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张希东;孙明忠;李晓斐;刘仲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苦参素
摘要:目的:评价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的疗效.方法:将 135例 CHB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 A组)、苦参素组( B组)、干扰素与苦参素联合治疗组( C组) ,疗程均为 0.5y,并随访 0.5y.结果:在治疗期末的 HBeAg、 HBV- DNA阴转率, C组与 A组、 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A组与 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 CHB的近期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2种给药方式的胂酸基乙酸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的胂酸基乙酸( ASAC)对 H22肝癌移植瘤在小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 2种给药方式,分别在小鼠右腋皮下接种肝癌 H22细胞后,随机将其分为 5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环磷酰胺及不同剂量的 ASAC,观察癌细胞株的成瘤率、受试物对 H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小鼠脏器的影响.结果:与腹腔注射给药方式比较,静脉注射给予 ASAC高、中、低剂量后均产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 46.59%、 46.31%和 32.48%;2种给药方式的 ASAC低剂量组小鼠脾重指数均有升高,但静脉注射给予 ASAC高剂量组出现了小鼠中毒死亡.结论:与腹腔注射给药方式比较, ASAC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抑瘤作用更好.

    作者:郭莉霞;王远亮;肖旭;辛娟;向燕;王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 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组)和门冬氨酸钾镁组(对照组),给予相应治疗后分别观察 3wk、 3mo和 6mo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治疗 3wk时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治疗 3mo、 6mo时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 3wk时两组均未见明显低钾及水钠潴留的发生.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健;李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药2种方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中、西药2种方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成本-效果.方法:165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药组110例给予张氏精索静脉曲张方;西药组55例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枸橼酸氯米芬、葡萄糖酸锌、三磷酸腺苷及维生素AD、维生素E、维生素C.治疗3个月~9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50.91%,成本分别为3688.2元、2399.2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08、47.13;中药组相对于西药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1.7.结论:张氏精索静脉曲张方治疗方案较佳.

    作者:吕建平;张耀泉;区梅芳;赖清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罗沙星注射液中氟罗沙星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并考察光照、加热、 pH值及卤族元素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氟罗沙星平均回收率为 100.4%( RSD=0.87%);若 pH值偏低、光照或加热时间较长,氟罗沙星注射液色泽则明显加深,降解产物含量增加;遇卤族元素离子则析出沉淀.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光、热不稳定,容易分解,对光尤为明显; pH值越低,越易降解;不宜与含卤族元素离子的药物配伍使用.

    作者:焦克杰;张贵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科门诊合理应用抗生素难点分析

    目的:促进儿科门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结合本院医疗实际,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例,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从用药主导思想、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疗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主观认识上的误区为抗生素的滥用创造了条件;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使儿科用药的种类受限;静脉滴注给药滥用现象严重;门诊治疗的特殊性、病原学及耐药性的不确定性,是造成用药疗程不足的重要原因.结论:加大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编写适合于本地区的儿科抗菌用药指南,开发更多可供儿科选用的药品规格和剂型,可促进儿科门诊合理应用抗生素水平的提高.

    作者:廖晓玲;金星;叶亚琳;曹洋;黎海英;王艾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连锁药店何处是归途

    虽然近二三年来零售药品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国内零售药店的数量却猛增了4~5万家.

    作者:徐南同;龚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1年~200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

    目的: 评估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统计我院 2001年~ 2003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 DDDs)、购药金额、每日药费等数据.结果:口服降糖药的品种、数量及购药金额等逐年增长; DDDs排序前 3位药品为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购药金额排序前 3位药品为格列吡嗪、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购药金额序号与 DDDs序号比值在 0.2~ 4之间.结论:格列齐特和二甲双胍应用广泛,居主导地位,且价格较为合理;阿卡波糖价格昂贵,购药金额与 DDDs的同步性较差.

    作者:吴万征;李小静;曾荣仕;杨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种化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 3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化疗方案的经济效果.方法:将 114例晚期 NSCLC患者随机分为 MVP(注射用丝裂霉素+注射用长春地辛+注射用顺铂)、 NP(酒石酸长春瑞宾注射液+注射用顺铂)、 TP(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顺铂) 3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 3种方案药品成本分别为 1 875.2元、 5 565.2元、 8 369.6元;有效率分别为 33.2%、 34.1%、 40.5%.在方案 MVP的基础上,每再获得 1个单位效果,方案 NP、 TP所需追加的成本分别为 4 100元、 889.64元.结论: 3种方案中 TP方案为较佳治疗方案.

    作者:刘玉媛;尹明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偏头痛与药物治疗

    偏头痛不同于头痛,系因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不稳定或发生功能障碍,及体内某些物质发生暂时性改变所致的非持续性头痛.其分型较多,特征为反复发作和家族史,且发作前常有视觉、感觉、运动等方面的先兆症状.但实际上,很少有单一类型的偏头痛存在,多以一种类型为主,伴发其它类型的头痛如紧张型头痛.

    作者:张石革;孙定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光照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光源照射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方法:分别选择紫外光、太阳光、自然光作为照射光源,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 3种光源下照射不同时间后的光谱变化并测定其含量,另用薄层色谱法检查有无分解产物生成.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 3种光照下均有分解,以太阳光照射下分解快;以薄层色谱法检查出降解产物的 Rf值为 0.72.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应避开紫外光、太阳光、自然光保存.

    作者:陈金月;文隽;龚敏阳;梁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西洛他唑的浓度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西洛他唑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迪马公司 C18( 150mm× 4.6mm, 5μ m),流动相为乙腈-水( 40: 60, V/V),流速为 1.4ml/min,检测波长为 254nm.结果:西洛他唑检测浓度在 25~ 2 0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 999) ,低检测浓度为 12 5ng/ml,回收率为 99.99%~ 101.44%,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分别为 0.20%~ 2.90%、 0.19%~ 2.13%( 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西洛他唑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何菊英;张蓉;唐敏;夏培元;刘松青;代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典型药历分析

    目的:了解和评估我院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类型.方法 :对 2001年 7月~ 2004年 7月我院 51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典型药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药不当居首位,发生 23人 /次,发生率 19.5%;其次为无感染指征而用抗菌药物,发生 15人 /次,发生率 12.7%;越级用药居第 3位,发生 14人 /次,发生率 11.9%;围手术期不规范用药和联合用药不当并列第 4位,发生 13人 /次,发生率 11.0%.结论:我院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涉及多种表现类型,并主要分布于妇产科和儿科.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应用的干预与管理.

    作者:马新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养阴清胃口服液水提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选养阴清胃口服液的水提工艺.方法:考察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以浸出物重量和芍药苷含量为指标考察水提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养阴清胃口服液的佳水提工艺为处方药材煎煮前浸泡 30min,然后对防风和藿香先提取挥发油 2h,再将药渣同其它药材共同煎煮;加 8倍药材量的水提取 3次,每次 1.5h.

    作者:温怀清;黄文超;李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通用药品管理系统的思考与实现

    目的:实现现代医院管理中药品管理类软件的通用性.方法:对现代医院管理中的药品进、销、存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佳的数据移植类型和模块关联进行嫁接;应用编程工具 VB的网络功能,对数据库中有效字段进行灵敏设置,并在程序初始化窗体中运用选择方式进行数据结构配置.结果:实现系统与多种数据库的链接.结论:现代编程技术结合数据库的有效设置可以完成复杂的数据移植,从而实现药品管理软件的通用性.

    作者:高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出台的意义及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目的:推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贯彻执行.方法:探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出台的意义,分析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存在不完善与不合理之处,操作性亟待加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王娟;郑企琨;伍杰雄;廖广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美国药品召回制度对我国药品安全的启示

    目的:为我国建立药品召回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美国药品召回制度,探讨其对我国药品安全的启示.结果与结论:借鉴美国的药品召回制度,完善我国的法律规范体系,全面推行药品召回制度.

    作者:徐蓉;邵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的疗效.方法:将 135例 CHB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 A组)、苦参素组( B组)、干扰素与苦参素联合治疗组( C组) ,疗程均为 0.5y,并随访 0.5y.结果:在治疗期末的 HBeAg、 HBV- DNA阴转率, C组与 A组、 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A组与 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 CHB的近期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

    作者:张希东;孙明忠;李晓斐;刘仲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正交试验法筛选骆驼蓬总碱片处方的实验研究

    目的: 优选骆驼蓬总碱片佳处方.方法:以辅料碳酸钙、吐温- 80、淀粉及润滑剂(硬脂酸镁:滑石粉)用量为 4因素,每因素取 3水平,以总碱片中去氢骆驼蓬碱的体外溶出参数( Td)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辅料中影响去氢骆驼蓬碱 Td的主要因素为吐温- 80和碳酸钙用量( P<0.05);经试验筛选出的佳处方为骆驼蓬总碱浸膏粉适量(总碱 10mg/片)、淀粉 45mg、吐温- 80用量 1%、硬脂酸镁 0.1mg、滑石粉 0.31mg、氧化镁适量; Td=25.01min.结论:筛选出的佳处方具有辅料价廉易得、有效成分溶出快、制备简单、稳定等特点.

    作者:郑立明;吴炎金;漆新文;张风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替米沙坦3种制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 3种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等分成 6组,采用 3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单剂量服用 80mg替米沙坦片(受试制剂, T1)、替米沙坦胶囊(受试制剂, T2)和美卡素(参比制剂, R),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替米沙坦浓度.结果: T1、 T2与 R的 tmax分别为( 1.5± 0.5)、( 1.5± 0.4)、( 1.5± 0.3) h, Cmax分别为( 794.5± 368.2)、( 813.9± 352.3)、( 773.6± 357.6)μ g/L, AUC0~ 96分别为( 3 113.2± 1 386.2)、( 3 001.0± 1 325.4)、( 3 050.6± 1 209.4)(μ g· h) /L, t1/2分别为( 20.3± 5.6)、( 21.0± 7.4)、( 20.7± 6.4) h.与 R相比, T1、 T2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101.1± 12.3)%、( 97.4± 12.3)%.结论:替米沙坦 3种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张志华;丁劲松;郭欣;彭文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提取淫羊藿苷的正交试验研究

    目的:筛选淫羊藿苷佳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法和乙醇超声波法提取淫羊藿苷,并以淫羊藿苷的含量为指标,对提取工艺中的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与结论:乙醇回流法对淫羊藿苷的提取效果优于乙醇超声法;乙醇回流法提取淫羊藿苷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是用 8倍药材量的 60%乙醇提取淫羊藿 3次,每次 40min.

    作者:杨帆;钟桂雄;赵洪普;林春燕;温晓清;何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