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离子液体在药用活性成分中的应用

顾锦建;金朝辉;郑明琳;杜晓艳;赵淼

关键词:离子液体, 药用活性成分, 应用, 进展
摘要:离子液体为一种新型材料,能优化传统固体药用活性成分存在的溶解度低、晶型转换及生物膜通过性低等问题,增加药用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还能参与构建自乳化给药系统、离子液体微乳、微球等新型给药系统,是对现有药物传递系统的良好补充.该文对目前离子液体在药用活性成分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药学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活动用于减少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调配差错效果分析

    目的 减少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的调配差错,提高工作人员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 由科主任担任辅导员,部门小组长担任圈长,按自愿参与的形式报名开圈,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品管圈活动.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结果 通过QCC活动的开展,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的调配差错件数由原来的62.83件/周降至20.17件/周,下降了67.90%;同时,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在沟通与协调、积极性、团队精神和对质量改善方法的认识等方面有明显提升.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调配差错件数,增加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在互动中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岗位荣誉感,加强了团队精神,值得推广.

    作者:孙晓鸣;鲍君杰;张华;马妍菁;沈云燕;朱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改善哮喘高凝状态45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对改善哮喘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治疗,以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每次300 U/kg,1次/日.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PT,TT,APTT,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FIB和D-Dim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哮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延长凝血酶时间,抑制凝血酶活性;且雾化吸入给药方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湘洁;刘旭华;黄早早;陈佳;黄德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脑微血管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微血管变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左侧半球模型,使其大脑中动脉发生永久性栓塞,并按随机方法均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4组,各60只,每组再分为1d组和3d组.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采用生理盐水灌胃,通心络组采用通心络灌胃给药,丁苯酞组则采用丁苯酞灌胃给药.测定大鼠血清中Lp-PLA2的含量,采用2,3,5-氯化三苯四唑进行染色以检测脑组织的梗死体积比例,经HE染色观察脑微血管的形态变化,经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脑组织血管生成素-1(ANG-1)、内皮抑素(ES)的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大鼠血清中Lp-PLA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比例均降低,脑梗死面积也明显减少,水肿程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的1d组及3d组的ANG-1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且通心络组3d时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心络组和丁笨酞组1d时ES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3d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心络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p-PLA2的含量,有效减轻脑微血管受损程度,且能通过调节ANG-1和ES的表达量来促进后期微血管新生,达到脑保护的目的.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强力定眩片联合异丙嗪治疗急性眩晕44例

    目的 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异丙嗪治疗急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确诊为急性眩晕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用强力定眩晕片联合异丙嗪治疗,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葛根素治疗,两组均治疗7d.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2例,组间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强力定眩片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邹文孝;常蓉;胡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丙泊酚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丙泊酚组(B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0.1 ~0.2 μg/kg,B组患者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及丙泊酚2 mg/(kg·h).观察患者入室前及术后24h2个时间点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术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 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24 h的TNF-α,IL-6及SOD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脑保护作用,且可降低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丁忠阳;张家明;黄国荣;季冬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不同规格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不同规格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患者采用马来酸依拉普利10 mg/叶酸0.4 mg治疗,B组患者采用马来酸依拉普利10 mg/叶酸0.8 mg治疗.结果 A组共66例患者完成研究,B组共64例;B组患者综合疗效和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P<0.01);A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B组为3.1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1.00).结论 与依那普利10 mg/叶酸0.4 mg相比,依那普利10 mg/叶酸0.8mg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和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更适合作为H型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刘文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左西孟旦联合护理干预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0例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注射液0.2μg/(kg.m in)持续24 h外周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采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外周静脉滴注.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从升主动脉开放1h至术后72 h,两组患者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观察组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平稳(P<0.05);观察组手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3%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与观察组的10.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左西孟旦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可保护心肌,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康复,降低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有利于术后心脏自动复跳,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列红;齐维萍;王迎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辛伐他汀治疗骤停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突然终止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80例.分别测定辛伐他汀治疗前、停药前(服药4周后)和停药1周后,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肱动脉B超指标.结果 服药4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停药1周后,TG,TC和LDL-C显著高于停药前,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服药4周后,血清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显著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停药1周后,ET,TXB2和vWF显著高于停药前,但仍低于治疗前;NO和6-keto-PGF1α显著低于停药前,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服药4周后,肱动脉内皮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MD)和肱动脉血管内皮的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停药1周后,NMD和FMD显著低于停药前,但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在冠心病伴有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突然停止辛伐他汀可逆转药物对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谢志刚;陈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45例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托洛尔、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血浆脑利钠肽(BNP)含量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雪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陇马陆胃药片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胃溃疡55例

    目的 探讨陇马陆胃药片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片和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陇马陆胃药片,治疗4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饮食、用药、生活习惯及心理方面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 (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症状评分明显减少,腹痛持续时间、胃痛频率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8 d上腹痛、反酸、嗳气症状评分减少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14d后腹痛持续时间、胃痛频率及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腹胀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与对照组的7.2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陇马陆胃药片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上腹痛,减少胃痛频率,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且安全可靠,同时配合护理措施,对治疗胃溃疡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素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及尿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氯沙坦治疗,50~100 mg/d,疗程为8周;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10~20 mg/d,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检测血压和血尿酸浓度,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改善明显(P<0.05).结论 氯沙坦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及血尿酸水平(P<0.05),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黄色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黄色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血栓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花黄色素100 mg溶于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7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sICAM-1)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活化蛋白C(AP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有利于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活化,降低血栓形成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史少华;吕书军;李立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自然分娩血压和产程的影响

    目的 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自然分娩时血压和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分娩时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患者则不采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对照组共47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高收缩压、平均收缩压、高舒张压、平均舒张压和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第二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总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显著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期间血压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同时不影响总产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智明;张翠然;许陪陪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右美托咪定与咪唑安定联合瑞芬太尼对创伤患者机械通气时的镇静镇痛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唑安定联合瑞芬太尼对创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镇静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治疗,B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联合瑞芬太尼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收缩压显著低于B组,每搏输出量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PET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显著低于B组(P<0.05);A组镇静起效、停药后撤机、停药后拔管、唤醒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疼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创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效果优于咪唑安定联合瑞芬太尼,值得推广.

    作者:朱学武;彭远帆;王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建立全国统一药品编码标准的必要性探讨

    目的加强我国药品编码标准建设,推进药品监督管理和使用效率.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家药品编码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编码标准的必要性.结果及结论无论是从药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还是从使用环节考虑,都急需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广泛认同、能实际应用、统一的药品编码系统.

    作者:王素;陈玉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清宫术稽留流产4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清宫术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80例清宫术稽留流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己烯雌酚)和观察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各40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中宫颈软化及扩张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一次性清宫率明显增高,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能明显提高清宫术稽瘤流产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绍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米力农静脉泵入致心房扑动1例

    患者,男,50岁,身高155 cm,体重70 kg.因“胸痛、胸闷2年余,伴咳嗽咳痰2周”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T)36.5℃,脉搏(P)98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 110/70 mmHg,慢性病容,颜面浮肿,精神差,检查合作;桶状胸,双侧呼吸音稍低,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哮鸣音;心界扩大,心率98次/分,律齐,心音有力,A2> 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膨隆,质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扩大,窦性心率,心功能4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作者:官真水;林海霞;蔡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针灸疗法辅助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60例

    目的 观察针灸疗法辅助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勃龙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58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有54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两组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与对照组的11.11%相当(x2=0.02,P=0.90).结论 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HAMD-24评分,改善病情,提高雌激素水平,同时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严重创伤患者镇静40例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严重创伤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联合咪达唑仑,观察组联合丙泊酚,镇静目标为维持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不超过4分.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生命体征,给药后6h及24 h,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开始升高,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吸频率(RR)开始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MAP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HR及SpO2以及RR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起效时间、达到Ramsay镇静评分4分的时间SpO2以及停药后唤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及平均谵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所有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严重创伤患者镇静,疗效显著,不影响患者生命体征,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45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90例,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观察组45例术中于子宫肌瘤周边子宫肌层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在术中于肌瘤周边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术后均常规予缩宫素和同种抗生素,治疗3d.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各时间点的出血量及手术总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用药后各时间点血压均呈缓慢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15 min血压升高,与用药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min,45 min后血压缓慢回降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前及术后3d血红蛋白(Hb)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止血效果明显,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未对术中患者血压造成不良影响,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铁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