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22例药物热国内文献分析

刘博;周兴卓;王春燕;李明春

关键词:药物热, 发热,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热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公开发表的有关药物热的医药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分类及汇总。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56篇,原始病例422例。发生药物热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152例(36.02%),中药制剂66例(15.64%);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共282例(66.82%);343例(81.28%)病例除发热外还伴发其他症状,以全身性损害(如寒战、全身发抖)和皮肤损害(如皮疹)为主;275例(65.16%)病例于用药7 d天内出现药物热,停用可疑药物后302例(71.56%)病例在3 d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治疗药物热好的办法就是停用可疑药物。临床要正确认识并重视药物热,加强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水平。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泽泻的研究进展

    泽泻科植物泽泻作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泽泻的相关报道,对泽泻药材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泽泻提供参考。

    作者:陈利娟;李卿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大鼠血浆中非诺贝特活性代谢物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非诺贝特在大鼠血浆中的活性代谢物非诺贝特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以乙腈沉淀蛋白、酮洛芬为内标,采用Acclaim120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为297 nm。结果非诺贝特酸和酮洛芬保留时间为9.1,19.5 min;非诺贝特酸质量浓度在0.02~10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4);提取回收率在97.74%~104.13%范围内,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 RSD均小于7%( n=5),稳定性试验结果良好。结论自制非诺贝特制剂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远高于非诺贝特原料药,为临床非诺贝特药物检测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作者:张媚媚;林蔚;柳晓蕊;尹一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422例药物热国内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热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公开发表的有关药物热的医药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分类及汇总。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56篇,原始病例422例。发生药物热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152例(36.02%),中药制剂66例(15.64%);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共282例(66.82%);343例(81.28%)病例除发热外还伴发其他症状,以全身性损害(如寒战、全身发抖)和皮肤损害(如皮疹)为主;275例(65.16%)病例于用药7 d天内出现药物热,停用可疑药物后302例(71.56%)病例在3 d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治疗药物热好的办法就是停用可疑药物。临床要正确认识并重视药物热,加强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水平。

    作者:刘博;周兴卓;王春燕;李明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苦碟子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文献研究

    目的:了解苦碟子注射液在临床中的治疗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5年至2016年发表的有关苦碟子注射液的文献共94篇,筛选出63篇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对未联合用药与西医结合治疗的适应证和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苦碟子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其次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其联合用药与未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8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显著。

    作者:高峰丽;王凤华;陈亮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RIRI )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RIRI的作用机制及其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IR组)、当归补血汤预处理组(IR+DG组),每组15只。实验前5 d,Sham组和IR组以生理盐水10 mL/( kg·d )每天灌胃1次,IR+DG组以当归补血汤10 mL/( kg·d )每天灌胃1次。所有大鼠均切除右肾,Sham组仅游离左肾蒂,不夹闭左肾动脉;IR组和IR+DG组均行RIRI模型制备。比较各组血清肌酐( Cr )、尿素氮( BUN )水平,行肾脏组织形态学检查及肾小管评分,检测肾组织TLR4,NF-κB p65 mRNA水平。结果各组均按预定方案完成手术, IR组、IR+DG组大鼠均顺利完成RIRI模型制备;IR组、IR+DG组血清Cr,BUN水平及肾组织中TLR4 mRNA和NF-κB p65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 t=3.72~7.05,P<0.05或 P<0.01),IR+DG组血清Cr,BUN水平及肾组织中TLR4 mRNA和NF-κB p65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IR组( t=4.16~5.37,P<0.05);Sham组肾脏呈正常的组织结构,IR组、IR+DG组均呈程度不一的炎性反应,但IR+DG组炎性程度轻于IR组;IR组、IR+DG组肾小管评分均高于Sham组水平( tIR=9.02,tIR+DG=6.21,P<0.01), IR+DG组肾小管评分低于IR组( tIR=5.15,P<0.05)。结论大鼠RIRI后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下游级联炎症免疫反应,当归补血汤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而缓解RIRI损伤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对大鼠RIRI损伤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福和;倪文娟;王国康;徐权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低频超声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生物被膜感染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分析各类数据库自建库至2016年6月有关低频超声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文献,为抗感染工作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纳入文献的年代、通讯作者、文章类型、期刊、研究内容、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文献研究内容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194篇,符合要求文献58篇;文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多通讯作者Pitt WG;主要文章类型为基础研究,占50%以上;单篇文章被引频次高为81次;发文量多期刊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体内体外基础研究证明了低频超声与抗菌药物的协同效果,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效果有待确定。结论低频超声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生物被膜感染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有前景作为新的治疗生物被膜感染方法。

    作者:刘旭;项荣武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应用Excel函数优化药房盘点实践

    目的:优化药房药品盘点流程和数据的处理,提高盘点效率和准确率。方法利用Excel函数自动运算盘点数据,对盘点表进行优化。结果可缩短盘点所需时间和提高盘点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该方法提高了盘点的效率,完善了盘点制度,可在药房盘点中推广使用。

    作者:温正旺;刘维峰;董佳宁;陶日鑫;梁鹏;王天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2015年某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结果分析

    目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某院的门诊处方1208张,查找存在的问题,对其适应证、用法用量和用药疗程等进行点评。结果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302张(25.00%),临床诊断书写不全245张(20.28%),适应证不适宜处方87张(7.20%),疗程不合理处方65张(5.38%)。结论应不断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同时提升药师及时干预处方的能力,促使门诊处方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吴燕燕;陶嫦娟;冯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277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与改进

    目的:了解医院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医院自2015年10月使用IVIG的患者277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使用数量进行汇总,结合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和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临床使用的合理性评价。结果共有22个科室使用IVIG,总使用量达7860 g,平均每天用药量21.5 g;277例患者总使用天数为657 d,平均每人每天使用6 g;其中男171例(61.73%),女106例(38.27%);涉及78种疾病,小儿肺炎50例(18.05%),川崎病24例(8.66%)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5.05%)。结论医院IVIG临床使用符合药品说明书62例(22.38%),超药品说明书215例(77.62%)。医院需加强对IVIG的合理用药监管,制订血液制品临床使用规范,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朱永红;韦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碘水平对分化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碘水平对分化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金山地区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血碘水平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出甲状腺癌45例(90.00%),误诊为良性病变2例(4.00%),对照组诊断出分化型甲状腺癌35例(70.00%),不能确定良恶性肿瘤10例(20.00%),误诊为良性病变5例(10.00%),两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碘能提高分化型甲状腺恶性肿瘤确诊率,减少误诊率,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耿金宏;孔祥东;宗兵;龚建鸣;吴鸣;卢江昆;曾林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止咳片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止咳片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伊4.6 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水(77:23),检测波长为321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白花前胡甲素质量浓度在21.98~219.8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 r=0.9995);白花前胡乙素质量浓度在5.895~58.95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白花前胡甲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5%,RSD为1.44%( n=9);白花前胡乙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1%,RSD为1.68%( 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灵敏度高,适用于止咳片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万晴;戚继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5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80例,均给予地佐辛腰硬联合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满意度,以及术前和术中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4,8,24,48 h时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麻醉过程中,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提升有效的镇痛功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作者:杜建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20例,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血白蛋白明显升高,3,6个月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肝肾功能、血糖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总有效率达95.00%,治疗6个月总治愈率达25.00%;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可以耐受。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SRNS可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疗效,同时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李青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正交试验优选乌药中去甲异波尔定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乌药中去甲异波尔定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去甲异波尔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提取前浸泡时间、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同时测定干浸膏收率。结果佳方案为提取前浸泡20 min,6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溶剂,终确定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固液比1:12、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45益。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有效提取乌药中去甲异波尔定的含量,为以乌药为原料的抗宫炎系列药品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作者:刘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药物保守治疗与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特点并对比后颅窝减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诊治的4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手术组(采取开颅后颅窝减压术)18例,对照组(予以药物保守治疗,未行手术)29例。结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判断伤后1年患者总体的预后状况,10例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19例死亡;手术组恢复良好7例、死亡4例,对照组恢复良好3例、死亡15例,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患者恢复良好的比例较高( P=0.030),死亡率较低(χ2=4.014,P=0.047)。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死亡率极高,及时采取后颅窝减压术治疗、阻止脑干功能进行性恶化,较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具有更重要的积极意义。

    作者:李舜;冯凌;唐文国;唐晓平;彭华;段军伟;段劼;杨彬彬;张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儿童反复鼻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SLIT)变应性鼻炎(AR)儿童反复鼻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诊断为变应性鼻炎伴反复鼻衄的患儿,分为SLIT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2年的鼻衄评分变化,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鼻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1年、2年的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SLIT对AR患儿反复鼻衄具有一定疗效,且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邵剑波;冯爽;刘少锋;钟建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患者基本体征指标的影响对比

    目的:探讨并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患者基本体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48例,根据接受麻醉药物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监测两组孕妇的给药及手术过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两组孕妇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评估麻醉效果,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麻醉过程中,两组孕妇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麻醉前出现显著降低趋势( P<0.05),且B组较A组显著( P<0.05),两组孕妇麻醉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变化均不显著( P>0.05);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大阻滞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 P<0.05),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 P<0.05);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高平面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B组( P<0.05);A组麻醉优良率为95.9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6%,B组分别为91.89%和20.27%,两组麻醉优良率差异不显著( 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 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均较好,但罗哌卡因对孕妇心率、血压的影响更小,运动与感觉阻滞时间更长,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

    作者:邓泽湘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消化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为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外科住院患者的处方1200张,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819张(68.25%),其中预防性用药296张(36.14%),治疗性用药523张(63.86%);共出现用药不合理98张(11.96%),不合理累计167条,其中预防性用药不合理21张(7.09%),治疗性用药不合理146张(27.91%)。结论消化外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表现形式较多,其中以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问题较突出,应加强消化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水平。

    作者:阮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医药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现代有关中医药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的研究进展,为中西医治疗ARDS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和综合中医药治疗ARDS的研究报道。结果与结论大量的实践和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ARDS效果良好。

    作者:杜大庆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对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用于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对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别嘌呤醇300 mg口服治疗,每次100 mg,3次/日;观察组患者给予非布司他80 mg口服治疗,每次80 mg,1日/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估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IL-1β,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IL-1β及IL-6水平下降更显著( P<0.05),但TNF-α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ET-1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高尿酸状态,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