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凡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中老年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症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成 A 组和 B 组,各51例。A 组予赖诺普利,B 组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 P <0.05)。A 组和 B 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0.39%和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增加降压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比国产与进口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20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予国产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予进口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肺功能及哮喘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给药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FEV1在给药30 min 后达到大;治疗后,组间 FEV1、FVC、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 P >0.05)。结论国产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经济实惠等优点。
作者:唐洪翠;王久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骨肽注射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骨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 -2R)、血清唾液酸(SA)检测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 P <0.05);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晨僵时间、关节疼痛个数、关节疼痛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或减少( P <0.05),且观察组降低或减少更显著( P <0.0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53.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44%( 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 P <0.05)。结论骨肽注射液结合护理干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能够大大降低患者 CRP,IL -6,IL -8,TNF -α,SIL -2R,SA 等多项指标,明显改善患者肿胀、晨僵、疼痛等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德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简称医保改)对医院糖尿病患者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内分泌科出院或转其他科诊治后出院的糖尿病住院患者1400例(A 组),2008年(即医保改元年)糖尿病住院患者820例(B 组),对比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有无社会医疗保险、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等影响因素。结果对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是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有无保险和年龄,对日均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效果是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有无保险和疗效。A 组与 B组比较,平均住院天数减少,有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90.93%和75.20%,无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9.07%和2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本研究中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比例占到90%,与2008年相比住院天数减少,药品费用增长并不明显,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为中国居民带来的保障值得肯定。
作者:张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为医院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门诊患者处方,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门诊处方11375张,不合理处方587张,占抽查总数的5.16%。结论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作者:白海燕;周燕萍;谭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甲基多巴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PIH 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基多巴口服,均以7 d 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两组患者24 h 尿蛋白均下降,观察组为(1.31±0.11) g,较对照组的(2.11±0.27) g 明显下降( P <0.05);观察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 P <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甲基多巴能明显降低 PIH 的血压,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建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使用布托啡诺的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心功能分级(AH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及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同样的麻醉药和给药方法,麻醉平面控制在(T4~ T8)。注入腰麻药液后,布托啡诺组另给予布托啡诺1 mg 加0.1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5 mL,吗啡组另给予吗啡2 mg 加0.1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5 mL,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观察产妇术后2,4,8,12,24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布氏评分(BCS)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适应能力(NACS)评分,并详细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组较吗啡组,术后2,4,8,12,24 h 镇痛效果相当( P >0.05);布托啡诺组、吗啡组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布托啡诺组较吗啡组术后各时点 BC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3组新生儿 NACS 和 Apgar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5);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 P <0.05),布托啡诺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与吗啡相当,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舒适度良好,且不会在新生儿体内蓄积,是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喻学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阿托品凝胶不同浓度对近视患者疾病发展的效果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眼科治疗的近视患者90例(180眼),均分为高浓度组、低浓度组和对照组。高浓度组给予0.5%阿托品,低浓度组给予0.25%阿托品,均每周1次,每次1滴,疗程1年;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随访1年,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屈光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高浓度组改善较低浓度明显( P <0.05)。近视度数增长,高浓度组增长(-0.50±0.18)D,低浓度组增长(-0.63±0.19)D,对照组1年近视增长(-1.04±0.22)D,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近视度数增长幅度较对照组低( P <0.05),高低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 P >0.05)。治疗前后3组间眼压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3组内试验前后眼压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低浓度组各有眼部有刺激症状和畏光、视物模糊1例。结论阿托品凝胶可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纠正屈光度,减慢近视度数增长,安全性高,0.5%阿托品作用更显著。
作者:刘建国;李玉海;艾雅青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托烷司琼和医护一体服务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推注平衡液(5 mL)并联合医护一体服务;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推注托烷司琼(0.1 mg / kg)并联合医护一体服务,观察并记录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后48 h 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8 h,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2.50%和45.00%( P <0.05),观察组呕吐频次显著下降,呕吐停止时间显著缩短(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镇静等轻微不良反应,但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术前给予托烷司琼和医护一体服务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有显著作用,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余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芳香性药物具挥发性和特殊气味,有效部位主要为挥发油,有效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挥发性成分。近年来,关于芳香性药物镇定安神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医药方面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缺乏系统深入研究。该文就芳香性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镇定安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其镇定安神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应用于治疗失眠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万丽娟;卢金清;许俊洁;黎强;蔡君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及ADR 累及器官/系统等各方面,对医院2012年上报的403例 ADR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3例 ADR 报告中,患者以老年人多见,有129例(32.01%);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居首位,共371例(92.06%);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大(67.25%);抗感染药物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51.37%),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老年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 ADR 的主要相关因素。医务人员应增强 ADR 的防范意识,对高发人群应重点监测,对易发品种应加强监管,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积极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徐彬;杨忠英;樊洪忠;姜云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分析川东北地区某二甲医院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为促进皮肤科合理用药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门诊皮肤科处方2400张,含6137条用药记录。根据药品说明书内容,判断是否超说明书用药,并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结果超说明书用药处方423张,占17.62%;超说明书用药记录1152条,占18.77%。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中居前3位的为超适应证(38.30%)、改变给药途径(26.71%)、超剂量(19.39%)。结论皮肤科门诊处方中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选择适宜患者的药物剂型,以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代丽平;陈才君;李胜前;杨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外伤性肝破裂术后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护理方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止血、补液、改善呼吸、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 P <0.05),总有效率显著升高( 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ALT和 PT 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05),而 AST,TBIL,ALB 等则未见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ALT,AST,TBIL,PT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05),而 ALB 则未见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ALT,AST,TBIL,PT 均显著下降(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用于外伤性肝破裂术后肝损伤的修复安全、有效。
作者:方巧红;罗敏;龙昌群;史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在内分泌病区建立胰岛素用药教育模式,探讨该模式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总结患者胰岛素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用药教育模式,全面实施患者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用药教育,增加了患者的用药知识,纠正了患者错误的用药方法。结论系统、规范的用药教育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和依从性。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用药教育模式,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作者:张纯萍;张彩虹;任少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调查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情况,评价医院药品阳光采购管理制度实施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优化阳光采购积分管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药品阳光采购的网上药品采购金额,原研专利单独定价药品采购金额比例,基本药物品规数比例及采购金额比例,中草药、中药饮片和院内制剂等采购金额比例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3年药品阳光采购月平均积分为90分以上,达到规定要求;中草药、中药饮片和院内制剂等采购金额比例在3%以下,未达标;其余药品采购比例达到规定要求。结论通过阳光采购,能有效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民,同时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切实可行。
作者:江启蓉;李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有明显改变( P <0.05),对照组患者 PANSS 评分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 P <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汉林;苏嵘;刘桂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晚期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地那非治疗,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实测值/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6 min 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DLCO%,PaO2,SaO2及6MWT 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05),且观察组前3个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但6MWT 改善水平未见明显差异(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晚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疗效,且治疗过程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抵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PCI患者80例,均经血栓弹力图(TEG)检查证实为氯吡格雷抵抗,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继续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试验组改用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每日2次),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为(198.21±86.62)×109/ L,血小板聚集率为(44.51±8.65)%,二磷酸腺苷大聚集时间为(63.21±56.21)s,二磷酸腺苷大聚集率为(35.61±6.95)%,与试验组的(188.54±83.62)×109/ L、(36.32±5.63)%、(178.51±89.65)s、(65.12±8.2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 P <0.05);试验组出血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0.00%( P >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的 PCI 患者,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星;浦奎;贾忠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9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3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4 d,共注射7次,分别于患儿出生后7,14,28 d 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治疗后28 d 复查头颅 CT,出生后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儿智能发育(CDCC)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后28 d 脑部影像学检查达到正常的比例为6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8%(χ2=4.286,P =0.038);观察组患儿出生后 NBNA 评分14 d 为(32.4±2.8)分、28 d 为(35.3±2.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5±2.4)分和(33.8±2.7)分( P <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分别为(82.8±5.9)分和(87.6±5.5)分,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分别为(86.3±6.2)分和(90.2±6.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3)分和(84.9±5.1)分,及(83.6±7.1)分和(86.9±5.8)分( P <0.05)。结论早期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显著促进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改善患儿脑部结构及近远期功能,有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张娜;王伟平;彭进昌;朱炜;宋江坤;武兰;李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改进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 HPLC)法。方法采用外标法。血样处理,血浆经30%硫酸锌、50℃水浴孵育10 min 沉淀蛋白,色谱柱为 Hypersil ODS -2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25 mmol / L 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 pH 至3.2)-甲醇(83:17),柱温25℃,流速1.0 mL / min,检测波长230 nm,进样体积20μL。结果万古霉素检测质量浓度在1~100 mg / 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 =0.9996),检测限( LOD)为0.2 mg / L。平均相对回收率为101.17%,RSD 为5.20%( n =15),日内与日间 RSD 均小于6.0%。结论该法简单灵敏、无杂质干扰、线性范围宽、成本较低,适用于基层医院的治疗药物监测。
作者:覃兴昆;程道海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