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画虹;骆科
1颈椎病的概述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脑力劳动者明显多于体力劳动者.此外,由于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年龄也有所提前,许多中、青年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轻者仅为颈肩部不适,重者则可出现严重症状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其病因大致有二: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3年间收集到的154例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14.27%;共涉及18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识别、避免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齐晓涟;梁威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为将中药推向国际市场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加强对中药的生产和质量管理;重视并研究各国关于中草药产品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产品的条件和特点,找准国际市场定位,有的放矢;有关方面应集中力量,加强中药研发,并借助中医的推广进入国际市场.
作者:韦晟;李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全营养混合液(TNA)又称全合一(AIO),是使用无菌混合技术将所有肠外营养(PN)日需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混合在一个3L的袋中,然后输注给需要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的患者.其配方可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进行调配,给临床TPN支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安全.不过,TNA的使用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保护肠屏障功能、改善蛋白质代谢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弥补上述不足,近年来联合应用药物增强TNA疗效的研究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广泛开展,本文就TNA联用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简要归纳如下.
作者:秦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血淤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和蒺藜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建立血淤模型,随后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栓形成的长度及重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蒺藜总皂苷组血液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栓的湿重、干重和长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蒺藜总皂苷对血淤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形成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张小丽;张静云;范引科;陈瑞明;王德华;谢人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曲昔匹特胶囊与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曲昔匹特胶囊或片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并以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曲昔匹特胶囊与片剂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1.01±0.26)、(0.99±0.35)μg/ml,tmax分别为(3.39±1.58)、(3.33±1.19)h,AUC0-48分别为(10.16±2.40)、(10.46±2.85)(μg·h)/ml,t1/2ke分别为(5.60±0.22)、(6.50±2.35)h;曲昔匹特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5±24.1)%.结论:曲昔匹特胶囊与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成小蔓;张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给予氢化可地松琥珀酸钠注射液200mg/d,B组和C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ml/d、40ml/d,静脉滴注,连用7 d;然后A组口服强的松片20mg/d,B组和C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9片/d,连用7 d.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87.5%、75.0%、54.2%,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甘草酸苷可迅速降低氨基转移酶水平,并减少水钠潴留和低血钾的发生.结论:复方甘草酸苷(100ml/d)是治疗急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赵华;王喜钟;林碧雯;杨洁;温海鹰;王建平;李恒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舒利通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建立小鼠疼痛扭体模型;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模型;分别观察舒利通颗粒的镇痛及抗炎作用.结果:舒利通颗粒可显著降低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减轻小鼠耳廓肿胀(P<0.05);减少大鼠肉芽肿形成(P<0.01).结论:舒利通颗粒对疼痛和炎症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者:凌云;江海身;张永林;田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畸形和功能损伤.虽然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人们对其产生机制的进一步理解促进了新药的开发和革命性治疗方法的出现.
作者:奚正德;杨军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师临床医学知识继续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收效.方法:采用多媒体和专题讲座形式讲授医学课程,并建立考核制度.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学人员医学知识的欠缺,为药师服务临床奠定专业基础.结论:在药师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方法切实可行,也是弥补当前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生缺乏的一种手段.
作者:刘翎;张爱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14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4wk,然后改为序贯疗法,即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连用3mo.结果:注射4wk、序贯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7.12%、81.51%(P<0.05);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且疗效稳定、持久.
作者:叶立新;简希尧;黄小蕊;钟小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2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加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3.3%、8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10.0%(P>0.05);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9.48、9.16.与左氧氟沙星组相比,加替沙星组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需多花费11.43元.结论:综合考虑,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优于加替沙星.
作者:邹瑛;刘强;姚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发光抑制率表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发光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品、黑豆制品、清蒸品、黑豆加酒制品,即何首乌生品的抗氧化活性高.结论:如果能采取一种炮制方法仅破坏何首乌的泻下成分而保留其有效成分,则能增强其补益效果,充分发挥其抗衰老作用.
作者:古今;刘萍;马凤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酮康唑喷膜中酮康唑和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4:1),检测波长为239nm,流速为0.6ml/min.结果:酮康唑、醋酸地塞米松检测浓度分别在0.2~2、0.02~0.2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1%(RSD=2.29%,n=6)、97.84%(RSD=2.60%,n=6).结论:本方法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易雪梅;王雯佶;张纯;吴建华;温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克林霉素属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是由Magerlein等以氯离子取代林可霉素分子中第7位的羟基而得的半合成衍生物,其抗菌作用较林可霉素强4倍~8倍,在临床上已逐步取代了林可霉素的位置.目前市面上的克林霉素制剂品种繁多,包括注射剂、片剂、胶囊、颗粒剂、阴道栓剂、阴道霜、搽剂、药膜、乳膏、凝胶、糊剂、漱口液、滴耳液、滴眼液、载药珊瑚人工骨、复合盖髓剂等,应用广泛.本文拟就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及耐药现状做一综述,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水为溶剂,在233nm波长下进行测定.结果:盐酸二甲双胍检测浓度在1~1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 999);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24%,n=9).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
作者:吴芳;陈连剑;李成;李婷;黄福星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