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地中海贫血治疗新进展

陆华;程道海;吴克婕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 输血, 铁螯合剂,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脾栓塞
摘要: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在治疗β地中海贫血方面的新进展.方法:通过查阅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和国内几个专业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从2005-2012年以来有关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文献,对临床领域新的治疗进展作一整理归纳.结果:国内外治疗β地中海贫血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发展:由单一输血去铁发展到与不同铁螯合剂联合应用;干细胞移植发展到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和异基因移植等;脾栓塞取代脾切除;基因导入干细胞治疗的技术有了新进展;中药辅助治疗β地中海贫血出现了新成果.结论:目前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主要方法依然为输血联合去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脾脏手术,近年来在基因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化疗所致血细胞三系降低肿瘤患者会诊的案例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通过临床会诊参与临床治疗的方法和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化疗所致血细胞三系降低肿瘤患者的会诊,从患者血细胞三系降低的原因、治疗和药学监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临床疾病的治疗进程中,对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发挥了一定作用,提出的会诊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临床认可.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和会诊,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具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作者:房文通;罗璨;孟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7月我院NICU中133例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33例NICU住院患者中,46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4.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常见,占91.3%,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共检出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革兰阳性菌8株,真菌8株.年龄>60岁的患者感染率(36.6%)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23.8%)(P<0.05);意识昏迷状态(100%)和留置胃管(42.1%)、留置尿管(40.2%)及气管插管、切开(100%)等因素使患者易感性增加(P<0.01).结论:NICU住院患者是发生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较多且复杂,往往相互叠加起作用.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重点预防和控制,如减少侵入性操作,尽量缩短侵入性操作时间,缩短留置导管的时间;加强NICU环境管理,减少进出人员次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张健维;姜彩娥;李凯;曹利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卡培他滨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是否同步化疗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卡培他滨同步3D-CRT)与对照组(3D-CRT),各31例.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1 000 mg/m2,早晚2次,餐后30 min口服,d1~14,21d为1个周期.评价完成2个周期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87%、54.84% (P<0.05),1~2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39%、25.81% (P<0.05),1~2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5.48%、22.58% (P<0.05),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97%、45.16% (P<0.05).结论:卡培他滨同步3D-CRT治疗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增加但均可耐受.

    作者:张学苗;薛惠;邵艳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我院2005-2011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276例SAP患者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性监测结果、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用量和用药频度(DDDs)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76例SAP患者均为继发感染,感染部位主要位于胰腺、胰周和腹腔.临床共培养、分离和鉴定出病原菌269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有226株(81.9%)、6种;常见的为G-杆菌和厌氧菌,其次为肠球菌属、葡萄菌属、真菌等.临床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包括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的DDDs高(累计DDDs达10 985),成为SAP患者继发感染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和ESBLs的检出率逐渐增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5种G-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也在50%以上;6种G-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已在60%以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均保持较低的耐药率(0~28.3%);6种G-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下,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30%以下.结论:及时、合理地对SAP继发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对其预后极为重要.对SAP继发感染选择抗菌药物既要考虑到药物穿透感染部位组织特别是血胰屏障的能力,又要注意相关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性监测结果.

    作者:何文富;曾永保;陈乾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我院2007-2012年临床营养药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营养药的应用情况.方法:从我院网络信息数据库提取2007-2012年临床营养药的应用信息,计算其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品构成比等,并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我院临床营养药的总销售金额大幅增长,总增长率达74.77%;肠内营养药所占比例不断增加,2012年达50.88%,首次超过肠外营养药;肠内营养药的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肠外营养药反之;DDC各年度基本保持不变.结论:随着肠内营养药应用比例逐年上升,我院临床营养药的应用日趋合理,且其用量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作者:徐悠然;翟所迪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抗真菌药的PK/PD研究和临床用药优化

    目的:综述抗真菌药药动学与药效学(PK/PD)研究的新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根据PK/PD参数治疗真菌感染,可以优化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预测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尤其是治疗危重患者和肝、肾损伤患者真菌感染时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江峰;范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实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治疗的对策及效果,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方案.同时监测环丙沙星的血药浓度,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给药方案.结果: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临床药师受到医师、护士和患者的认可.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将自己的药学知识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秦又发;刘莉;张晓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肾移植患者体内霉酚酸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肾移植患者体内霉酚酸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肾移植患者的血样经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进样测定.色谱柱为Acquity UPLC(R) BEH-C18,流动相为0.01 mol/L甲酸铵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源(ESI)模式的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霉酚酸血药浓度在0.10~30.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 5),低检测限为0.01 ng/ml;方法回收率为83.47%~99.20%,日内、日间RSD均<10%,稳定性试验RSD<10%.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肾移植患者体内霉酚酸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崔刚;陈文倩;刘晓;李朋梅;赵莉;刘峻瑒;张相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促排卵药临床应用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促排卵药的临床应用管理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综述促排卵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国家治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文献,提出促排卵药的临床应用管理模式.结果:目前促排卵药的临床应用受医疗技术和药品市场供应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国家对抗菌药物等药品临床合理使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初见成效,为规范促排卵药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了经验.结论:通过组织专家制订不孕症治疗的临床路径、制订促排卵药的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建立促排卵药合理用药监测网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我国促排卵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程序,从技术和制度上避免促排卵药滥用,对控制促排卵药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并发症、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健;赵君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上海崇明地区3家二级综合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抗菌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崇明地区二级综合医院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对卫生部“56号文件”的执行情况.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史、门/急诊处方和床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专项整治初期(2011年5-7月)、整治中期(2011年8-10月)、整治后期(2011年11月-2012年1月)3组,对各个时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整治过程中各医院抗菌药物的DDDs总体有所下降(但崇明县第三人民医院有上升趋势),用药结构变化显著,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管理改进明显,抗菌药物联用率未见明显变化,治疗性用药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均有所提高(崇明分院由整治初期的32.38%上升到整治后期的34.21%,崇明县第二人民医院由25.56%上升到30.33%,崇明县第三人民医院由24.45%上升到28.89%).结论:专项整治有助于促进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对治疗性用药的管理尚需加强.

    作者:杨忠英;樊洪中;岳德永;龚键;倪寂;施文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脑干脑炎患者的案例分析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治疗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脑干脑炎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脑干脑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从抗感染药、消化道出血、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结果: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协助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温悦;秦秀兰;黄金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基于孕烷X受体基因多态性指导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的个体化用药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孕烷X受体(PXR-C24381A)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FK506)给药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60例肾移植术后受者进行PXR-C24381A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法)测定FK506的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FK506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比值(C/D值)的差异.结果:肾移植受者PXR-C24381A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75%,A的频率为25%.C/A基因型与C/C基因型患者C/D值显著高于A/A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PXR-C24381A基因多态性与FK506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A/A基因型患者拟取得相似的血药浓度需要比C/A和C/C基因型患者服用更高剂量的FK506.

    作者:王金平;李澎灏;李雯;李璐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杭州市26家医院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利用分析

    目的:评价杭州市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和销售金额排序法,通过统计销售金额及排序(B)、用药频度(DDDs)及排序(A)、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B/A),对杭州市26家医院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的利用数据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该市医院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的销售金额是2009年的1.8倍;非经典类抗精神病药由于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其年均销售金额占精神病药总销售金额的98.92%,年均DDDs占总DDDs的70.26%.利培酮、奥氮平和阿立哌唑是目前杭州地区医院应用较多的药物,其B/A值为1或逐年接近1,显示了良好的性价比.结论:该市医院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占据销售金额与临床应用的主导地位.

    作者:张霞;徐领城;黄堃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股静脉导管置管穿刺点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和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股静脉导管置管穿刺点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股静脉导管置管穿刺点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试验组给予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换药,对照组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换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愈时间为(7.88±0.7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6±0.91)d(P<0.01);试验组显效率为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52% (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43% (P< 0.01).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股静脉导管置管穿刺点感染的疗效优于莫匹罗星软膏,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丹峰;宋于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城市地区房颤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目的:对房颤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估算房颤所致脑卒中的经济负担,为房颤脑卒中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2010年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抽取158例房颤伴脑卒中住院患者资料,对所抽取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73.6±9.1)岁,其中50.00%为男性;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5 d;平均住院费用为17 480.27元(中位数:11 975.32元,四分位间距:7 863.30~19 941.85元),其中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为50.6%,医疗保险负担了总住院费用的49.4%.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患者医疗保险类型对房颤伴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有显著性影响(P<0.001),城镇职工的住院费用比城镇居民高54%.结论:房颤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很高,提示对房颤患者进行脑卒中预防可节省医疗费用.

    作者:吴静静;杨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基于指南评估我院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

    目的:调查我院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导致抗感染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在我院进行抗MRSA感染治疗的患者资料,在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2011年发布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循证治疗指南》以及我国《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从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部位、药敏数据与选用的抗感染药物的品种、剂量、疗程等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我院MRSA感染的治疗方案与指南的推荐基本相符,但仍存在选药不当与用药剂量过小的问题.结论:应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为抗MRSA感染提供服务,提高MRSA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谭湘萍;严鹏科;王颖;黄汉辉;林永炼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011-2012年我院14岁以下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的临床调研

    目的:为临床医师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所有14岁以下住院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按照病原菌种类、送检标本种类以及不同感染部位等对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2年病原菌总数构成比为革兰阴性(G-)菌62.35%,革兰阳性菌37.65%;临床科室送检率较高的标本分别为痰液、尿液、血液,而细菌检出率较高的标本分别为分泌物、胸腹水、痰液;患者居住地为县级以上及县级以下病例的耐药率分别为61.36%、59.89%,多重耐药率分别为35.08%、34.65%;内科、外科检出率较高的均为G-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21.95%、37.50%;不同感染部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病原菌分布具有相应的分布特点.结论:我院14岁以下住院患儿病原菌构成比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分析得出的细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率以及不同感染部位的病原菌特点,可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熊代琴;朱青芳;刘冰;多力坤·木扎帕尔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肺腺癌化疗方案及辅助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对我院住院肺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及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该类患者的药物治疗监控与评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在我院住院化疗的肺腺癌患者共86例,提取其医嘱中化疗药、辅助治疗药的名称、用法用量、起止时间、溶媒选择,对照相关治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对化疗方案、止吐方案及辅助治疗药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第3代化疗药与铂类联合的化疗方案占82.73%;在止吐、保肝等辅助治疗中,合并用药较多,使用时间较长,存在超适应证用药现象.结论:我院对住院肺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选择是合理的,但辅助治疗尤其是止吐方案未能按止吐风险分级选择药物,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作者:许金华;朱文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我院1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所收集的189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9例报告中,男性(108例)多于女性(81例),以≥50岁的老年人与≤18岁的未成年人发生率居高;在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61.9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常见,有78例(41.27%).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

    目的:为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1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查阅并结合文献,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并对患者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通过实施药学监护,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提高了患者的用药疗效.结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可在药物疗效、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谢本树;谭少梅;陆卫英;覃雄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