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规格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刘文朝

关键词:H型高血压, 依那普利叶酸片, 同型半胱氨酸,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规格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患者采用马来酸依拉普利10 mg/叶酸0.4 mg治疗,B组患者采用马来酸依拉普利10 mg/叶酸0.8 mg治疗.结果 A组共66例患者完成研究,B组共64例;B组患者综合疗效和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P<0.01);A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B组为3.1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1.00).结论 与依那普利10 mg/叶酸0.4 mg相比,依那普利10 mg/叶酸0.8mg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和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更适合作为H型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首选药物.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方法 调查分析417名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结果 我国医药学科研工作人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普遍不足且不够全面,近20%的被调查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约50%的被调查者不愿对学术不端行为承担责任.结论 要改善我国目前学术风气不正的现状,应加强高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改变当前的学术机制和晋升体系,同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

    作者:晏妮;李劲;胡晓霖;冷怀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2014年某院门急诊阿奇霉素制剂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4年包含阿奇霉素制剂的5 167张门急诊处方,并调查分析医院阿奇霉素制剂在门急诊中的使用情况.结果 门急诊阿奇霉素口服制剂及注射剂型处方使用率分别为98.95%和1.05%.12岁以下患者处方4 374张(84.65%),呼吸系统疾病处方4 546张(86.05%).结论 医院阿奇霉素制剂在门急诊以口服剂型为主,主要用于儿童及呼吸系统疾病,用法用量基本合理.

    作者:黄海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替米沙坦用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佳给药时间研究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佳给药时间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于每日7:00口服替米沙坦,观察组患者于每日19:00口服替米沙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94%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晨时(5:00 ~9:00)平均收缩压(mSBP)及晨时平均舒张压(mDBP)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nSBP,nDBP,mSBP,mDBP等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dSBP及dDBP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米沙坦夜间给药能显著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异常血压波动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谢树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分析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催乳素(PRL)、月经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女性首发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培酮组(48例)和阿立哌唑组(49例).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阿立哌唑组为9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利培酮组的PRL水平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治疗4周后、8周后利培酮组的闭经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27.08%均显著的高于阿立哌唑组的2.04%和4.08%(P<0.05).结论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均较好,但阿立哌唑治疗对患者的PRL、月经周期影响较小.

    作者:张红;李晨虎;占归来;赵立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36例

    目的 观察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醋酸甲地孕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治疗结束6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E2及LH水平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FSH,E2,LH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龄降低、身高增加,对照组身高、体重及骨龄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观察组身高高于对照组,骨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发育正常例数增加,Tanner Ⅳ期例数减少,对照组正常例数增加(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Tanner Ⅳ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多汗及面红发病率与对照组水平相当,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缓释醋酸亮丙瑞林能有效抑制或减缓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腺性激素分泌,抑制第二性征的过早发育,延缓骨龄的增长速度,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红;吴庆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肝病住院患者感染病例62例,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单一部位感染54例,同时发生2个部位感染6例,发生3个部位感染2例;62例全部应用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00%;18例送检细菌培养,送检率29.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8.53 DDDs/100人·天;所应用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氨基苷类、硝咪唑类、大环内酯类、抗真菌药等.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后抗感染治疗是必须的,但还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肝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王蔚;咸建春;沈美龙;韩立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杂质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杂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岛津-GL Inertsil CN-3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正丁醇-磷酸缓冲液(13∶17∶7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为40℃.结果 α-萘酚含量在8 × 10-4~8×10-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 6),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为0.89%(n=12).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耐用性好、准确度高,可以控制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的含量.

    作者:隋海山;戚威;王立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辛伐他汀治疗骤停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突然终止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80例.分别测定辛伐他汀治疗前、停药前(服药4周后)和停药1周后,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肱动脉B超指标.结果 服药4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停药1周后,TG,TC和LDL-C显著高于停药前,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服药4周后,血清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显著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停药1周后,ET,TXB2和vWF显著高于停药前,但仍低于治疗前;NO和6-keto-PGF1α显著低于停药前,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服药4周后,肱动脉内皮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MD)和肱动脉血管内皮的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停药1周后,NMD和FMD显著低于停药前,但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在冠心病伴有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突然停止辛伐他汀可逆转药物对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谢志刚;陈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50例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妥拉苏林注射液,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均治疗21d.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有10例视力未改善,而观察组仅有1例未改善,视力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视野缺损减少超过40%者19例,视野缺损的恢复情况也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AV)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阳性率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VEGF及HIF-1 α与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动脉PAV、视网膜中央动脉PAV和脉络膜前动脉PAV呈显著负相关,与患者的眼动脉RI、视网膜中央动脉RI和脉络膜前动脉R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视野及眼部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能与该药可降低患者的VEGF及HIF-1α表达有关.

    作者:庄京京;杨庆松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90例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10月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果 两组产妇子宫缩复情况在产后1d无统计学差异(t=1.67,P>0.05),产后2,3,4,5d与产后1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2.68,3.24,3.28,3.15,P<0.05);两组产妇产后恶露量在产后1,2,3,4d均有统计学差异(t=2.47,2.87,3.16,3.65,P<0.05),两组产妇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也有统计学差异(=3.68,P<0.05);两组产妇产后30 d子宫长径、前后径、横径均有统计学差异(t=2.84,2.97,3.04,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产后常规护理,对子宫缩复疗效显著,且能有效促进恶露排出,缩短恶露持续时间.

    作者:姜娟;乔爱玲;侯艳梅;唐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麻醉平面对腰硬联合麻醉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 急诊剖宫产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时麻醉平面高低对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产妇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产妇调整麻醉平面上界至T4~T5.对照组患者调整麻醉平面上界至T6~T7.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在切皮、胎儿取出、子宫外置、缝皮时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及血压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整麻醉平面上界至T6~T7时,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下的体位性低血压有显著疗效,可避免产妇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翠然;许陪陪;黄智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3例,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埃索美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38例加用康复新液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均好转,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平军;罗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复方补筋片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复方补筋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牡丹皮、当归、木香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处方中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检出牡丹皮、当归、木香的特征斑点;丹皮酚质量浓度在5.80 ~ 34.8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6%,RSD为0.07%(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捷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复方补筋片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作者:林向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0.1%溴芬酸钠治疗儿童干眼症39例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联合0.1%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儿童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干眼症患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67只眼)和对照组(35例、65只眼).两组患儿均给予人工眼泪滴眼,对照组患儿联合使用0.1%溴芬酸钠滴眼、每日3次,治疗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加用rhEGF滴眼液、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0d.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眼部症状均明显好转,30d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为(4.78±1.7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5±1.97)分(U =4.872,P<0.01).两组眼泪基础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上皮破损情况均显著改善,30 d后治疗组5 min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 Ⅰ)值为(11.67±2.25)mm,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值为(13.27±3.16)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2±2.03)mm和(11.02±2.95)s(U=4.963,P<0.01;U=4.230,P<0.01),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1.91±0.20)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0.24)分(U=5.193,P<0.01).结论 儿童干眼症患儿在常规应用人工眼泪基础上联合使用rhEGF滴眼液与0.1%溴芬酸钠滴眼液能明显改善干眼症状,修复角膜上皮损伤,较单纯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更具优势.

    作者:代淑静;庞彦英;韩艳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中药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生化指标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改变情况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牟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由中药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及100例由西药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2类药物所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分析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状况.结果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无症状3例(3.75%),腹部不适12例(15.00%),此2项特征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融合坏死、界面炎、纤维间隔形成分别占51.25%,65.00%,52.50%,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自身抗体阳性22倒(27.50%),西药组阳性14例(14.00%),两组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建议强化对中药肝脏毒性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洪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利培酮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利培酮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予利培酮,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测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患者服药后药物副作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P300潜伏期、波幅、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检测间除少数指标外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徐静文;刘群;应启昂;童艳晨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虫草菌粉和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虫草菌粉和复方α-酮酸(KA)联合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维持性HD患者108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HD+ HP组(A组)、复方α-酮酸联合HD+HP组(B组)、虫草菌粉和复方α-酮酸联合HD+ HP组(C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营养不良-炎性反应评分(MIS)、测定并分析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MIS评分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肌酐、CRP及IL-6含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虫草菌粉和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态.

    作者:周泽梅;钟雪;卫静;晏佳;刘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影响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医院异位妊娠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用1 mg/kg甲氨蝶呤分3次间隔24 h肌肉注射;对照组患者采用1 mg/kg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增加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2.22%,对照组治愈率为80.0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包块大残径≤5 cm者治愈率为84.91%,显著高于包块大残径>5 cm者的75.68%(P<0.05).血β-HCG≤10 ng/mL者的治愈率为85.96%,显著高于>10ng/mL者的66.67%(P<0.05).不同停经天数、不同年龄、盆腔积液的有无及是否有阴道流血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块大残径、停经天数及血β-HCG对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停经天数是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失败的保护因素;包决大残径>5 cm及血β-HCG≤10 ng/mL是增加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包决大残径大小以及血β-HCG水平是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31例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中危肺栓塞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疏血通注射液溶栓,并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联合口服华法林钠片,方法同观察组.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D-聚体(D-Dimer)、脑利钠肽(BNP)、肌钙蛋白(cTnT)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似,其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指数、肺动脉收缩压及心肌功能,且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军;王海英;章艳菊;倪松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

    目的 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试验组患儿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减轻时间及罗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 =3.45,P<0.05;t=4.11,P<0.05;t =3.98,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x2=6.45,P<0.05).两组CD4+及CD4+/CD8+含量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两组CD8+含量较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CD4+及CD4 +/CD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23,P<0.05;t=4.98,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免疫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席日升;刘海;张晓俞;冯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