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缪淑霞;丛军兹;王伟

关键词:抗菌药, 药物利用
摘要:对我院957份出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调查我院2007-11/2007-12出院病历957份,其中男509份,女448份,小年龄出生20min,大年龄92岁,平均46岁.平均住院时间10.4 d.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溶血误诊2例分析

    对我科收治的新生儿溶血误诊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日龄.因皮肤黄染2d、拒乳4h收入院.第2胎,第2产,39+6周.出生第2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

    作者:闫安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53例分析

    胃食管反流(GER)是小儿常见病,它不仅可引起婴幼儿猝死,并被认为是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之一[1],故有效而及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2001-11/2006-08收治的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患儿53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向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豚鼠气单胞菌被错误地鉴定为河流弧菌1例分析

    2007-11我们从1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一株发酵葡萄糖且氧化酶阳性的菌株,用商品化鉴定试剂盒鉴定,结果被错误地鉴定为河流弧菌.

    作者:隋秀丽;王燕;宫浩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前过程在提高检验质量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通过对检验前过程中可能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实验、分析和总结.结果:检验前过程有隐蔽性、复杂性和质量保证工作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性等特点,是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结论:检验前过程的质量保证是提高检验质量和发展检验医学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有效地保证检验前过程质量.

    作者:李熙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甘利欣不良反应

    对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甘利欣不良反应摘要如下.1 疱疹男,43岁.因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给以甘利欣30 ml+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用药后第2天出现阴囊疱疹,龟头有渗液,随之发展至阴囊水疱红肿、破溃,龟头渗出液呈脓性,排尿困难.停药后经对症治疗,2周后皮肤破损基本痊愈.本例患者曾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提示过敏体质者使用本品时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1].

    作者:宫琳;李成建;苏戈;辛雪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氨甲蝶呤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术后应用氨甲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3例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MTX组,比较两组的β-HCG下降时间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β-HCG下降时间为8~10 d,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无一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对照组有l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氨甲蝶呤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效果满意.

    作者:李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宫颈妊娠误诊5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01/2007-12我院收治的5例宫颈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诊误诊率100%,其中3例早期诊断明确保守治疗均取得成功,2例停经天数大于85d确诊保守治疗失败.结论:B超特别是彩色B超及β-HCG对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明确是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方碧梅;林凛然;许霄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席汉综合征长期误诊1例分析

    对席汉综合征长期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2岁.2001-05-10首次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与10a前生育第一胎,产后大出血,休克,昏迷,抢救约36h后病情稳定.

    作者:岳庆祝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多西环素联合解毒通淋丸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

    我们2006-01/2007-06采用多西环素片(开封制药有限公司)、解毒通淋丸(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单用及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240例,发现联合用药比单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琦琦;陈丽娟;金润女;陈利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BP、PA、ALB水平.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RBP、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患者血清RBP、PA、ALB同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型差异(P<0.01).结论:血清RBP可作为判断急性肝损害的灵敏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肝储备功能.

    作者:韩根良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TCT筛查宫颈病变480例分析

    目的:评价TCT(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在妇科宫颈病变细胞学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02/2007-04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患者480例,对宫颈细胞采用TCT技术检测,细胞学分类采用TBS分类标准诊断,对细胞学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指引下多点活检,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TCT细胞学检查标本满意率95.9%,细胞学异常阳性检出率9.58%.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活检结果符合率高.结论:TCT检查能准确反映宫颈病变,在妇科宫颈病变筛查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宫颈癌普查方法.

    作者:姜南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外伤性迟发膈疝1例

    1 病历摘要男,20岁.因左季肋部刀刺伤,流血、胸闷1 h入院.入院时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痰血及咯血.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腋后线第9肋间处可见一长约2 cm伤口,深达胸腔,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辅助检查:胸透:左侧膈角钝,提示左胸腔少量积液,入院诊断为左胸开放性损伤,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在局麻下行清创缝合.

    作者:朱然;李复海;翟文杰;高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58例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对58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确诊后,一律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正规治疗,于2~4周后,症状消失、咳嗽停止.结论:CVA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对临床可疑病例,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及作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

    作者:何亦龙;达素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10例分析

    目的:探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1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肿物外观相似,极易误诊.结论:详细采集病史、重复检查、重视病理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谭爱荣;杨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奔豚病2例诊治分析

    笔者在近5a中经治奔豚病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26岁.因反复发作性烦躁、伴胸腹闷胀不适0.5a,复发0.5h就诊.

    作者:吕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卵巢黄体囊肿破裂误诊为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分析

    对妊娠合并卵巢黄体囊肿破裂误诊为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3岁,孕1产0,因停经40 d,阴道少量流血2 d,下腹部疼痛1 h来诊.

    作者:宋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中医治疗小儿痉咳的临证体会

    痉咳见于顿咳的中期.顿咳即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痉咳一般是从百日咳发病的第二周开始.

    作者:孙燕鸿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护理管理

    目的:院内感染管理控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监控.方法:采取有效的监控方法,及时检查、反馈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得到控制,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各项工作能按感染科要求执行,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只要加强管理与控制,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病历复印和复制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自2002-09-01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开始分布实施后,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复印或复制病历,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现就病历复印或复制管理实践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郑永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破伤风19例分析

    目的:探讨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对19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例患者发病初有1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修正诊断,经积极治疗后治愈16例,死亡3例.结论:破伤风在农村仍有发病,疾病早期较易误诊,加强破伤风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琼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