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贾云志;马宪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的.近年来,HUA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我们通过对本地区部分体检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旨在了解HUA在该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早期有效干预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尉广秀;高春华;司瑞江;姜平凡;刘文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右胫骨畸形性骨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7岁.因右小腿畸形伴跛行多年于2007-08-06入院.患者14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隐痛不适,给予自行补钙及以关节炎处理,不见好转.12 a前始出现胫骨前侧缓慢增大,行走轻度跛行,以后逐渐发现右小腿向前外弯曲而隆起,跛行加重.
作者:胡泽元;杨永林;黄祖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女,30岁.因左腰部外伤伴疼痛1 d收住入院.查体:T37℃,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左肾区叩击痛,右肾区无明显叩击痛,尿常规示:RBC(+++),诊断为肾挫伤.处理:给予5%葡萄糖盐水500 ml,氨苄青霉素5.0 g,静滴,1次/d;5%葡萄糖液250 ml,止血敏3.0 g,静滴,1次/d;5%葡萄糖盐水500 ml,妥布霉素240 mg,静滴,1 d/次.
作者:付春红;朱春季;朱秀凤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大网膜巨大转移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2岁.主因上腹疼痛1a,发现上腹肿物2个月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无黏液脓血便,无肉眼血尿等症状,身体较瘦.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上腹局部饱满,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浅静脉驽张,上腹部压之不适,无肌紧张及反跳痛,上腹可触及一10cm×8.0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活动良好,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肝脾末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
作者:高生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院内感染管理控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监控.方法:采取有效的监控方法,及时检查、反馈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得到控制,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各项工作能按感染科要求执行,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只要加强管理与控制,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索改良胫骨近端前内侧小切口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内翻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胫骨高位骨侧切口截骨,截骨面植骨,根据术前测量选用相应的矫形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3a,参照Coventry疗效评定标准,优26膝,良13膝,中2膝,差1膝,优良率92.8%.结论:改良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方法易于掌握,截骨部位愈合佳,疗效满意.
作者:韦竑宇;梁立;谭明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2006-01/2006-12我院收入院取环共有193例,其中58例有院外取环失败史,分析如下.
作者:陈素文;由杨;南秀牌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不同麻醉用药、方法及麻醉效果.方法:11个月至8岁患儿329例,随机分为三组:氯胺酮组(Ⅰ组)、氯胺酮+地西泮组(Ⅱ组)和氯胺酮+地西泮+r-羟基丁酸钠(Ⅲ组),比较各组手术中呛咳,咽喉反射,下颌肌松弛,呼吸暂停,发绀,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地西泮+r-羟基丁酸钠组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单独应用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地西泮组(P<0.01).结论:应用氯胺酮、地西泮和r-羟基丁酸钠实施复合麻醉,麻醉深度适宜,术中并发症少,是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国利;王昊;柴丽;康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小儿氯胺铜过量致术后精神症状发作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岁,身长140cm,体重25kg.因腹股沟斜疝行修补术,术前肌注阿托品针0.3mg,10min后抱入手术室时表情紧张,对医护人员有害怕抵触情绪.
作者:程永冲;吴畏;祖正儒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6a来收治的5例Dieulafoy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例为胃Dieulafoy病,1例为盲肠Dieulafoy病.3例病灶行楔形切除,1例行出血血管缝扎,1例行回肓部切除术,经1a随诊均无复发.结论:Dieulafoy病可发生于消化道各部位,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作者:高新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 Ⅰ级的早期妊娠需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纯丙泊酚1.5~2 mg、kg静注;B组:先行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表麻后2 min,静注丙泊酚1 mg/kg.结果: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丙泊酚用药量少于A组,B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丙泊酚用药量和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张志军;张明德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蜡样芽胞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导致胃肠道感染,致眼部感染极其罕见.我们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秀丽;谭友军;贺秋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胃食管反流(GER)是小儿常见病,它不仅可引起婴幼儿猝死,并被认为是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之一[1],故有效而及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2001-11/2006-08收治的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患儿53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向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163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液体需要量进行容量调节,即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以及补充适量的红细胞与血浆.结果: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结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疗效确切.
作者:时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女,58岁.体重55 kg,2007-10-17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初发型心绞痛.因劳累后初发心前区闷痛10 min自然缓解入院,入院后15 min又发心前区闷痛.含服硝酸甘油10mg不缓解.BP 105/75mmHg,R20次/min,P89次/min,呼吸平稳,口唇不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音纯,节律规整,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不大,下肢不水肿.ECG示广泛前壁心肌供血不足,窦性心律.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刘占友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我院为二级医院,对检验科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新的问题处理体会如下.
作者:卢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多年来,胆红素一直被认为是体内衰老红细胞的代谢产物,是一种需要排出体外的废物,并作为肝胆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指标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齐玉琴;李以宏;葛才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脑星形细胞瘤误诊为脑脓肿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0岁,工人.因头痛、恶心、发热半个月,加重3d入院.半个月前即出现发热头痛、恶心,为低热,当时不伴有呕吐,3d前上述症状加重,且伴有呕吐,为喷射状,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
作者:鲁军体;周妍卉;刘丽珠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提高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方法: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创造安全,温馨,和谐,人文输液环境,加强沟通交流,灵活运用各种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时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结果:解决了儿科门急诊输液患者存在的问题及难点.结论:通过加强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
作者:肖支珍;钱小芳;黄燕桦;林开添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现就新生隐球菌感染败血症死亡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1岁.晨起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发热,体温在38℃,中午患者出现嗜睡,家属未予重视.23:00出现气喘、憋气、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急送我院门诊,收入急诊ICU.
作者:梁慧;刘丽萍;韩彬;张薇;王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