合献血健康人群HGV流行状况的调查鲜见报道.为了有效预防输血HGV感染疾病的发生,我们对青海地区(海拔1 500m~3 500m)18周岁~55周岁符合献血4 529名健康人进行了HGV病毒感染的调查,以期为促进本地区输血安全提供依据.

    作者:王勇;贾嫈;张香兰;车骝强;陈华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脑血管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高原地区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2003年间1 876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数和logistic回归等项目分析.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和TIA的患病率分别为32.2%,4.5%,41.7%和21.6%.影响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性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胆固醇和冠心病、糖尿病(B=-0.660,B=0.013,B=-0.462,B=-0.011,B=-0.286, B=-0.191,B=-0426, B=-0.307),其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水平都较平原地区的值高.结论:高原地区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在主要指标方面与现有报道基本一致,但也有其高海拔的特点,Hb和Hct可能在高原脑卒中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军;王纯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青海高原不同海拔和不同年龄视觉电生理调查分析

    目的:检测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年龄正常人视网膜电图(F-ERG)、振荡电位(OPS)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特点,得出高原视觉电生理的数据.方法:按国际标准的检查方法对500例年龄在20岁~60岁,在不同海拔世居人群作正常眼F-ERG、OPS及P-VEP、F-VEP的检查.结果:不同海拔地区的P-VEP、F-VEP峰潜时、幅值差别无显著性,F-ERG峰时明显后延、幅值明显降低、OPS幅值降低明显(与海拔400M的西安地区比较).同一地区不同年龄、P-VEP、F-VEP差别无显著性,而ERG、OPS差别有显著性,并得出高海拔地区正常人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客观数据.结论: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年龄正常人P-VEP、F-VEP差别无显著性,而EPG、OPS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作者:张春元;李海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脏改变的对比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00例耳鸣耳聋患者临床分析

    耳鸣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内耳耳蜗基底膜毛细胞氧化代谢障碍所致.高原地区海拔高缺氧,探索高原地区耳鸣耳聋的发病机理,高原缺氧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是造成耳鸣耳聋的主要原因[1],本文总结高原地区100例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屈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西宁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BiPAP呼吸机治疗高海拔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而采用常规治疗的15 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都明显上升(P<0.05),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组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明显(P<0.01),对照组PaCO2治疗前后相差不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例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高原地区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可降低PaCO2,提高PaO2,减轻症状,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莹;韩玉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内源性一氧化氮与硫化氢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缺氧习服后骨骼肌葡萄糖摄取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85例应激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由于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启动,大批低海拔地区施工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施工.而施工地点绝大多数位于海拔4 500m以上,少数也在3 000m以上的高寒气候区.高寒气候区因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多变的气候环境,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肺水肿、脑水肿等,此类疾病因起病急,病情重,可危及生命,常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应激性溃疡病人易被高原不适所掩盖而被忽视.现将我科近两年以来在青藏铁路工程(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段)延线巡诊和下转(下降到海拔3 000m以下)治疗的187例应激性溃疡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136例患者创伤伤口缝合时间与感染关系的探讨

    笔者近年来对地处海拔2 260m的西宁地区136例患者在伤后10分钟~72小时不等的时间内进行清创缝合,并对其发生感染及愈后时间进行了动态观察,探讨其高海拔创伤伤口缝合时间与感染关系的临床意义.

    作者:宁国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脱氢表雄甾酮对慢性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性钾通道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模型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的表达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变化及临床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库存血HCV RNA、HIV RNA核酸扩增技术(NAT)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调查库存血感染HCV、HIV的危险度,正确评估西宁地区目前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的血液安全性.方法:使用ProcleixTM TMAHIV-1/HCV检测方法对10 086份库存血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份NAT检测HCV RNA和EIISA检测抗-HCV均阳性的标本,未发现NAT检测阳性,但EIA检测抗-HCV、抗-HIV阴性的标本.未发现血清抗体转换窗口期标本.结论:西宁地区目前HCV、HIV的感染危险度小于1:10 000,说明本地区目前血液检测质量是可信的,临床使用血液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贾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清NO、IL-6及IL-8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白介素-6(Interleuk-6,IL-6)及白介素-8(Interleuk-8,IL-8)与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es,AHAD)及NO与IL-6、IL-8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7例AH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组(23例),另一组为NO治疗组(24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吸氧、氨茶碱、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常规治疗,NO治疗组仅给予吸入由海拔3 658m高度的空气平衡的10ppm的NO气体,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h,并对两组AHA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O(NO以其代谢终产物NO3-和 NO2-表示)、IL-6及IL-8含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及IL-8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NO含量则均显著高于治疗前(NO治疗组P<0.001,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O、IL-6及IL-8含量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NO、IL-6及IL-8与AHAD有着密切关系,NO能抑制AHAD患者IL-6及IL-8的分泌,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素芝;郑必海;王洪斌;周小波;姚文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