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阴道血肿立止血局部止血1例分析

张润年

关键词:产褥期疾病, 血肿, 阴道疾病, 止血技术/方法,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女(雌)性
摘要:对产后阴道血肿立止血局部止血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2岁.孕一胎在我院顺产一男活婴,会阴侧切,外缝4针,产后3 h产妇感头晕、无力,接生者发现左侧外阴皮肤呈紫色,此时产妇面色苍白、出汗,BP 85/50 mm Hg,出现休克症状,立即开放静脉、输液、输血,同时拆开切口,取出凝血块约600 g左右,行清创缝合.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误诊为癫痫的胰岛β细胞瘤1例分析

    对长期误诊为癫痫的胰岛β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5岁.于2 a前始出现反复发作性心悸、头昏,无明显的饥饿感及出汗,发作时间不定,持续时间较短,约3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平常也无多食、易饥症状,体重无明显增加,故未引起患者重视,未就诊.0.5 a后则反复出现清晨起床时家人呼之不应,甚至需灌服糖水后方能醒来,并逐渐发展为反复癫痫样抽搐,长期在当地及成都、重庆两地各家大医院神经或精神科诊治,经脑电图、脑CT等检查后,诊断为癫痫,并长期口服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治疗,初始用药后症状能控制,但近0.5 a疗效不佳而入院.入院时查体:BP 120/70 mm Hg,肥胖体型,心、肺、腹无阳性发现.

    作者:陈玉华;陈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误诊27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COPD患者中合并PTE误诊27例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PTE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论:溶栓和抗凝治疗能改善临床缺氧状态,提高氧分压,降低病死率,此误诊分折旨在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边郁;徐莉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与耐药机制

    目的:探讨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筛选,PCR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IMP和VIM的检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高为27.3%,其次为环丙沙星(20.5%)和头孢吡肟(15.9%);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扩增出IMP型阳性株4株,未检测到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可以考虑使用.北京天坛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中,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丽;顾怡明;张杰;唐明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腭部涎腺肌上皮癌1例

    1 病历摘要男,31岁.主因腭部无痛性肿物2 a余于我科就诊,患者2 a前无意中发现腭部右侧长一花生米大小的肿物,无任何不适,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多考虑为血管瘤,未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2个月前肿物表面破溃出血,未治疗出血自行停止.检查:腭部正中偏右可见一2.5 cm×2.5 cm大小的肿物,无压痛,表面光滑,质地中等硬度,表面黏膜呈蓝色,肿物邻近牙齿无松动及叩痛,区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孟静媛;贺丽贤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肺隔离症15例诊治分析

    我院1989-09/2007-06共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患者15例,效果满意,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2例,年龄12~55(平均32.5)岁.除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外,其余均有反复咳嗽、咳痰病史,伴反复发热9例,间断咯血4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12例,右肺下叶3例,其中后基底段11例,内基底段3例,外基底段1例.叶内型13例,叶外型2例.胸部X线及CT检查病变囊性表现5例,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肿块样表现5例,密度不均匀的肿块表现3例,支气管扩张表现2例.7例CT检查示病变与胸主动脉、脊柱或下肺静脉有条索状相连,呈现为尖部指向脊柱旁的楔状影,2例增强CT扫描示条索内有异常血管影,2例行磁共振检查发现病肺的异常供血动脉.术前确诊肺隔离症4例,高度怀疑肺隔离症3例,其余误诊为肺囊肿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症、肺癌、肺脓疡.

    作者:金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血站文化建设的思索

    血站文化是血站建设的灵魂与精髓,能为我国采供血事业发展提供凝聚力、规范力、导向力和推动力.探讨如下.1 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采供血事业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统一、协作性不强,各自为战现象普遍;政府投入差距大,地区差异明显;业务拓展不够,有待进一步挖掘等.文化建设则可提高血站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血站更加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邹文涛;严仲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腹膜外位阑尾炎导致后腹膜脓肿误诊1例分析

    对腹膜外位阑尾炎导致后腹膜脓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0岁.因反复右髂腰部疼痛伴破溃流脓2 a多次入院治疗.患者自诉于10 a前曾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16 d后又因右下腹肠梗阻再次行剖腹探查术,2次手术具体情况均不详.自2004-05开始无明显原因反复出现右髂腰部疼痛,开始程度可忍受,后明显加重,在外院多家门诊诊断不详.于2004-06-02第1次收入我科诊断为:右髂腰部脓肿,2004-06-04首次行剖腹探查术,于右侧升结肠外后壁发现一脓肿,给予切开引流,留置引流管后术毕,术后症状很快消失,脓液引流干净拔除引流管顺利出院.但1个月后再次出现上述表现并伴发热,原引流管皮肤窦口破溃流脓,为黄色脓臭液.

    作者:付歆颖;谢大志;蔡定海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骨髓中的形态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斌;陈红涛;郭兆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重型颅脑外伤79例气管切开时机选择分析

    我院2001/2006年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9例,其中53例行早期气管切开术,26例延迟切开,切开时机选择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高本林;冯世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多发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

    对多发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8岁.因突然声音嘶哑50 d入我院.患者因突然声音嘶哑30 d入省外一所医院,行胸部CT提示纵隔占位、肿瘤?在全麻下行上纵隔占位切除术,开胸后探查见一巨大包块与升主动脉关系紧密,未进一步手术.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史:患者于入院前6个月驾摩托车与行人相撞,伤及胸部,因无明显不适,未进一步诊治.查体:声音嘶哑,血压正常,气管居中,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朱鹏;廖崇先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并与单纯糖尿病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Hcy血症,合并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Hcy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高Hcy浓度相关.

    作者:王小娟;彭卫平;李军涛;杨桂凤;杨桂芝;李芳;张鹏宇;赵学慧;郜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肛裂扩肛术应用复方亚甲兰止痛200例分析

    目的:探讨肛裂扩肛术应用复方亚甲兰止痛的效果.方法:选取Ⅱ~Ⅲ期肛裂200例进行治疗,肛裂周围注射复方亚甲兰注射液,并用4指伸入复肛门左右旋转表示扩肛成功.结果:术后观察裂口愈合,疼痛、便血消失.结论:肛裂采用此法治疗有效缓解疼痛出血等症状及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建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低血糖昏迷77例病因分析

    将我科1993-02/2007-10低血糖昏迷77例病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3例,女34例,年龄11~75(平均57.3)岁.均符合条件:(1)昏迷时血糖低于3.3 mmol/L;(2)补糖后大部分神志转清;(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

    作者:卢潘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337例疗效分析

    对我市综合医院治疗出血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337例疗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跟踪调查我市综合医院2005~2006年创伤大出血患者189例,产后出血87例,外科大手术患者31例,血液病患者2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男178例,女159例,年龄11~78岁.

    作者:何云侠;刘红梅;徐春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克罗恩病误诊为急性肠炎1例分析

    对克罗恩病误诊为急性肠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6岁.主因腹泻10 d,发热4 d入院.缘于10 d前饮茶后出现腹泻,无腹痛,无恶心、呕吐,大便为脓血便,4次/d,无里急后重,无发热.便常规示脓血便,红、白细胞满视野.口服氟哌酸、黄连素治疗效果不佳, 4 d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 ℃,仍有腹泻,性质同前,无咳嗽、咳痰及胸痛,予左氧氟沙星静点后,腹泻好转,体温下降不明显,门诊以发热待查、感染性肠病收入院.

    作者:张书琴;王志刚;张文洪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肺栓塞误诊3例分析

    对肺栓塞误诊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28岁.以呼吸困难、咳嗽、右下肢水肿1周入院.查体:BP 85/60 mm Hg,P 110次/min,T 38 ℃,口唇发绀,端坐位,颈动脉怒张,双肺底干湿口罗音,心界不大,心音低,HR 110次/min,腹平软,肝脾不大,右下肢水肿,动脉搏动弱,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胸片:右侧胸腔积液;肺CT右肺边缘片状影;心电: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入院后诊断:肺炎;心衰、心功Ⅳ级;系统性红斑狼疮待排.给予强心、利尿、激素治疗后效果不佳,转哈医大一院住院诊断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抗凝、激素治疗后好转.

    作者:代树东;赵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3例分析

    现将我院2000-05/2007-12支气管异物误诊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8月龄~2岁.来自农村2例,城镇1例;异物分别为黄豆、花生碎屑、瓜籽;就诊时间距离异物吸入8 d~1个月.本组就诊时均有发热、咳嗽,其中有呛咳、气促1例,咳嗽1例,呛咳时伴发绀1例,症状多随体位改变而加重或缓解.肺部检查:3例患侧叩呈浊音,呼吸音减低,有湿口罗音者3例,喘鸣音2例.

    作者:郭晓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巨大胸骨肿瘤扩大切除并自体肋骨移植+克氏针胸廓重建1例分析

    对巨大胸骨肿瘤扩大切除并自体肋骨移植+克氏针胸廓重建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6岁.5 a前发现前上胸部一肿块,质硬、无痛,生长缓慢、皮肤无异常,长期自行外敷中药治疗(具体不详).1 a前,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并不断向深部侵蚀,在胸骨上段偏左形成一直径约2 cm,深约5 cm的深洞.洞内间断有脓血性分泌物排出,味腥臭.6个月前,在洞口右下方又长出一硬块,高约1 cm、基底部宽广、局部皮肤变薄、少量色素沉着、皮温正常.胸部CT显示:肿瘤呈不规则形,约9 cm×11 cm×10 cm,病变侵犯整个胸骨体,肿瘤后方有两处突起分别轻度压迫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两肺无异常,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图1).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心、肝、肾功能无异常,血清免疫学等检查无异常.术前诊断:胸骨良性肿瘤?

    作者:王娟;黄芳;杨兵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甲状腺腺瘤与乳头状癌32例超声鉴别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占位患者32例,应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结合病理检查以通过超声技术鉴别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结果:22例经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瘤的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超声诊断符合7例,3例诊断为良性占位.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腺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较高诊断价值,但有局限性.

    作者:张瑞平;赵英超;韩金云;古红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以干咳为主要表现的肝脓肿1例分析

    对以干咳为主要表现的肝脓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1岁.因干咳、伴发热1周入院.1周前自述受凉后开始出现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无咯痰,发热,体温高37.8 ℃,畏寒、略有咽痛,无流涕,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自服感冒药无好转.查体:咽红肿,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既往体健.

    作者:王少鑫;浦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