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皂角刺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

田吉;何兵;李翅翔;肖顺汉

关键词:皂角刺, 提取物, 槲皮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皂角刺提取物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kma Kromasil G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134~1.07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1.87%(n=9).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皂角刺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五龙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IL-3 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五龙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3(1L-3)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复制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AR)组、五龙颗粒组和息斯敏组.取3组和健康大鼠(空白组)血清进行组胺检测;取大鼠鼻黏膜作苏木素-伊红染色,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法对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IL-3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IL-3mRNA在4组大鼠鼻黏膜中均有表达,其中AR组的表达水平为11.85±0.82,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与AR组比较,五龙颗粒及息斯敏组大鼠鼻黏膜IL-3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五龙颗粒能降低模型大鼠鼻黏膜IL-3 mRNA的表达水平,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李涛;谢慧;付文洋;熊大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研究与应用展望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中医理论的特殊性是导致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关键,进而阻遏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科学融合进程.指纹图谱技术正是契合了中药现代化这一需求而适时出现.近年来,随着众多学者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的关注.中药血清指纹图谱技术正逐步形成,并协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一起推动着中药药效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发展.本文在对这一领域近年新进展作以综述的基础上,展望了中药血清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作者:杨光义;杜士明;雷震;方建敏;姜华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RP-HPLC法测定竹节参药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竹节参药材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Q(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90:10:0.04:0.02),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齐墩果酸进样量在4.72~23.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1.84%(n=6).结论: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竹节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袁丁;何毓敏;鲁科明;张长城;刘焱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药学服务对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分析引起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因素和医院药学服务在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结果: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佳治疗效果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药学服务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结论:医院药学服务有助于加强医师与患者和临床药师之间的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苏琼华;毛长青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HPLC法测定仙桃草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仙桃草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磷酸(48:5:47:0.4),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木犀草素进样量在0.100 4~0.903 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5%,RSD=1.21%(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仙桃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光伟;邢茂;王伟;田华;葛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正交试验优选新疆苦巴旦杏仁中苦杏仁苷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新疆苦巴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苦杏仁苷含量为定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出的微波灭酶时间、苦巴旦杏仁细粉与石油醚比例、脱脂粕与95%乙醇的比例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微波灭酶3.5 min,苦巴旦杏仁细粉与石油醚比例为1:6进行脱脂,脱脂粕与95%乙醇为1:30进行纯化,在此条件下苦杏仁苷的含量为3.21%.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简单、可行,可为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晓君;韩海霞;王颖;包晓玮;朱金芳;姜丰艳;唐燕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HPLC法测定眠安宁口服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眠安宁口服液中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丹酚酸B的检测浓度在41.45~414.5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23%,RSD=0.76%(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眠安宁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翁何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益寿永真合剂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睾丸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益寿永真合剂(YSYZ)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睾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舍)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即空白对照(生理盐水)、衰老模型(1 g·kg-1·d-1)及YSYZ高、低剂量(12.5、6.25 g·kg-1·d-1)组,连续5周SC给药,比较各组大鼠睾丸PCNA阳性细胞率及血清睾酮含量.结果:与衰老模型组比较,YSYZ高、低剂量组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增高(P<0.01);YSYZ高、低剂量组血清睾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YSYZ可延缓衰老大鼠生殖功能的退化,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作用.

    作者:陈金秀;李国峰;董根山;李成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参水溶性总酚酸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参水溶性总酚酸的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的转移率及在回形物中的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树脂药材比、树脂柱径高比、洗脱液流速等工艺条件,并与乙醇沉淀法进行纯化效果的比较.结果:纯化工艺为采用HPD 300型大孔吸附树脂,15%和50%乙醇为梯度洗脱液,树脂药材比为5:1,树脂柱径高比为1:7,洗脱液流速为2.5 BV·h-1.在该条件下,丹酚酸B、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的转移率分别为81.8%、95.3%及97.5%,在固形物中的含量分别为24.70%、4.60%和0.41%,合计达到29.72%.,大孔吸附树脂法的各指标成分转移率与乙醇沉淀法相当,而各指标成分在固形物中的含量约为乙醇沉淀法的2.8倍.结论:大孔吸附树脂法对丹参水提液的纯化效果优于传统的水提醇沉法,且操作客易,节省溶剂,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丹;宋洪涛;初阳;陈大为;刘丹;鄢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皂角刺的定性鉴别

    目的:对皂角刺进行定性鉴别.方法:分别从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对皂角刺进行鉴别.结果:得出了皂角刺的形状、显微及薄层鉴别特征.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控制皂角刺的质量.

    作者:税丕先;宋雪堃;庄元春;朱烨;肖顺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桂枝茯苓丸对前列腺增生模型小鼠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时前列腺增生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ip丙酸睾酮素复制小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给药组分别ig给予桂枝茯苓丸高、中、低刑量;并用前列康作阳性对照.于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取前列腺称量其湿质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桂枝茯苓丸给药组小鼠前列腺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病理镜检显示桂枝茯苓丸给药组前列腺减轻,同时可见坏死灶的形成和大量的腺体上皮细胞脱落到腺腔内或凋亡,尤以高、中剂量组为显著.结论:桂枝茯苓丸可显著抑制小鼠前列腺增生.

    作者:程佩素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宫炎平分散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宫炎平分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地稔、两面针、五指毛桃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146 48~2.929 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2.53%(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宫炎平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吕武清;李才堂;虞金宝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RP-HPLC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紫杉醇浓度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紫杉醇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有机相(乙酸乙酯)两步萃取,以反相高效色谱法测定,其中色谱柱为Tianhe 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40:25:4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7 nm,柱温为35℃.结果:血浆中紫杉醇的检测浓度在0.05~5.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5%~100.44%,日内、日间RSD均<5%(n=5).应用本法测定了11例患者静脉滴注紫杉醇的经-时血药浓度,其符合药动学二室模型.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检测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边原;刘一;叶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灯盏乙素对PC12细胞拟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PC12细胞拟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加缺糖复制PC12细胞拟缺血模型.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应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证明凋亡细胞的存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的比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灯盏乙素作用下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结果:在10-7~10-5mol·L-1范围内,灯盏乙素可增加损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缺血性损伤所致培养介质内LDH的释放,具有浓度依赖性;灯盏乙素还可降低PC12拟缺血性损伤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和稳定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灯盏乙素对PC12细胞拟缺血性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稳定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与抑制Ca2+内流有关.

    作者:朱君荣;李云曼;方伟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消风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消风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地骨皮、荆芥、甘草、地黄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刑中盐酸去氯羟嗪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所鉴别的药材TLC特征明显,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去氯羟嗪检测浓度在2.45~78.4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1.30%(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消风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钱芳;刘志辉;张登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我院中成药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中成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门诊2006年4月~2007年4月所使用的中成药的金额、数量、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应用的中成药以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和止血作用的药物销量多,总体使用规范,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结论:提高中成药疗效,规范合理使用中成药需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祁桂玲;李淑云;杨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灵芝孢子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灵芝是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Fr.)Lloyd.的干燥子实体,具有扶正固本等功效,<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灵芝孢子是灵芝发育后期弹射出来的种子,将其集中起来后呈细末状,通称为灵芝孢子粉.近年来,随着孢子采集、破壁技术的应用发展,对灵芝孢子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灵芝孢子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彦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康艾注射液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康艾注射液50mL加入10%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15 d为一个疗程;同时合并全身化疗.对照组48例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CR+PR)59.61%,对照组为31.25%,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减轻毒副作用,而且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唐钟灵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泌尿宁颗粒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泌尿宁颗粒工艺改进后的抗炎、利尿及解热作用.方法: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利尿实验、鲜酵母致热大鼠法,分别观察泌尿宁颗粒对动物足肿胀程度、耳廓肿胀程度、尿量及体温的影响.结果:给药后大鼠足跖肿胀和小鼠耳廓肿胀显著减轻,尿量显著增加,体温下降.结论:工艺改进后的泌尿宁颗粒与原方比较,解热作用相当,抗炎、利尿作用更显著.

    作者:周宇;胡连栋;杨更亮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复方牛蒡子含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牛蒡子含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金银花、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牛蒡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牛蒡子苷的进样量在0.586~5.27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4%.RSD=1.68%(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复方牛蒡子含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段晓颖;张辉;高卫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