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星形细胞瘤误诊为脑脓肿3例分析

鲁军体;周妍卉;刘丽珠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诊断, 误诊, 脑脓肿/诊断
摘要:对脑星形细胞瘤误诊为脑脓肿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0岁,工人.因头痛、恶心、发热半个月,加重3d入院.半个月前即出现发热头痛、恶心,为低热,当时不伴有呕吐,3d前上述症状加重,且伴有呕吐,为喷射状,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妊娠误诊5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01/2007-12我院收治的5例宫颈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诊误诊率100%,其中3例早期诊断明确保守治疗均取得成功,2例停经天数大于85d确诊保守治疗失败.结论:B超特别是彩色B超及β-HCG对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明确是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方碧梅;林凛然;许霄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儿童小脑半球髓母细胞瘤MRI误诊8例分析

    对我院1999-02/2005-10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儿童小脑半球的髓母细胞瘤MRI误诊8例分析如下.

    作者:冉小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药物所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

    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药物所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摘要如下.1 头孢曲松男,31岁.因右锁骨骨折给予头孢曲松钠3.0 g+0.9%生理盐水250 ml静滴,输入2h后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随之全身皮肤转为紫红色,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加重,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搏细数即予抢救,30min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本例过敏休克发生在停药2h后,属少见,提示即使皮试阴性者并不能排除过敏反应的可能[1].

    作者:王颖;刘宁宁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手术治疗宫角妊娠23例分析

    现对23例宫角妊娠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右宫角妊娠13例,左宫角妊娠10例,年龄20~41(平均32.7)岁,孕次1~6次.产次0~2次,其中未产妇女4例,首次妊娠7例,人工流产次数多4次,宫内放置节育器11例,既往有异位妊娠史2例,盆腔手术史3例.

    作者:彭翔云;阳桂琼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48例分析

    目的: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05/2006-05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48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次/d,治疗3~6个月后复诊,进行分析.结果:61%的子宫肌瘤患者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酬后肌瘤变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有使子宫肌瘤缩小的作用,可作为子宫肌瘤的治疗及术前用药.

    作者:李玉兰;赵卫华;阿曼古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卵巢黄体囊肿破裂误诊为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分析

    对妊娠合并卵巢黄体囊肿破裂误诊为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3岁,孕1产0,因停经40 d,阴道少量流血2 d,下腹部疼痛1 h来诊.

    作者:宋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21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并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误诊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全部病例均经过耳鼻喉科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后,继续抗感染治疗治愈.结论:医生对疑有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要耐心细致的询问异物吸入史,常规胸片和胸透结合诊断.对以呛咳、刺激性咳嗽为主症,或不能解释的慢性咳嗽、喘憋的患儿,即使否认异物吸入史,也应高度警惕支气管异物的可能.

    作者:张凤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多西环素联合解毒通淋丸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

    我们2006-01/2007-06采用多西环素片(开封制药有限公司)、解毒通淋丸(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单用及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240例,发现联合用药比单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琦琦;陈丽娟;金润女;陈利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肝内胆管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小胆管或末梢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据统计资料,肝内胆管细胞癌约占胆管癌8%~13%[1],约占原发性肝癌的5%~15%[2-4],占肝内恶性肿瘤第二位.临床上较少,但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

    作者:吴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对我院957份出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调查我院2007-11/2007-12出院病历957份,其中男509份,女448份,小年龄出生20min,大年龄92岁,平均46岁.平均住院时间10.4 d.

    作者:缪淑霞;丛军兹;王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治疗分析

    自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组合性疗法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分析如下.

    作者:郑若;胡明;曾晓玲;庄华章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容量治疗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163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液体需要量进行容量调节,即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以及补充适量的红细胞与血浆.结果: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结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疗效确切.

    作者:时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神经鞘膜瘤1例

    1 病历摘要男,35岁.因声嘶、咽部异物感、渐进性吞咽不适3 a,活动时呼吸困难0.5 a.于2000-07-10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喉肿物为诊断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吸气性呼吸困难Ⅱ度,全身情况可,表浅淋巴结末触及.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喉面有一乒乓球大小肿物,表面溃烂,有灰白色坏死物附着,触之无痛,易出血.

    作者:张宇;贾云志;马宪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原发不孕并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后分娩1例

    1 病历摘要女,29岁.于2005-10因月经量多2 a,发现肌瘤1 a来我院就诊.询问病史:患者已婚6 a,未孕.2 a前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未诊治.1 a前症状加重伴贫血,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子宫肌瘤,服用宫瘤清等药物,无效.自诉无尿频、便秘、头晕、胸闷等症状.查体:T 36.5℃,P 90次/min,R19次/min,BP100/60mm Hg.贫血外观,心肺无著变,下腹触及包块、质硬、界清.妇检: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少量、黏膜苍白,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新生儿头大小、质硬、光滑、边界清.

    作者:刘海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与常规药物流产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时胎囊排出时间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方法:将186例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3例行五加生化胶囊辅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对照组93例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观察两组胎囊排出时间、药物流产有效率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结果:胎囊排出时间对照组明显缩短,胎囊6 h内排出试验组占92.47%,对照组占69.89%,流产有效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有效率96.77%,对照组有效率81.72%,流产后阴道出血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五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可缩短胎囊排出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有效率,减少流产后阴道出血量.

    作者:芦金玲;诸雪峻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前牙冠桥修复体并发龈炎32例(42牙)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前牙冠桥修复后引起牙龈炎的原因.方法:收集近5a前牙冠桥修复后并发牙龈炎的患者32例42颗牙,检查修复体边缘密合性、悬突、粗糙性、粘固剂残留等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牙龈炎原因:32颗牙冠桥修复体存在修复缺陷,其次修复体边缘在龈沟内过深、粘固剂残留等.结论:前牙修复后引起龈炎的主要原因是修复缺陷,修复体边缘龈下过度延伸也不可忽视.

    作者:李瑰琦;姜传前;黎艳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及药物治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36例,分为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患者1~24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和再次介入治疗率或血管搭桥术,以及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组在心绞痛复发率、再住院率方面同药物保守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豚鼠气单胞菌被错误地鉴定为河流弧菌1例分析

    2007-11我们从1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一株发酵葡萄糖且氧化酶阳性的菌株,用商品化鉴定试剂盒鉴定,结果被错误地鉴定为河流弧菌.

    作者:隋秀丽;王燕;宫浩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IGF-1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正常对照、60例HI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IGF-1含量,其中HIE轻、中、重度各20例.结果:新生儿HIE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清IGF-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恢复期IGF-1含量相对于急性期有明显升高(P<0.01).急性期HIE轻、中、重度各组间的IGF-1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病情越重,IGF-1含量越低.结论:HIE患儿血清IGF-1含量的降低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控指标.并为临床引用IGF-1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冯国祝;彭珊璐;王文亮;莫泉初;詹淑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分析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与转归,探讨病因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60例TI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A和TCD显示大部分TIA为血流动力学型,其发生与脑动脉狭窄和血压下降密切相关.结论:血流动力学型TIA的诊断MRA和TCD有重要价值,血流动力学型TIA降压应慎重.

    作者:田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