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畸形和功能损伤.虽然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人们对其产生机制的进一步理解促进了新药的开发和革命性治疗方法的出现.
作者:奚正德;杨军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发光抑制率表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发光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品、黑豆制品、清蒸品、黑豆加酒制品,即何首乌生品的抗氧化活性高.结论:如果能采取一种炮制方法仅破坏何首乌的泻下成分而保留其有效成分,则能增强其补益效果,充分发挥其抗衰老作用.
作者:古今;刘萍;马凤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药研发及其与全球化需求之间的关系.方法:阐述全球药品市场需求,分析新药研发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独立见解.结果与结论:新药研发应从药品种类、药品剂型、药品包装与标签设计及药品注册等方面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
作者:张敏;孙利华;赵东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拉定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Nova-pak C18为色谱柱,甲醇-水(35:65)为流动相,240nm为检测波长,测定注射用头孢拉定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拉定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h内可使用.
作者:熊镇南;李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3年间收集到的154例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14.27%;共涉及18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识别、避免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齐晓涟;梁威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方法:比较、分析中国、日本、美国、英国药品经营领域的规范化要求.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应向连锁化经营方向发展,应建立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以满足药品的配送需要;应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合理用药的需要;应注重经营健康产品和自有品牌产品,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冯变玲;乌君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曲昔匹特胶囊与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曲昔匹特胶囊或片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并以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曲昔匹特胶囊与片剂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1.01±0.26)、(0.99±0.35)μg/ml,tmax分别为(3.39±1.58)、(3.33±1.19)h,AUC0-48分别为(10.16±2.40)、(10.46±2.85)(μg·h)/ml,t1/2ke分别为(5.60±0.22)、(6.50±2.35)h;曲昔匹特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5±24.1)%.结论:曲昔匹特胶囊与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成小蔓;张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性霉素B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0.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甲醇(3:7),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80nm.结果:两性霉素B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125~4.0μg/ml(r=0.9 998),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3.5%,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3.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临床两性霉素B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陈画虹;骆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舒利通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建立小鼠疼痛扭体模型;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模型;分别观察舒利通颗粒的镇痛及抗炎作用.结果:舒利通颗粒可显著降低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减轻小鼠耳廓肿胀(P<0.05);减少大鼠肉芽肿形成(P<0.01).结论:舒利通颗粒对疼痛和炎症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者:凌云;江海身;张永林;田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水为溶剂,在233nm波长下进行测定.结果:盐酸二甲双胍检测浓度在1~1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 999);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24%,n=9).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
作者:吴芳;陈连剑;李成;李婷;黄福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方法:介绍我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中推行ISO9001标准的经验和体会,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ISO9001标准的推行有利于完善和规范我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作者:郭辉;董栋;韩枫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颈椎病的概述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脑力劳动者明显多于体力劳动者.此外,由于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年龄也有所提前,许多中、青年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轻者仅为颈肩部不适,重者则可出现严重症状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其病因大致有二: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解决临床用药配伍问题.方法:运用Visual Basic和Access设计、开发医院药物配伍程序.结果:程序实时进行处方药物的配伍分析,直接显示分析结果,可供临床参考.结论:医院药物配伍程序有助于临床安全用药,符合现代药学发展的要求.
作者:郭铁建;戴为东;张卓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提供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比较2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67.86%(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42.86%(P<0.05);2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立即消失.结论:葛根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单独常规药物治疗.
作者:杨建中;曾永梅;熊慧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血淤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和蒺藜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建立血淤模型,随后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栓形成的长度及重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蒺藜总皂苷组血液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栓的湿重、干重和长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蒺藜总皂苷对血淤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形成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张小丽;张静云;范引科;陈瑞明;王德华;谢人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