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希文;张文霞;曾聪彦;曾希娜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绿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咖啡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25:75),检测波长为278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EGCG和咖啡因的进样量分别在1.25~10.00μg(r=0.9994)和0.25~2.00μg(r=0.9996)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6%和99.37%,RSD分别为1.05%和1.44%(n均为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绿茶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元宏;田华;陈吉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测定蒙药白葡萄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ODS2(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μL.结果:齐墩果酸进样量在1.788~7.15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5%,RSD=1.28%(n=6).结论:本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蒙药白葡萄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赵子龙;薛培凤;王丽;王静;赵凯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剂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5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2组均采用常规三野照射,接受6mV-X射线直线加速器照射,每次200cGy,每周5次,3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组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加服自拟方剂,每天1剂,3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3例,无缓解19例,总有效率75.64%;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61例,无缓解10例,总有效率87.1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放疗后出现骨髓抑制45例,放射性食管炎22例,放射性气管炎26例,胃肠道反应15例;治疗组患者放疗后出现骨髓抑制21例,放射性食管炎15例,放射性气管炎19例,胃肠道反应8例;2组毒副作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自拟方剂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放射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全身状况.
作者:徐海帆;谭风波;陈华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测定紫果西番莲叶中白杨素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8∶82),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白杨素进样浓度在0.012~0.120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1%,RSD=1.6%(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西番莲属植物中白杨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赵瑞瑞;邹江冰;孔秋玲;蒋琳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测定骨肽注射液中钙含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样品采用混合酸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经火焰原子化,于422.7nm波长处测定.结果:钙的检测浓度在0~8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4%,RSD=1.97%(n=9).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检测骨肽注射液中钙的含量.
作者:宋阳;宋广群;茅建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脑神经元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尼莫地平(1.0mg·kg-1)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高、中、低剂量(10.24、5.12、2.56mg·kg-1)组.尾iv给药,每天1次,连续3d.测定大鼠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脑海马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活性;观察电镜下灰质部位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羟基红花黄色素A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PAF的含量显著降低,海马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含量显著提高(P<0.01);神经元线粒体结构较完整,线粒体的破坏明显比模型组轻.结论: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明显的脑线粒体保护作用.
作者:徐露;董志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联合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等容生理盐水)、假手术(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地塞米松(5mg·kg-1)和川芎嗪+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40+12、20+6、10+3mg·kg-1)组.于肺缺血前3d灌胃给药,每天1次.测定大鼠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肺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湿重/干重比值(W/D)和肺通透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肺匀浆MPO活性显著增强(P<0.01),W/D、肺通透指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丹参酮ⅡA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浆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或P<0.05),肺匀浆MPO活性显著减弱(P<0.01或P<0.05),W/D、肺通透指数显著减小(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丹参酮ⅡA联合用药对肺缺血再灌注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过氧化物代谢产物、减少中性粒细胞生成、增加肺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关.
作者:韩敏珍;冉群钗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建立苦豆子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苦豆子药材(以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为标示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结果:TLC中,苦豆子药材与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好;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进样量分别在34.82~174.10(r=0.9997)、71.74~358.70(r=0.9991)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9%(RSD=4.96%,n=6)、96.6%(RSD=3.85%,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苦豆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玲;王汉卿;冷晓红;贺凯;王英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测定妇炎净胶囊中原儿茶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20∶8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8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原儿茶酸的检测浓度在0.903~18.06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1.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妇炎净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仕林;舒海燕;王雨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基于1H-NMR共振技术比较涪麦冬与绵麦冬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模式识别中的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方法,通过对其载荷图及1H-NMR图谱的比较分析,找出涪麦冬与绵麦冬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结果:涪麦冬与绵麦冬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异黄酮类化合物上.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川麦冬药材及其制剂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钱进;肖草茂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抗乳腺小叶增生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白芍、当归和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阿魏酸和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特征斑点明显、专属性强.芍药苷、阿魏酸和甘草酸的检测浓度分别在25.96~259.65、2.15~21.55、31.63~316.30μ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5、0.9998、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2%、98.61%和100.39%,RSD分别为2.64%、2.43%和2.98%(n均为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抗乳腺小叶增生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亚洲;吕建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药材和中成药采购过程中应掌握的原则.方法: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从产地、工艺、市场、质量标准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的各采购环节.结果:采购的中药材和中成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不均一性,影响了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结论:在中药材采购中,不应一味追求更加优质,而应保证质量相对稳定,一旦有所变动,应及时将变动情况和相关指标告知临床;在中成药采购中,不应一味追求低价,而应保证更加优质.
作者:王祥领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分析药品销售数据和中药注射剂用药病历,总结临床药师的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使用合理性等的影响.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用量、销售金额、总体使用率均较干预前减少或降低;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率较干预前提高了17.55%(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管理是非常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作者:邹晓蕾;杨旭;王少华;张媛媛;孙福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评价我院抗肿瘤口服中成药的使用现状,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抗肿瘤口服中成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排序和分析.结果:我院2008-2011年抗肿瘤口服中成药品种基本固定,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疗效确切、价格适中的中成药DDDs、DDC、DUI排序靠前.结论:我院抗肿瘤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疗效和经济两方面.
作者:郭玉霞;张磊;齐伟;吴志恒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多糖中单糖的种类和组成比例.方法:以2moL·L-1硫酸溶液水解南五味子多糖,用吡啶溶解干燥的水解产物,硅烷化衍生;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南五味子多糖的单糖组成:色谱柱为SE-30石英毛细管(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30℃,柱温为195℃.结果:南五味子多糖中含有甘露糖、木糖、半乳糖、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6种单糖成分,已确定的6种单糖的摩尔比为19.78∶2.75∶0.149∶1∶0.381∶0.127.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以准确测定出南五味子多糖中含有的各种单糖.
作者:姚丹;王宏军;杨嘉玉;雷明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黄连中的原小檗型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色谱分离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中分离出6个生物碱成分,分别鉴定为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为黄连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对照品.本试验为首次采用直接分离纯化的方法从黄连中得到盐酸表小檗碱.
作者:王欣;武小赟;黄彦珺;李铁钢;张艺;罗维早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50例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对照组50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2周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
作者:马熙岳;牛忠江;倪磊;尹运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测定蛇鳞草根茎和叶中总黄烷醇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三羽新月蕨素A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0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总黄烷醇苷的检测浓度在0.020~0.100m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RSD=1.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蛇鳞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钟希文;张文霞;曾聪彦;曾希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精提物(RFSE)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1%羧甲基纤维素钠)、模型(1%羧甲基纤维素钠)、地塞米松(0.1mg·kg-1)、褐藻多糖硫酸酯(FS,100mg·kg1)和RFSE高、中、低剂量(100、50、25mg·kg)组.灌胃365mg·kg-1腺嘌呤(每天1次,连续20d)以复制慢性肾衰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25d,末次给药后测定24h尿量、尿蛋白、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肌酐(Scr)、尿素氮(BUN)、Ca2+和P3+,并行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高、中、低剂量RFSE均能减少模型大鼠24h尿量、尿蛋白的排泄,降低血清Scr、BUN和P3+的水平(P<0.01或P<0.05);高、中剂量RFSE还可减轻肾衰模型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P<0.01).结论:RFSE对腺嘌呤所致的大鼠慢性肾衰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娟;何海霞;周远大;郝守祝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芪参胶囊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113例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口服芪参胶囊,对照组55例口服血府逐瘀胶囊.用药8周后,观察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评价中医症候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全血黏度(低、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显著降低,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2组安全性观察均为正常.结论:芪参胶囊能显著降低血液黏度,改善高黏血症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牟方政;李荣亨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