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抗氧化作用研究

张玲娣;鲁春晓;李敏娴

关键词:银杏达莫注液, 抗氧化, 早期治疗,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分别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MDA,SOD,NIHSS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SOD为(9.31±1.2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1.01)μg/L( P<0.05);MDA为(4.97±1.0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4±1.12)μmol/L( P<0.05);NIHSS评分为(7.2±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3.7)分( 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急性期患者具有抗氧化作用,并能加强早期治疗的疗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2016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中山隆重举行

    [本刊讯]为顺应我国医疗改革新形势,进一步推动中药临床药学事业发展,探讨中药临床药学现状、研究成果及医改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教学与开展模式,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向前发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药房医院药学分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和中山市药学会联合承办的“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培训班”(项目负责人:梅全喜)于2016年11月25日至27日在广东省中山市隆重举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某三级甲等医院高血压老年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应用现状、用药特点和趋势。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至8月732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升高更明显,常与多种疾病并存。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为经济、合理的用药方式是二药联用,其中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的应用方式为经济合理;对于单纯性轻度高血压的患者宜先选用单药,经济、合理的方式为钙离子拮抗剂。结论该院在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品种选择及用药方式基本合理。

    作者:刘艳秋;黄富宏;李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医院药房口服药品拆零细节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口服药品拆零过程的细节因素,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方法分析口服药品拆零过程中的人员因素、环境因素、拆分包装的过程、拆零数量的控制及正确识别方法等细节。结果将拆零过程中各方面细节工作做好,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结论从实际工作总结的拆零药品管理措施规范、细致、全面,可为医院提供思路与方法。

    作者:鲁镜;甄健存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甲钴胺片并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卡马西平片,观察组患者加用依帕司他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运动神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血糖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2.61%,优于对照组的41.30%( P <0.05)。结论依帕司他较卡马西平更能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病症,可加速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

    作者:杨雨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种植牙术后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种植牙术后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行口腔种植牙的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全身组与局部组。全身组患者给予罗红霉素(口服,1粒/次,每天2次)、奥硝唑(口服,2粒/次,每天2次),连续服用3d。局部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后关闭手术切口前分别将甲硝唑凝胶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置于种植体周围及切口内,不服用任何抗菌药物。结果术后1周,创口均能正常愈合,局部组Ⅰ级愈合例数较全身组多;术后4,12周,两组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局部组显效率为86.15%,明显高于全身组的69.23%( P<0.05)。结论种植牙术后采用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效果优于全身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舒治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体内代谢研究进展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中草药中一类重要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该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香豆素类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分析,对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将有利于临床用药指导和适宜剂型设计,为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作者:雷震;马卫东;於凯芹;杨光义;张晨宁;魏晋宝;张永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盐酸氨基葡萄糖原料及制剂的药学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考察盐酸氨基葡萄糖原料及不同剂型的影响因素,为处方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样品经过破坏试验和高温、高湿处理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通过考察盐酸氨基葡萄糖的有关物质变化,作为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结果盐酸氨基葡萄糖原料比较稳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原料与硬脂酸镁和羧甲基淀粉钠辅料分别发生了相容性反应,产生杂质2,5-脱氧果糖嗪或果糖嗪。在高温及高湿条件下,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剂A厂和颗粒剂D厂有关物质均增加明显,A厂总杂质分别为9.95%和9.22%(未破坏总杂质为5.20%),D厂总杂质分别为8.74%和7.92%(未破坏总杂质为2.82%)。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制剂中处方工艺的差异可能是影响有关物质出现较大差异的重要因素。

    作者:沈丹丹;曾杰;吴群;姜学美;张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住院患者口服药品医嘱干预情况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口服药品医嘱干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药师干预后,被采纳医嘱353例,占干预医嘱的62.92%;其中用量不适宜医嘱占更改医嘱的58.16%,联合用药不适宜医嘱干预成功率(88.89%)高。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医嘱,可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曾明艺;刘滔滔;丘岳;黎明;胡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口服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患者SBP及DBP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 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舒张压与收缩压,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欣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我院病区抗肿瘤中药注射液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病区抗肿瘤中药注射液使用情况,为提高用药合理性和药事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至2015年医院病区抗肿瘤中药注射液的品种、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结果2013年至2015年医院病区抗肿瘤中药注射液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低增幅达6.47%。3年来,单品种消耗金额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康艾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3年来,DDDs排列首位均是鸦胆子油乳注射液,DDC高的均为康莱特注射液。结论医院病区抗肿瘤中药注射液使用基本合理;但医院还应加强监督管理,规避用药风险。

    作者:肖勋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2种不同的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对照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B型脑钠肽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的再住院发生率、小出血发生率、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较加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更强,但会增加呼吸困难的发生率。

    作者:韦琪;黄育强;谭奕东;郭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风湿安泰片中柚皮苷、淫羊藿苷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风湿安泰片中柚皮苷、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柚皮苷和淫羊藿苷检测波长分别为283,270 nm。结果柚皮苷、淫羊藿苷进样量分别在0.1480~1.8500μg ,0.4320~5.4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5,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8%,97.43%,RsD分别为0.84%,0.74%(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风湿安泰片中柚皮苷、淫羊藿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杨立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分别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MDA,SOD,NIHSS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SOD为(9.31±1.2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1.01)μg/L( P<0.05);MDA为(4.97±1.0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4±1.12)μmol/L( P<0.05);NIHSS评分为(7.2±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3.7)分( 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急性期患者具有抗氧化作用,并能加强早期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玲娣;鲁春晓;李敏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联苯苄唑乳膏中氢化可的松和联苯苄唑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联苯苄唑乳膏中氢化可的松和联苯苄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采用Waters Stmmetrt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2 nm。结果氢化可的松进样质量浓度在40~2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为1.07%( n=9);联苯苄唑在40~2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为0.93%( 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作复方联苯苄唑乳膏中氢化可的松和联苯苄唑的含量控制。

    作者:曹月霞;蔡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DCA管理法用于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现状,持续改进管理质量。方法采用PDCA方法管理门诊药房高危药品,每1个循环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阶段。2015年每个季度进行高危药品处方点评,每个季度检查1次门诊药房的高危药品标识,采用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和高危药品处方合格率评价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水平。结果2015年门诊药房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和高危药品处方合格率具有上升趋势。第3和第4季度的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均为100.00%,高危药品处方合格率分别为95.50%,95.00%,均高于第1季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531,29.531,9.049,7.815,P均<0.05)。结论采用PDCA法可提高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实现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持续改进。

    作者:王爽;王钦;徐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富硒酵母中硒代蛋氨酸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富硒酵母中的硒代蛋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检测法。方法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150 mm ×3.0 mm,3.5μm ),流动相为100 mmol/L柠檬酸缓冲盐(pH=2.75,含300 mg/L辛烷基磺酸钠)-甲醇(85:15),检测电压为500 mV ( ECD1)和700 mV ( ECD2)。结果硒代蛋氨酸质量浓度在1~300μmol/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2=0.9996),检出限为0.30μmol/L,加样回收率为101.30%,RsD为2.30%( 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富硒酵母中硒代蛋氨酸的检测。

    作者:陈荣祥;保玉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夏天无滴丸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探讨夏天无滴丸的镇痛、抗炎、免疫增强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鼠耳肿胀法、大鼠炎性肉芽肿增生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结果夏天无滴丸对冰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的痛阈值有提高;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各剂量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夏天无滴丸具有镇痛、抗炎与免疫增强的作用。

    作者:胡佳;何涛;王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医院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量与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运用 Pearson分析法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与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5年,医院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2种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总量不相关,但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头孢曲松用药频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973,P=0.005)。结论头孢曲松的用药频度跟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呈相关关系,其他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无相关性,细菌耐药的影响因素较多,是否跟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量有关,还需进一步论证。

    作者:万永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癫痫患儿血清中左乙拉西坦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根据液-液萃取法,利用乙酸乙酯从血清中提取出左乙拉西坦,于40℃恒温水浴中经氮气恒流吹干富集浓缩,再用甲醇复溶后进样25μL;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4.0)-乙腈(93:7, V/ V),流速1.0 mL/min,柱温为40℃,色谱柱采用岛津RP-C18柱(150 mm ×3.9 mm,5μm),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左乙拉西坦线性回归方程为 Y=46853 X+23250,r=0.9998( n=5),质量浓度在5.120~51.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验证符合血清样品的测定要求,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容;王刚;吕凤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饮片超微粉碎实现剂型改革的初步试验

    目的:考察淫羊藿、白花蛇舌草、黄芪、厚朴、半枝莲5种中药材超微粉碎后相关特性变化,以分析超微粉碎在中药调配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将淫羊藿、白花蛇舌草、黄芪、厚朴、半枝莲等药材进行超微粉碎后压片,干法制粒。考察堆密度、显微特征、粒径检测,浸膏得率,指标成分溶出。结果中药材经超微粉碎后,粒径达纳米级,细胞破壁,浸膏得率高,指标成分溶出快。结论中药材超微粉制粒是中药饮片剂型的科学化改革,可提高用药质量;应用自动化调配系统,可节省人力。中药材超微粉制粒可进一步提高中药饮片取药的精确定量,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丁圣清;郁省;王冬东;施菲;焦志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