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茶疗剂对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作用

付明举

关键词:高血压, 中药, 冲剂, 药物疗法
摘要:通过介绍治疗高血压的10余种有效茶疗剂的组成、用法、主治功用及适应症,以期指导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露蜂房、蝉蜕、蛇衣和木蝴蝶的粉碎方法

    在制剂过程中,蜂房因质地胶质,有弹性;蝉蜕、蛇皮和木蝴蝶薄韧质轻,都不宜用常规方法粉碎,现将笔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略述如下:

    作者:张承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辨治体会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因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入胃引起,临床以胃痛、呕吐、痞胀、嘈杂、嗳气、泛酸等为主要表现,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乃邪在胆,逆在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其主要原因.笔者根据这一理论,结合临床体会,不揣浅陋就此谈谈自己的管见.

    作者:王玉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简述《金匮要略》对下利的论治

    <金匮要略>所论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2个方面,泄泻有虚寒、实热、气利之分,痢疾亦有热痢、虚寒之别.其病机、进退各异,临症时需辨证论治.

    作者:易竞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山楂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

    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山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了阐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宋学玲;王美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医药清除自由基的研究现状

    人体内氧自由基是一种活性很高的分子,几乎可以在任何惰性条件下与各种惰性物质发生反应,还可氧化并破坏人体的组织细胞,因此提高抗氧化能力则能保护机体组织免遭损伤,许多中药有显著的抗氧化功效,在清除自由基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刘召;刘玉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四性的研究概况

    从传统角度、化学角度、热动力学角度、定性定量角度等几个方面对中药四性的研究进行梳理,认为目前中药药性的研究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中药药性变化规律的把握是这一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医药治疗、综合治疗4个方面论述了改善肌肉痉挛在脑卒中偏瘫恢复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近年来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方法,力图探索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方案.结论:西药及康复训练具有较肯定疗效,中药及针灸治疗亦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国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茶疗剂对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作用

    通过介绍治疗高血压的10余种有效茶疗剂的组成、用法、主治功用及适应症,以期指导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作者:付明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散在充血、水肿及多发性的胃黏膜糜烂、出血斑点,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烧心、口苦、呕吐酸水、嗳气、嘈杂、纳呆、黑便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黏液呈黄绿色、胃幽门胆汁反流.病理检查可见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笔者近年来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胜林;粟桂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29例

    目的:观察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以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患者29例.结果:显效率75.86%.结论: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

    作者:王萍;李荷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探讨《针灸甲乙经》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及论治

    目的:探讨<针灸甲乙经>论治精神疾病的基本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学习、文献整理、文献分析的方法以黄龙祥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为蓝本进行研究.结果:〈针灸甲乙经>对精神生理活动,精神疾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均有详尽的论述.结论:<针灸甲乙经>对现代精神医学的研究有着较高的学术指导价值.

    作者:霍小宁;刘新发;雒成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行根治性手术是早期胃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亦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家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辅助治疗胸痹心痛50例体会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辅助治疗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加减,并观察总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50.70%;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86.00%,对照组70.00%;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76.00%,对照组60.00%.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作者:柳杨彬;乔晓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需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清洁灌肠组60例,采用39℃的生理盐水500 mL清洁灌肠;健胃清肠合剂口服组60例,口服健清肠合剂250 mL后再饮用生理盐水2 000mL;甘露醇组60例,在检查前6 h,口服20%甘露醇250 mL及生理盐水2 000mL.结果:健胃清肠合剂组与甘露醇组相比清洁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健胃清肠合剂与清洁灌肠相比清洁范围有显著差异.结论:健胃清肠合剂清洁程度高,清洁范围大.

    作者:王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滋泉口服液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滋泉口服液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编号分为实验组36例,运用滋泉口服液合达美康治疗,对照组36例服用达美康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滋泉口服液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滋泉口服液可消除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症状,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降低作用.

    作者:顾建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儿解热中空栓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制备小儿解热中空栓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用优选的提取方法和制备工艺制备小儿解热中空栓,并通过对外观、重量差异、溶点、溶变时限的考察以及定性鉴别和稳定性试验控制小儿解热中空栓的质量.结果:小儿解热中空栓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标准,结果满意.结论:小儿解热中空栓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

    作者:詹文强;姜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四君子汤补气作用实验研究综述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病,其通过调节胃肠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造血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增强抗肿瘤、抗突变、抗氧化等作用而达到治疗脾胃病的目的,其尤善治脾虚胃弱、运化乏力等证.

    作者:薛红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38例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和CT诊断比较

    目的:回顾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CT表现,评价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X线及CT征象进行分级,作出对比.结果:临床早期影像学表现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等,这些征象在X线平片的检出结果是不甚理想的,而CT可肯定诊断,平片表现为早期病变(0~Ⅱ级)的患者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可提高1~2级别,Ⅲ、Ⅳ级病变CT和X线平片相仿,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是AS的早期征象,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早期病变,CT检查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建锋;李盛华;王闻奇;钱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加味温胆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0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导致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半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2002年6月至2006年5月,笔者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VBI 7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索林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5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复发情况.方法:选110例确诊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采用阿昔洛韦、胸腺肽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肝经湿热型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正虚邪恋型采用四君子汤加减.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痊愈率及复发率均明显好于西药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作者:杨永茂;沈敏娟;杨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