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与耐药机制

郭丽;顾怡明;张杰;唐明忠

关键词:假单胞菌, 铜绿/药物作用, 亚胺培南/药理学, β内酰胺酶类/生物合成
摘要:目的:探讨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筛选,PCR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IMP和VIM的检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高为27.3%,其次为环丙沙星(20.5%)和头孢吡肟(15.9%);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扩增出IMP型阳性株4株,未检测到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可以考虑使用.北京天坛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中,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肠肿瘤X线检查漏诊6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小肠肿瘤X线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原发肿瘤的临床资料和X线所见.结果:小肠原发肿瘤的X线表现包括:(1)充盈缺损;(2)肠腔狭窄;(3)黏膜破坏,管壁僵硬;(4)龛影;(5)肠管移位;(6)肠梗阻.结论:依照上述X线表现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李亚新;刘庆祥;刘大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巨大胸骨肿瘤扩大切除并自体肋骨移植+克氏针胸廓重建1例分析

    对巨大胸骨肿瘤扩大切除并自体肋骨移植+克氏针胸廓重建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6岁.5 a前发现前上胸部一肿块,质硬、无痛,生长缓慢、皮肤无异常,长期自行外敷中药治疗(具体不详).1 a前,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并不断向深部侵蚀,在胸骨上段偏左形成一直径约2 cm,深约5 cm的深洞.洞内间断有脓血性分泌物排出,味腥臭.6个月前,在洞口右下方又长出一硬块,高约1 cm、基底部宽广、局部皮肤变薄、少量色素沉着、皮温正常.胸部CT显示:肿瘤呈不规则形,约9 cm×11 cm×10 cm,病变侵犯整个胸骨体,肿瘤后方有两处突起分别轻度压迫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两肺无异常,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图1).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心、肝、肾功能无异常,血清免疫学等检查无异常.术前诊断:胸骨良性肿瘤?

    作者:王娟;黄芳;杨兵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30例病原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1/2006-01确诊的30例VAP患者的病原学与临床特点.结果: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8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8%)、肺炎克雷伯氏菌(22%)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分离率为18%.产酶株均不同程度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VAP病原菌多为G-杆菌,细菌耐药普遍较高,对机械通气患者应进行全面监控,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朱玉玫;王煜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急性子宫内翻1例分析

    急性子宫内翻是产科少见的也是非常严重的产后并发症,若抢救不及时则死亡率高,据报道死亡率为15%~43%[1].现将我院产后子宫内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39岁,G6P1,妊娠41+4周,末次引产时间为2006-02,LMP 2006-05-23,EDC 2007-03-02,未行常规产前检查,血型O型,Rh(-),脾肿大,椎间盘突出术后1 a.2007-03-12T20:20由外院转入我院,不规则腹痛5 h余,无阴道流血流液现象,T 36.5 ℃,P 88次/min,R 18次/min,BP 131/77 mm Hg,先露头,胎位正常,骨盆测量未见异常.

    作者:魏素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骨髓中的形态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斌;陈红涛;郭兆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恶性胸膜间皮瘤21例分析

    现将我院1990-01/2005-12确诊的恶性胸膜间皮瘤2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30~72(平均48.5)岁.职业分布:工人8例,农民6例,干部4例,无职业者3例.均无石棉接触史,有亚硝酸盐、氧化乙烯接触史各1例.

    作者:邓辉;李党育;付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颈心综合征误诊28例分析

    对我科2000/2007年颈心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2~68(平均50)岁.均有长期低头工作或高枕睡眠、倚床头看书和电视、长时间用电脑的习惯.本组均有间断性发作,不同程度的胸部疼痛,其中心前区隐痛18例,胀痛6例,绞痛3例, 双侧胸痛1例.合并有心悸20例,胸闷20例,肩部及上肢胀痛、麻木16例,胸部紧束感12例.与看电视不良姿势有关12例,与工作、学习姿势有关8例,长时间玩电脑4例与高枕睡眠有关4例.

    作者:任陇滨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长期误诊为癫痫的胰岛β细胞瘤1例分析

    对长期误诊为癫痫的胰岛β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5岁.于2 a前始出现反复发作性心悸、头昏,无明显的饥饿感及出汗,发作时间不定,持续时间较短,约3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平常也无多食、易饥症状,体重无明显增加,故未引起患者重视,未就诊.0.5 a后则反复出现清晨起床时家人呼之不应,甚至需灌服糖水后方能醒来,并逐渐发展为反复癫痫样抽搐,长期在当地及成都、重庆两地各家大医院神经或精神科诊治,经脑电图、脑CT等检查后,诊断为癫痫,并长期口服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治疗,初始用药后症状能控制,但近0.5 a疗效不佳而入院.入院时查体:BP 120/70 mm Hg,肥胖体型,心、肺、腹无阳性发现.

    作者:陈玉华;陈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肛裂扩肛术应用复方亚甲兰止痛200例分析

    目的:探讨肛裂扩肛术应用复方亚甲兰止痛的效果.方法:选取Ⅱ~Ⅲ期肛裂200例进行治疗,肛裂周围注射复方亚甲兰注射液,并用4指伸入复肛门左右旋转表示扩肛成功.结果:术后观察裂口愈合,疼痛、便血消失.结论:肛裂采用此法治疗有效缓解疼痛出血等症状及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建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来氟米特对Ⅳ+Ⅴ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白介素-18水平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来氟米特(LEF)对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尿白介素-18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来氟米特对LN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9例Ⅳ+Ⅴ型LN患者应用LEF治疗前后血、尿中白介素-18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LN患者血、尿中白介素-18水平在LEF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LEF治疗LN,可能与其降低LN患者血、尿中白介素-18水平有关.

    作者:陈伟;张军峰;赵丽萍;李宏伟;王雪剑;张献朝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2004/2006年解放军第175医院散发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炎病毒学调查

    目的:调查我院散发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毒学分布,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 036例散发肝炎患者血清均进行A、B、C、D、E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感染1种肝炎病毒706例,2种273例,3种45例,4种4例,5种病毒均阴性8例.急、慢、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及中青、老年组患者均以HBV为高;儿童组以HAV为主.结论:散发性肝炎的预防、治疗、研究应以乙型肝炎为重点;对儿童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遍进行甲肝疫苗接种.

    作者:庄立琳;饶日春;胡桂华;解放军第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低血压在手术中的应用

    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低血压(CH)是血液保护的新措施.联合技术比单纯应用血液稀释或CH能更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和输血量[1].总结如下.

    作者:姜东;栾岚;高晓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高密度脂蛋白对严重烫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严重烫伤大鼠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只,均于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创面,实验组伤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入HDL(80 mg/kg),对照组及实验组于伤后30 min经腹腔补充平衡盐溶液(50 ml/kg).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伤后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对照组及实验组12 h、24 h、48 h、72 h脑组织中均可见小血管扩张出血,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以48 h改变为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脑组织病理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HDL对严重烫伤大鼠脑组织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血脑屏障影响HDL的通透性有关.

    作者:郑健生;郑庆亦;张闽峰;陈锦河;蔡少甫;胡安根;张阳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腹腔镜类手术配合中使用CO2应注意的问题

    我院手术室在2000/2006对2 256例患者实行腹腔镜下手术,现将手术过程中使用CO2建立气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探讨如下.(1)在气腹建立前应测试穿刺针是否通畅,穿刺针通畅却仍有CO2气体不流出的情况,可能原因是穿刺针被组织阻塞或某处开关未开.需对每处开关做检查,并适当转动穿刺针方向,以确定是否进入腹腔.

    作者:崔涛;陈桂香;崔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网络的初步建立

    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国债项目的资助,国内大部分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已具备数字化条件[1,2],而一些实验室仍沿袭原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只将计算机单纯的用作打印和储存数据,没有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保障血液检测质量[3],结合血站血液检测的特点和我室的情况,初步建立了血液检测室的局域网.

    作者:白莉;温涛;王宏发;刘玉振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半椎板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颈椎管内肿瘤13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中显微切除中应用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3例颈椎管内肿瘤.结果:12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随访2~12 个月,患者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对于颈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优于全椎板切除手术.

    作者:张铁辉;李大成;李佳;刘光耀;李洪哲;任岩海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38例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治疗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Ⅰb2期16例,Ⅱa期15例,Ⅱb期7例)进行介入治疗,采用PVB方案,包括顺铂(DDP)、长春新碱(VCR)、博来霉素(BLM),观察治疗前、后和手术前肿块变化情况.结果: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近期有效率为89.47%(34/38),治疗结束后2周38例均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论:巨块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介入治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赵秀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外耳道胆脂瘤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胆脂瘤病变程度决定治疗方式,24例均治愈,随访1~5 a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可能发展为广泛性的乳突破坏,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

    作者:周旭峰;姚雅芬;张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致上肢肌肉萎缩1例分析

    对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致上肢肌肉萎缩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2岁.右肩关节周围炎4个月,经保守疗法无效,拟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术.术前一般状况良好,入室前BP 135/80 mm Hg,HR 70次/min,R 18次/min,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化验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心肺检查无异常.患肢除疼痛性活动障碍外,皮肤肌肉无改变.

    作者:夏月华;陈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48例分析

    将我院2001-03/2005-12曾被误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4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1.5~7.5(平均4.5)岁,病程1.5个月~5 a.1.2 临床表现首诊症状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以夜间或晨起咳嗽为主诉者45例,伴反复鼻塞、鼻痒、咽痒、流涕或出现感冒样症状者21例;咳嗽迁延不愈12例;活动时气短、气促、疲劳6例;经常胸闷、胸部不适5例;夜间睡眠不安、经常叹气、长出气4例.

    作者:刘伟;韩雪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