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少林素食规律对当代人养生的启示

明海霞;王一强;刘喜平;金戈

关键词:中医养生, 膳食, 素食者, 少林寺
摘要:在历史的进程中少林寺僧人大多身体健康,胜过常人,长寿僧人更是不乏其人,而这与少林的素食文化密切相关.其素食观与中医养生理论有许多的吻合之处.通过对少林素食规律的研究找出适合现代人的饮食养生方法,从而为我国的国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诊断学》问诊实验教学初探

    (<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中医问诊的思维和技能,为日后进入临床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医问诊实验教学必不可少.实验内容及技能训练的方法均以让学生进行问诊实战训练为核心,包括如何总结归纳主诉,怎么围绕主诉展开问诊,并把中医思维运用到整个问诊过程,体现中医问诊的特色,边问边辨等等,实验效果良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兴趣性,使学生基本熟悉、掌握问诊的内容及技巧.

    作者:马艳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强肾六草煎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6例

    目的:观察自拟强肾六草煎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强肾六草煎治疗,对照组34例用强的松、双嘧迭莫片、丹参片治疗,均用药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尿常规、尿沉渣、24小时尿蛋白、白蛋白定量、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肾六草煎能明显缓解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李树年;刘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祛风胜湿活血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祛风胜湿活血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应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照组27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74.0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祛风胜湿活血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柳树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匠各家学说双语教学体会

    通过双语案例教学、模拟情景对话、有奖发言、穿插英文小故事、课前与课内融合、课内与课后融合提高了中医各家学说双语教学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引入网络教学并使考查的方式多样化,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作者:谢英;白宇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步长脑心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1例疗效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存在.过度紧张、劳累、激动为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主要表现为眩晕,伴恶心、耳鸣、四肢无力,严重时会出现构音困难、大小便失禁及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尚无快速有效的缓解方法,近年研究发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前后血管舒缩功能有明显变化.步长脑心通是一种有效扩张血管的新型中药制剂.笔者通过测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中内皮素与P物质水平的变化,探讨了步长脑心通胶囊扩血管的机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丽莎;黄琼;高彩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陇南市地震伤的防治经验探析

    目的:总结甘肃省陇南市地震伤的医疗急救经验,希望对以后的地震伤救治工作有所裨益.方法:通过专业人员对陇南地震灾区受伤患者伤情的调查,总结医疗急救工作的经验与不足.结果:陇南市依靠原有的医疗资源成功救治了地震伤病员375例.结论:应加强地震伤的预防与救治,有效地减少致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周君;李盛华;张玉昌;宋渊;王久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证型与炎性细胞因子IL-1β关系的研究

    目的: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IL-1β口的关系;揭示中风不同证型的本质和物质基础,为今后中风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BLISA法测定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IL-1β含量,同时按症候评分将患者分为火热证组(17例)与非火热证组(15例),对比2组患者IL-1β的变化水平.结果:①72小时内火热证组IL-1β含量明显高于非火热证组(P<0.05),第7天和第14天火热证组与非火热证组IL-1β含量无显著性差异.②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72小时内、第7天、第14天血清中IL-1β逐渐下降.火热证中,72小时内与第7天、第14天IL-1β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火热证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1β升高水平可作为判定脑梗死患者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微观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定急性脑梗死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指标.

    作者:吴雅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对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研究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对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药效与副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急性血瘀证模型造模方法,结合藏医血隆病发病原因,制备藏医血隆病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5组: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UREA)、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治疗前后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对血隆病可明显降低大鼠TC、TG水平.结论: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能明显降低血隆病大鼠血脂水平,且对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无影响.

    作者:童丽;吴萍;张广梅;热增才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浅析少林素食规律对当代人养生的启示

    在历史的进程中少林寺僧人大多身体健康,胜过常人,长寿僧人更是不乏其人,而这与少林的素食文化密切相关.其素食观与中医养生理论有许多的吻合之处.通过对少林素食规律的研究找出适合现代人的饮食养生方法,从而为我国的国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明海霞;王一强;刘喜平;金戈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肠疾病患者术后腹部按摩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对肠疾病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肠疾病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于手术后8小时开始腹部按摩,3次/d,15-20 min/次,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便秘、粘连性肠梗阻、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疾病术后实施腹部按摩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消除腹胀,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王巧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琳巴结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中医以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中药汤剂内服,以温中芳香止痛药物贴敷脐部,西医以抗生素抗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6.67%.结论:以中医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中药汤剂内服,以温中芳香止痛药物贴敷脐部及西医抗生素抗炎等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易被患儿接受.

    作者:甘璐;卫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电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肠麻痹36例分析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照组20例只作术后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大为缩短.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电针治疗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作者:殷毓琪;安永寿;王东雁;于春梅;李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口舌糜烂的中医辨治体会

    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口舌糜烂的病机主要为心火上炎和脾胃湿热.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种症型辨治.其中脾胃湿热是临床多见的症型,用枳实导滞汤治疗,见效快,疗效突出.

    作者:唐志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探讨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科学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以卫生部颁发的新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为准则,制定统一的工作质量标准,按标准定期对各项工作环节进行质量考评.结果:通过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医院消毒灭菌供应物品的质量.结论:只有落实质量控制和检测措施,使消毒供应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确保全院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具活力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

    作者:潘文;康开彪;张丽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电子胃镜受检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电子胃镜受检者的影响.方法:对7526例需电子胃镜检查的受检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健康教育,观察受检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526例受检者只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电子胃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检查的顺利进行.

    作者:花忠平;杨和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穴位埋线对哮喘豚鼠血清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豚鼠模型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FMMU豚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处理结束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与地塞米松组的血清TNF-α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TNF-α的含量,抑制哮喘豚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减轻炎症对气道壁的损伤,达到干预气道重构的效果.

    作者:赖火特;付明举;唐纯志;杨君军;赖新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医院档案资源价值与利用分析

    从档案的价值,档案的利用2个方面的分析论述可以看出,档案中宝贵的历史财富、浩瀚的知识、丰富的信息已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且档案内容只有向多元化、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

    作者:郑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临床带教中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不但可减少护患纠纷,而且还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目前主要以增强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提高综合技术水平,培养和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等2种方式来培养护生的法律意识.

    作者:郭秀珍;柴玉琼;吕萍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降脂清肝方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降脂清肝方对四氯化碳(CC1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15天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按10 mL/kg腹腔注射0.1%CC14花生油溶液进行造模.禁食16小时后,以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肝匀浆甘油三酯(TG)含量、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光镜下病理变化为指标观察降脂清肝方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降脂清肝方能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肝组织TG含量,升高肝组织SOD活力,减轻模型小鼠光镜下肝组织坏死程度.结论:降脂清肝方对小鼠CC14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玉红;张德芹;王茜;李俊清;杨德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