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韩雪玲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病理特征.方法:分析比较24例慢性HBV携带者及2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轻度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病毒载量和ALT的变化.结果:24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及纤维化,炎症G分级与纤维化S分期与CHB轻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性HBV携带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炎症及纤维化,且与CHB轻度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基本一致.
作者:纪民;王素兰;祝英华;林海燕;梁恩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严重影响着孕妇的身心健康,长期不进行治疗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临床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妊娠期合并念珠菌阴道炎临床用药治疗概括介绍如下.
作者:刘汉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现将我科所遇因颈淋巴结切除活检术后合并乳糜瘘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65~72岁.因肺部阴影,左颈根部固定性肿大淋巴结,临床高度怀疑肺癌,行相关检查,包括支气管镜检查尚不能确诊而行颈淋巴结切除活检术,2例由我科施行手术,1例在所住科室施行手术.其中1例术中发现,随即在瘘口处行荷包缝合,另外2例术后2~3 d因伤口包扎敷料较多渗出请我科会诊后确定为乳糜瘘.
作者:王非;杨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我院不典型阑尾炎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16岁.1周前出现右下腹痛(去年曾有短暂右下腹痛,不伴发热),为阵发性,无发热,并发现右下腹包块,约核桃大小,未予重视,近几天反复发作,疼痛有所加剧而就诊;体检于右下腹近腹股沟区上方可触及一质硬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欠清,无活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 9.1×109/L,粒细胞0.73.B超检查提示:于右腹股沟上方探及6 cm×5 cm×4 cm低回声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界清.细胞学穿刺检查:
作者:时维东;肖永鑫;孙献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热应激预处理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假手术组(S组),热应激预处理组(H组).术后2周处死大鼠,穿刺心脏取血,检测各份血液标本的肾功能变化,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胆总管结扎后2周,大鼠血胆红素明显升高,血清肌酐随之明显升高,但热应激预处理组的血清肌酐升高幅度较小,与胆总管结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SP70主要在大鼠肾小管细胞胞浆内表达,在热应激预处理组HSP70的表达明显增多.结论:热应激预处理可减轻梗阻性黄疸对大鼠肾脏的损害.
作者:关晓东;张百萌;熊国珍;毛盛名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心衰血压调控时机及标准.方法:将发病24 h内的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血压调控,对照组不控.结果:心功能Ⅱ级者血压控制对心衰有益,却影响脑灌注.Ⅲ~Ⅳ级者经合理血压调控后心功能及脑灌注改善.结论: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心衰合理地调控血压对心脑损害的改善都有益.
作者:陈丽萍;崔兆文;李惠珍;赵国珍;黄素贞;刘建辉;郭小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医院图书馆要针对各种读者对象和医疗、教学、科研任务,采取多项服务措施,在引导和促进临床科研工作中尽职尽责,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作者:林国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平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位,结直肠癌死亡居癌症死因第3位[1].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青年人较为明显.青年人结直肠癌由于其临床症状隐匿,表现缺乏特异性,浸润转移早,恶性程度高等临床特点,故其误诊率高,预后差.因此了解我国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治现状,进一步提高对青年人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强;郑海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恶性胃间质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8岁.以黑便半月,头晕乏力1 d入院.既往无特殊.查体:贫血貌,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5次/min.辅助检查血:WBC 6.7×109/L,RBC 2.01×1012/L,Hb 54 g/L.大便隐血强阳性,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肝、胆、脾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质地均匀,门脉直径1.02 cm,肝右叶小囊肿(1.8 cm),胆囊壁毛糙,脾脏正常,未发现腹水.胃镜示:食管(-);贲门:下段可见破裂的蓝色静脉和溃疡灶;
作者:胡森懋;谢芬高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以胃肠道反应为表现的胰岛素不良反应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3岁.因多饮、多尿、消瘦0.5 a入院,0.5 a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乏力,双手双足麻木感,无多食,无明显紧张,易怒,无心悸气短,无腹痛腹泻,来我院门诊测随机血糖17.4 mmol/L,血酮体阳性,收入院治疗.患者10 a前患胃溃疡,之后间断上腹部不适,近2~3 a未发作;双手湿疹病史7~8 a,30 a前患甲型肝炎,已治愈.10 a余胆囊切除史,否认高血压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母亲死于糖尿病,兄弟姐妹7人,均为糖尿病,均老年发病.
作者:曲正;丘军;陈志君;史磊;史荣成;王永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小儿肠结石症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 女,11岁.腹痛10 h急诊入院.入院前10 h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约4 h后转移于右下腹部,疼痛不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自觉无发热,发病后未解大便.既往有腹痛史,部位不固定,与饮食无关,余无特殊病史.查体:T 38 ℃,P 80次/min,R 20次/min,BP 98/60 mm Hg.发育营养中等,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腹部略膨胀,未见肠型,右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腹壁稍紧张,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略亢进,无气过水声.
作者:李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我院收治的周围神经鞘瘤误诊为腱鞘囊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7岁.因发现右腕部肿物10 a余而入院.患者于10 a余前偶然发现右腕部偏尺侧有一如蚕豆大小的肿物,无疼痛及麻木感,无红肿及活动障碍,当时未予诊治,近2 a来自感右腕部肿物明显增大,仍无疼痛及麻木感,无红肿及活动障碍.体格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右腕关节尺侧近腕横纹处有一约5.0 cm×4.0 cm大小的如乒乓球状肿物,周围无明显发红及点状出血,触之囊性感,压痛(±),质硬,活动度差,Tinel's Sign(叩击试验)(-),两点区分试验(-),大,小鱼际肌无明显萎缩,骨间肌较健侧无明显异常,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肢端末梢血运及感觉无异常.初步诊断:右腕部腱鞘囊肿.
作者:刘小刚;张志华;于洋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动力髋(DHS)和动力髁(DC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HS和DCS共治疗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其中DHS 36例,DCS 18例,统计切口长度、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螺钉失效、髋内翻等指标.结果:DHS和DCS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DHS和DCS治疗转子间骨折都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朱宝林;杨建;吴勇;王洪俊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致上肢肌肉萎缩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2岁.右肩关节周围炎4个月,经保守疗法无效,拟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术.术前一般状况良好,入室前BP 135/80 mm Hg,HR 70次/min,R 18次/min,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化验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心肺检查无异常.患肢除疼痛性活动障碍外,皮肤肌肉无改变.
作者:夏月华;陈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肝细胞癌与26例胆管细胞癌侵犯门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肝细胞癌发生门静脉瘤栓66条,受侵血管壁全部显像清晰,管腔内瘤栓实体(100%),26例胆管细胞癌侵犯门静脉27条,其中仅7.4%(2/27)血管壁显示清晰.肝细胞癌组门静脉瘤栓内75.7%(50/66)测及动静脉血流,63.6%(42/66)测及高速动脉血流;胆管细胞癌组受侵门静脉内仅14.8%(4/27)测及血流信号.肝细胞癌组与胆管细胞癌组受侵门静脉周边测及高速动脉血流者分别占80.3%(53/66)与29.6%(8/27).以上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春芝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我院手术室在2000/2006对2 256例患者实行腹腔镜下手术,现将手术过程中使用CO2建立气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探讨如下.(1)在气腹建立前应测试穿刺针是否通畅,穿刺针通畅却仍有CO2气体不流出的情况,可能原因是穿刺针被组织阻塞或某处开关未开.需对每处开关做检查,并适当转动穿刺针方向,以确定是否进入腹腔.
作者:崔涛;陈桂香;崔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骨包虫病较少见.由于其发病率低,据文献报道约占包虫病的0.5%~4%.往往因对其认识不足,又加之骨包虫病在影像学上和结核、肿瘤鉴别困难,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包虫并肱三头肌肌肉包虫1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尧天;王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白香乳归丸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遣药组方,精心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证明,该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乳腺增生、乳房肿胀等症状效果明显.
作者:宋利民;郝志斌;于云翔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的诊治方法,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分析68例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过程并进行总结.结果:36例CT或MRI显示脑缺血或梗塞的病例经扩容、抗凝后症状消失占55.6%,缓解占27.8%,无效占16.6%;颈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现代影像手段可以提高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的诊断准确率,脑缺血患者及时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对多发性易消散性白点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如下.1 病历摘要女,27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变暗,眼前黑影3 d于2006-05-21就诊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患者既往健康.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4.75D=1.0,眼压12.0 mm Hg,眼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视力0.08/-5.25DS=0.5,眼压13.0 mm Hg;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未见炎性细胞,眼底视盘境界清,色淡红,C/D=0.3,黄斑旁中心凹区血管旁见数个圆形白色点状病灶,边界清晰,位于视网膜深层及RPE层,有向黄斑中心凹聚集的倾向,但尚未累及中心凹,中心凹反射(+).FFA检查示左眼早期病变处透见荧光,动静脉期表现为下方绕中心凹半周的高荧光斑点,呈花冠征,并持续到晚期.
作者:武国臣;魏来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