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隔离症15例诊治分析

金哲

关键词:支气管肺隔离症/诊断, 支气管肺隔离症/外科学
摘要:我院1989-09/2007-06共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患者15例,效果满意,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2例,年龄12~55(平均32.5)岁.除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外,其余均有反复咳嗽、咳痰病史,伴反复发热9例,间断咯血4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12例,右肺下叶3例,其中后基底段11例,内基底段3例,外基底段1例.叶内型13例,叶外型2例.胸部X线及CT检查病变囊性表现5例,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肿块样表现5例,密度不均匀的肿块表现3例,支气管扩张表现2例.7例CT检查示病变与胸主动脉、脊柱或下肺静脉有条索状相连,呈现为尖部指向脊柱旁的楔状影,2例增强CT扫描示条索内有异常血管影,2例行磁共振检查发现病肺的异常供血动脉.术前确诊肺隔离症4例,高度怀疑肺隔离症3例,其余误诊为肺囊肿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症、肺癌、肺脓疡.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误诊27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COPD患者中合并PTE误诊27例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PTE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论:溶栓和抗凝治疗能改善临床缺氧状态,提高氧分压,降低病死率,此误诊分折旨在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边郁;徐莉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34例治疗分析

    对我院2005-07/2007-07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34例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6例,年龄17~56岁,平均38.5岁.左侧13例,右侧21例;涉及主力侧21例.损伤原因:车祸伤12例,骑摩托车伤5例,骑自行车伤4例,滑雪摔伤6例,踢球伤7例.合并肩部皮挫伤21例,肩盂骨折2例.受伤到入住医院时间2~6 h,平均4 h.

    作者:聂信胜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短暂脑缺血性发作68例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的诊治方法,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分析68例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过程并进行总结.结果:36例CT或MRI显示脑缺血或梗塞的病例经扩容、抗凝后症状消失占55.6%,缓解占27.8%,无效占16.6%;颈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现代影像手段可以提高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的诊断准确率,脑缺血患者及时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12例分析

    目的:探讨特殊表现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2例儿童腹型HSP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2例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而无皮肤紫癜.均经胃镜诊断HSP.用激素后腹痛很快缓解.经治疗1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诊断不明的儿童期急性腹痛患儿,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尽早做胃镜检查,明确胃肠道受累情况,有利于尽早诊断HSP.极早应用激素对缓解腹痛起重要作用.

    作者:廉敬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肱骨干骨包虫1例分析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骨包虫病较少见.由于其发病率低,据文献报道约占包虫病的0.5%~4%.往往因对其认识不足,又加之骨包虫病在影像学上和结核、肿瘤鉴别困难,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包虫并肱三头肌肌肉包虫1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尧天;王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胸腔积液237例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良性胸水159例(67.1%),结核性占117例(73.6%);恶性胸水64例(27.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占39例(60.9%).结核性胸水治疗效果好,恶性胸水疗效较差.结论:结核和肿瘤是导致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可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跃领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腭部涎腺肌上皮癌1例

    1 病历摘要男,31岁.主因腭部无痛性肿物2 a余于我科就诊,患者2 a前无意中发现腭部右侧长一花生米大小的肿物,无任何不适,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多考虑为血管瘤,未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2个月前肿物表面破溃出血,未治疗出血自行停止.检查:腭部正中偏右可见一2.5 cm×2.5 cm大小的肿物,无压痛,表面光滑,质地中等硬度,表面黏膜呈蓝色,肿物邻近牙齿无松动及叩痛,区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孟静媛;贺丽贤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肝细胞癌与26例胆管细胞癌侵犯门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肝细胞癌发生门静脉瘤栓66条,受侵血管壁全部显像清晰,管腔内瘤栓实体(100%),26例胆管细胞癌侵犯门静脉27条,其中仅7.4%(2/27)血管壁显示清晰.肝细胞癌组门静脉瘤栓内75.7%(50/66)测及动静脉血流,63.6%(42/66)测及高速动脉血流;胆管细胞癌组受侵门静脉内仅14.8%(4/27)测及血流信号.肝细胞癌组与胆管细胞癌组受侵门静脉周边测及高速动脉血流者分别占80.3%(53/66)与29.6%(8/27).以上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春芝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337例疗效分析

    对我市综合医院治疗出血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337例疗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跟踪调查我市综合医院2005~2006年创伤大出血患者189例,产后出血87例,外科大手术患者31例,血液病患者2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男178例,女159例,年龄11~78岁.

    作者:何云侠;刘红梅;徐春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静脉尿路造影及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肾盂造影及B超诊断尿路结石的不同征象.方法:收集80例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病例对比各段的结石分布情况.结果:腹部平片(KUB)加静脉尿路造影(IVP)诊断输尿管结石诊断率86.4%,B超直接诊断符合率72.8%;结合间接征象可提高诊断.各段结石的分布两者有较大不同.结论:两者检查各有优缺点,超声对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检出较低有多方面原因,IVP对诊断各段输尿管结石都比较敏感,还能大致判断肾功情况;两者结合起来明显提高了诊断,有助于临床综合判断,及时诊治.

    作者:王玉玲;赵卫华;孙永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网络的初步建立

    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国债项目的资助,国内大部分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已具备数字化条件[1,2],而一些实验室仍沿袭原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只将计算机单纯的用作打印和储存数据,没有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保障血液检测质量[3],结合血站血液检测的特点和我室的情况,初步建立了血液检测室的局域网.

    作者:白莉;温涛;王宏发;刘玉振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小儿肠结石症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分析

    对小儿肠结石症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 女,11岁.腹痛10 h急诊入院.入院前10 h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约4 h后转移于右下腹部,疼痛不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自觉无发热,发病后未解大便.既往有腹痛史,部位不固定,与饮食无关,余无特殊病史.查体:T 38 ℃,P 80次/min,R 20次/min,BP 98/60 mm Hg.发育营养中等,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腹部略膨胀,未见肠型,右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腹壁稍紧张,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略亢进,无气过水声.

    作者:李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甲亢误诊15例分析

    本文就我院2005-01/2007-06消化内科以胃肠道疾病住院的非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误诊1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0例,年龄27~70(平均45)岁,病程6个月~3 a,误诊时间1周~6个月.其中2例是2次入院才确诊.

    作者:张宁湘;陈宏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伴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交叉韧带损伤40例MRI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X线平片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疑有交叉韧带损伤的MRI检查.结果:前交叉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15例,后交叉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24例,10例伴有相应韧带的弥漫性损伤.结论:MRI在诊断伴有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交叉韧带损伤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张春雷;蒋雪峰;黄健康;吴炫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儿童哮喘的初级预防

    儿童哮喘是一种不易确诊的复杂综合征,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研究者们提出一旦影响儿童哮喘的环境危险因素和哮喘危险儿童被确定,应用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可逆转发病趋势和减少哮喘的发生.尤其是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可作为预防性干预哮喘的决策基础,针对儿童哮喘采取预防干预措施越早越好[2].

    作者:江玲;王永兴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恶性胸膜间皮瘤21例分析

    现将我院1990-01/2005-12确诊的恶性胸膜间皮瘤2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30~72(平均48.5)岁.职业分布:工人8例,农民6例,干部4例,无职业者3例.均无石棉接触史,有亚硝酸盐、氧化乙烯接触史各1例.

    作者:邓辉;李党育;付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多发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

    对多发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8岁.因突然声音嘶哑50 d入我院.患者因突然声音嘶哑30 d入省外一所医院,行胸部CT提示纵隔占位、肿瘤?在全麻下行上纵隔占位切除术,开胸后探查见一巨大包块与升主动脉关系紧密,未进一步手术.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史:患者于入院前6个月驾摩托车与行人相撞,伤及胸部,因无明显不适,未进一步诊治.查体:声音嘶哑,血压正常,气管居中,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朱鹏;廖崇先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精神病合并特殊类型结核病误诊4例分析

    对我院2000年以来精神病合并特殊类型结核病误诊4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1岁.患精神分裂症15 a,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2000-06起左侧颈部逐渐出现肿块,初始约0.5 cm,即服抗生素10 d余无效果.肿块逐渐增大,数目逐渐增多成为串珠样.查体见颈两侧广泛性、质偏硬、相互连接、边缘清楚的肿块10多个,大小约1~2 cm .

    作者:刘海生;王小凤;万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3例分析

    现将我院2000-05/2007-12支气管异物误诊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8月龄~2岁.来自农村2例,城镇1例;异物分别为黄豆、花生碎屑、瓜籽;就诊时间距离异物吸入8 d~1个月.本组就诊时均有发热、咳嗽,其中有呛咳、气促1例,咳嗽1例,呛咳时伴发绀1例,症状多随体位改变而加重或缓解.肺部检查:3例患侧叩呈浊音,呼吸音减低,有湿口罗音者3例,喘鸣音2例.

    作者:郭晓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重型颅脑外伤79例气管切开时机选择分析

    我院2001/2006年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9例,其中53例行早期气管切开术,26例延迟切开,切开时机选择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高本林;冯世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