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
患者,男,41岁,曾在我院行“左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可自行料理生活。现返院行“左胫腓骨交锁钉部分拆除术(动力化)”,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详细询问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2012年9月14日8:30,腰麻下行“左胫腓骨交锁钉部分拆除术(动力化)”。术程平顺,10:00返回病房,11:30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骨瓜提取物(商品名益古泰,哈尔滨圣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20120723,规格为每支25 mg)50 mg静脉滴注。11:35,患者诉胸闷不适,面部潮红,无躯干潮红,予苯海拉明20 mg 肌肉注射。突然出现抽搐,呼之不应,颈动静脉搏动存在,予地塞米松10 mg 肌肉注射、安定10 mg 肌肉注射。随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颈动脉搏动未能触及,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甲床发绀。床边心电图监测显示,血压(BP)66/39 mmHg,心率(HR)30~40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80%。行心肺复苏,予多巴胺注射液20 mg 静脉注射,阿托品注射液1 mg 静脉注射;行气管插管,保持气管固定通畅,予吸痰处理;同时,予肾上腺素1 mg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80 mL 静脉注射。患者无抽搐。遵医嘱予5%葡萄糖注射液20 mL ﹢可达龙0.15 g 静脉注射,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可达龙0.3 g 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盐酸纳洛酮2 mg 静脉滴注。12:20,患者恢复自主呼吸,面色、口唇、甲床皮肤色泽转为红润,颈动脉搏动存在。床边心电图监测显示,BP 为160/90 mmHg,HR 为100次/分,脉搏为20次/分,SpO2为99%,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一步观察[2-7]。
作者:尤冬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75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75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试验组予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液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2.50%,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9.73±19.88)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和(70.94±20.12)分;试验组的全血黏度为(9.41±2.53)mPa·s、血浆黏度为(1.60±0.49)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为(5.30±1.5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2±0.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52±2.51)mPa·s、(1.82±0.50)mPa·s、(5.96±1.49)分、(3.20±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改善血液学指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彭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40例,均给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产后2 h 及24 h 出血量,护理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2 h 及24 h 出血量明显减少( P ﹤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增高( P ﹤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P ﹤0.05)。结论欣母沛联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白蒿三味汤散剂中绿原酸和盐酸麻黄碱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麻黄及小白蒿进行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色谱柱为 Eclipse XDB -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5 mol / L 磷酸溶液(10∶90),流速为1.0 mL / 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薄层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盐酸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0.13~0.56μg,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8%,RSD 为1.41%( n =5)。结论 TLC 法鉴别该制剂中小白蒿和麻黄及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盐酸麻黄碱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白蒿三味汤散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金军;莲花;那生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复方丹金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医院门诊或住院的 NAFLD 患者56例,分为研究组(复方丹金丸,30例)与对照组(安慰剂,26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肝脏超声声像图分度、中医证候疗效、血脂及肾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素指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后超声声像图分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05),两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pearman 秩相关检验超声声像图分度与中医证候疗效间的相关性显示,治疗前后的肝脏超声声像图分度变化与中医证候疗效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rs =0.757,P ﹤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评估复方丹金丸治疗 NAFLD 疗效的参考指标,超声声像图分度的变化与该病的中医证候疗效具有一致性。
作者:曾晓凡;徐芬;陈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熵指数(RE / SE)监测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实施静脉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治疗患者50例,分别给予气管插管刺激、80 mA 强直电刺激与切皮刺激,对比分析其状态熵(SE)、反应熵(RE)在接受刺激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接受气管插管刺激、80 mA 强直电刺激与切皮刺激后的反应熵分别为(53.9±3.6),(51.9±4.6),(57.5±6.3),较刺激前的(49.2±5.7),(44.3±5.7),(52.1±7.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92,7.33,3.99,P ﹤0.05);状态熵分别为(55.6±7.3),(58.6±5.5),(58.7±5.3),较刺激前的(47.4±8.2),(41.5±6.1),(51.4±6.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28,14.72,6.26,P ﹤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患者实施麻醉后,在接受伤害性刺激的情况下,反应熵、状态熵均有升高,熵指数可作为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反应指标。
作者:黄理进;陈海林;张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综述并分析托吡酯用于临床偏头痛预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新临床研究进展。方法以“托吡酯”“偏头痛”“预防”为关键词检索知网、万方数据库,共检索到可用目标文献100余篇,从中选择关联性较强的23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临床用于偏头痛预防治疗的方法、药物很多,如曲坦类药物、抗抑郁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等,均在有效预防偏头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药物的安全性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临床大量数据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托吡酯在偏头痛预防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既往研究通过设计对照试验,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托吡酯用于临床偏头痛预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骏峰;王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1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评价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药物治疗合理,病情恢复良好。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通过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曾美玲;罗崇彬;王浩奎;危丽琴;方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发病12 h 内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因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治疗的患者90例,均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试验组45例12 h 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10 mg,顿服;后常规用药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每晚1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每晚1次。对照组45例12 h 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 ,每晚1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10 mg,顿服;后常规用药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每晚1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第4,12个月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血压、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及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 P ﹤0.05),但试验组的血压及血脂水平下降更明显( P ﹤0.05),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未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结论发病12 h 内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使患者在心血管方面获益更多,且无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向阳;李萍;鄢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异氟烷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研究组给予异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术前、术中1 h、术中3 h 以及术后2 h 血糖、三酰甘油水平,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 和术后7 d 的尿量、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尿酸水平。结果研究组术中3 h 血糖水平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对照组术后2 h 达到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三酰甘油水平较平稳,对照组术中1,3 h 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1天尿量开始增加,术后第7天尿量有所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1天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7天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异氟烷麻醉应用于颅脑外伤手术对血糖具有一定影响,对三酰甘油无明显影响,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莫朴;陈海林;利鸿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经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胃溃疡且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患者8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前2周予以试验组患者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幽门螺杆菌根除三联方案,2周后只给予埃索美拉唑继续治疗6周;治疗前2周予以对照组的患者以奥美拉唑为主的幽门螺杆菌根除三联方案,2周后只给予奥美拉唑继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85%,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6.574,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治疗2周时为(2.59±1.25)分、治疗8周时为(1.11±0.7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9±1.42)分和(2.46±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083,5.243,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更显著,恢复情况较好,溃疡愈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坤庭;葛勤利;杨伟捷;万顺梅;李玉霞;马雅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米非司酮片,观察组剂量为12.5 mg,对照组为25 mg。治疗结束后,比较和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中激素水平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4%,观察组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U =2.1546,P =0.0312)。治疗前后观察组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45.18±12.12)mm 及(30.15±9.55)mm,对照组分别为(46.13±12.21)mm 及(30.98±9.57)mm,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 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例(26.2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例(6.67%),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米非司酮的佳给药剂量为每天12.5 mg,安全性好、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少且经济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勤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欣母沛结合相应护理方案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不同应用时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欣母沛 A 组和欣母沛 B 组,各30例。对照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给予产妇缩宫素20 U 子宫肌肉注射联合缩宫素20 U 静脉滴注,发生产后出血时采用按摩子宫、宫腔填纱、子宫动脉结扎等方式止血;欣母沛 A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发生产后出血时应用欣母沛250μg 子宫肌肉或前臂三角肌注射,15 min 后出血仍无明显控制重复注射。欣母沛 B 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常规静脉滴注缩宫素同时立即在产妇子宫肌肉或前臂三角肌肉注射欣母沛250μg。3组产妇均接受相应的产科护理方案。观察3组产妇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产后24 h 内出血总量,记录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欣母沛 B 组以及欣母沛 A 组防治产后出血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欣母沛 B 组效果优于欣母沛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欣母沛 B 组及欣母沛 A 组在术中、术后2 h、24 h 内总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欣母沛 B 组在术中、术后2 h、24 h 内总出血量均低于欣母沛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欣母沛 A 组和欣母沛 B 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预防性应用欣母沛结合相应护理可更有效防治产妇术中及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纳入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人员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非布司他40 mg,80 mg,120 mg 组血尿酸(sUA)达标率分别为45.8%[ RR =1.28,95% CI 为1.13~1.46,P =0.0001],65.8%[ RR =1.73,95% CI 为1.61~1.86,P =0.0001],79.3%[ RR =2.11,95% CI 为1.87~2.38,P ﹤0.00001],与剂量呈正相关趋势,与别嘌呤醇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非布司他(40~120 mg)降低 sUA 的效果均优于别嘌呤醇[非布司他40 mg 组,MD =1.82,95% CI 为0.39~3.25,P =0.01;80 mg 组,MD =10.21,95% CI 为8.93~11.49,P ﹤0.00001;120 mg 组,MD =18.33,95% CI 为16.23~20.43,P ﹤0.00001];预防期非布司他120 mg 组与别嘌呤醇组的痛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RR =1.65,95% CI 为1.36~2.02,P ﹤0.00001],非布司他组的痛风发生率显著高于别嘌呤醇组,80 mg 组、非预防期120 mg 组与别嘌呤醇组差异无显著性;非布司他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别嘌呤醇组[ RR =0.95,95% CI 为0.91~0.99,P =0.03]。而在肝功能损害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非布司他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别嘌呤醇。
作者:方芳;王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及度异合剂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孕妇术前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孕妇术前予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及度异合剂。对比两组孕妇的镇痛效果、宫颈软化、手术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镇痛总有效率为95.00%、宫颈软化率为100.00%,较对照组的76.67%和80.00%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孕妇手术时间为(7.82±2.35)min、术中出血量为(30.54±9.76)mL、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的(12.52±2.63)min,(52.33±10.26)mL,20.00%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及度异合剂的效果明显,不仅镇痛效果好,可充分软化孕妇宫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吴慧;强俊叶;曹树宇;王彤;周鹏军;张堃;解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4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与近4年医院病原菌分布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其他类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4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以每100人每天消耗的抗菌药物 DDDs 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医院近4年细菌病原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2011年至2014年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强度分别为64.26,41.73,39.00,33.9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第1,2代头孢、其他β-内酰胺类与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硫眯、头孢他啶位于各类别及各品种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前3位。科室中,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儿科菌药物使用强度排名靠前,院内细菌中分离量较大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该院排名前3的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基本合理。结论医院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各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了进一步的加强,继续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全面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林意菊;聂彩霞;邹治木;杨磊;赵启邹;尹思敏;王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中老年重症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带状疱疹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予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0.5 mg /(kg·d)]及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2.5~5 g)治疗;对照组38例,不加人免疫球蛋白,其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皮损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完全脱痂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第4天、第8天及1个月、2个月时的疼痛情况(VAS 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皮损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完全脱痂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 t =4.93,6.12,2.82,3.20,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第4天、第8天、1个月、2个月时的 VAS 评分上明显减少( t =2.40,3.34,3.12,3.31,P ﹤0.05),后遗神经痛减少;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比73.68%,χ2=3.90,P ﹤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及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可明显提高中老年重症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促进皮损恢复,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雷田兵;罗模桂;刘官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效果,观察其血脂指标、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5);观察组游离脂肪酸为(0.44±0.10)ng / L、血清高敏肌钙蛋白为(123.00±40.00)mmol / L,低于对照组的(0.79±0.20)ng / L 和(166.00±41.00)mmol /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游离脂肪酸及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曹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和大黄蛰虫丸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肝纤维化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安络化纤丸(A 组)、复方鳖甲软肝片(B 组)和大黄蛰虫丸(C 组)。观察3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运用成本-效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A,B,C 组有效率分别为82.00%,86.00%和8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 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 A 组和 B 组( P ﹤0.05);A 组和 B 组成本-效果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3种中成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相似,大黄蛰虫丸成本-效果比更低。
作者:母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纯化水和注射用水作为生物制品生产中主要原辅料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分别在纯化水和注射用水不同水点取样,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新规定进行检测,连续3周对其进行质量监测。结果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该水系统制备出来的纯化水和注射用水质量优良,可用于疫苗生物制品生产。
作者:方朝东;邱文娜;李磊;饶玲;熊吉滨;李健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