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补筋片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

林向前

关键词:复方补筋片,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丹皮酚, 当归, 去氢木香内酯
摘要:目的 建立复方补筋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牡丹皮、当归、木香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处方中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检出牡丹皮、当归、木香的特征斑点;丹皮酚质量浓度在5.80 ~ 34.8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6%,RSD为0.07%(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捷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复方补筋片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护理干预终止中期妊娠52例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终止12 ~ 16周妊娠(中期妊娠)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2~16周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 (P <0.05);研究组阴道流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胎儿排出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完全依从率为82.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8%(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焦虑恐惧心理、阴道流血量多、不全流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和项目平均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2 ~ 16周的孕妇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助于胎儿排出,同时可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显著,应予以推广.

    作者:李爱乔;邵长好;王丽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批号管理实践与效果分析

    目的 完善药品批号管理,保障输液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分析并解决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013年至2014年药品批号管理措施实施与改进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改进效果,并对以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通过整改,多批号药品品种其比例已从2013年的36.51%降至2014年的14.92%,基本消除了混批号使用现象,同时也促进了药品效期和贮存的规范化管理,但二级仓库信息管理系统仍存在缺陷.结论 严格施行药品批号管理,是保证输液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东艳;李嘉茵;王向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胰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合理选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适当控制血压、降纤、调节血糖、调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并积极防治并发症,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胰激肽原酶,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自理能力评分,治疗前后血清中糖分解烯醇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的表达,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自理能力评分,血清中NSE,S-100β的表达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竹青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688例药源性呃逆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呃逆的药物种类及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1994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关键词为“呃逆”“膈肌痉挛”,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94篇,报道688例药源性呃逆,涉及63种药物,包括地塞米松(460例)、抗肿瘤药物(35例)、青霉素钠(20例)等.688例患者中,男598例,女90例.结论 引起呃逆的药物主要为地塞米松,男性为主,机制不明.

    作者:熊建群;高晓波;何珍;张恒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中草药足浴及灌肠佐治高血压肾损害并慢性肾衰竭50例

    目的 观察中草药足浴、灌肠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肾病合并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降压药物、调脂药物;治疗组患者应用降压药物、调脂药物及中药足浴、灌肠治疗.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异常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及血压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草药足浴、灌肠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可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

    作者:吕朋飞;刘计宁;黄同玉;杨小东;刘力亚;李政;谢金莲;张灵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黄色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黄色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血栓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花黄色素100 mg溶于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7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sICAM-1)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活化蛋白C(AP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有利于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活化,降低血栓形成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史少华;吕书军;李立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强力定眩片联合异丙嗪治疗急性眩晕44例

    目的 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异丙嗪治疗急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确诊为急性眩晕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用强力定眩晕片联合异丙嗪治疗,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葛根素治疗,两组均治疗7d.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2例,组间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强力定眩片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邹文孝;常蓉;胡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1例高血压合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用药干预和分析

    目的 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作用.方法 药师参与心内科1例高血压合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并对其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和干预.结果 药师在优化利尿剂、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强化实施心力衰竭“金三角”治疗方案、干预硝酸酯类药物重复应用、倡导遵照优化药品说明书用药、关注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结论 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师应为临床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张谦;李岩;匡武;张彦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3例

    目的 探讨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方案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YMDD变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HBV-DNA YMDD变异患者6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证候总分[(5.12±0.87)分比(6.91 ±0.63)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8.36 ±4.95)U/L比(76.03±6.21)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1.29±4.45)U/L比(68.54±5.61)U/L]、DNA/copy[(13.20±4.7)×105比(0.248±6.2) ×10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方案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HBV-DNA YMDD变异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锦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2014年某院门急诊阿奇霉素制剂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4年包含阿奇霉素制剂的5 167张门急诊处方,并调查分析医院阿奇霉素制剂在门急诊中的使用情况.结果 门急诊阿奇霉素口服制剂及注射剂型处方使用率分别为98.95%和1.05%.12岁以下患者处方4 374张(84.65%),呼吸系统疾病处方4 546张(86.05%).结论 医院阿奇霉素制剂在门急诊以口服剂型为主,主要用于儿童及呼吸系统疾病,用法用量基本合理.

    作者:黄海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某院儿科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儿科门诊2013年开具的8 045张处方,分析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发生情况及其与患儿年龄、药物种类及医师职称级别间的关系.结果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处方为1 324张(16.46%),其中超药物适应证用药(32.33%%)和超剂量用药(29.08%)是常见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忽略用药禁忌证用药(0.14%)少见;幼儿(32.62%)、新生儿(28.16%)和婴儿(26.02%)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学龄儿童发生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5.06%)低;不同种类的药物发生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不同,其中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25.08%)高,消化系统用药(7.94%)、营养保健药(7.27%)和激素类药物(6.97%)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新生儿、婴儿、幼儿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较高;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师应对处于上述年龄段的新生儿用药予以重视,医药厂商也应加强对上述年龄段患儿用药情况的收集、整理工作,努力完善说明书内容,以尽量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冯锦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45例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托洛尔、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血浆脑利钠肽(BNP)含量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雪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方法 调查分析417名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结果 我国医药学科研工作人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普遍不足且不够全面,近20%的被调查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约50%的被调查者不愿对学术不端行为承担责任.结论 要改善我国目前学术风气不正的现状,应加强高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改变当前的学术机制和晋升体系,同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

    作者:晏妮;李劲;胡晓霖;冷怀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协同创新体系中医药类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及有效性评价

    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是衡量医药类高校协同创新体系有效性的核心指标,而科研团队知识增量则是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关键.故构建一个有效且完善的知识服务平台来服务于科研团队的知识增量至关重要.该文在系统分析协同创新体系中医药类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增量、知识服务平台的要素、关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服务于科研团队知识增量的知识服务平台模型,提出知识增量与知识服务平台总体服务质量呈正相关,并引入语言加权析取算子(LWD)和语言有序加权平均算子(LOWA)构造了知识服务平台有效性的评价算法.

    作者:章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影响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医院异位妊娠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用1 mg/kg甲氨蝶呤分3次间隔24 h肌肉注射;对照组患者采用1 mg/kg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增加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2.22%,对照组治愈率为80.0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包块大残径≤5 cm者治愈率为84.91%,显著高于包块大残径>5 cm者的75.68%(P<0.05).血β-HCG≤10 ng/mL者的治愈率为85.96%,显著高于>10ng/mL者的66.67%(P<0.05).不同停经天数、不同年龄、盆腔积液的有无及是否有阴道流血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块大残径、停经天数及血β-HCG对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停经天数是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失败的保护因素;包决大残径>5 cm及血β-HCG≤10 ng/mL是增加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包决大残径大小以及血β-HCG水平是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不同剂量卡莫氟联合放疗对直肠癌手术效果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卡莫氟联合放疗对直肠癌手术的效果影响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2例.3组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莫氟化疗后进行手术治疗并配合相关护理.A,B,C组予卡莫氟总剂量分别为300 mg/d,450 mg/d和600 mg/d.结果 C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77.27%,明显高于A组的45.45% (P<0.05);且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A组的27.27%(P<0.05).随诊12个月,C组卡氏评分(KPS)明显高于同期A组和B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其他组无明显增加(P>0.05).C组肿瘤1年复发率为9.09%,明显高于A组的36.36%及B组的27.27% (P <0.05).结论 600 mg/d剂量卡莫氟联合放疗用于直肠癌术前辅助治疗,可有助于保证手术效果,有效降低复发率,配合护理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随用药剂量增加,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多,耐受性较好.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癥瘕贴膏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

    目的 探讨癥瘕贴膏与中药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选用常规西药配合癥瘕贴膏与中药口服,对照组患者单纯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 (P <0.05).治疗组治愈平均时间为(14.6±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8±2.7)d(P<0.05).随访2~6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 (P<0.05).结论 中药贴膏外敷与中药口服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有效,且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刘进满;郭丽;王展;陈硕;刘翠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3例,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埃索美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38例加用康复新液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均好转,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平军;罗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脱氢表雄酮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59例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人工周期促排卵疗法联合脱氢表雄酮(DHEA)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产科收治的121例DOR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乙烯雌酚联合安宫黄体酮人工周期促排卵疗法,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服DHEA片,每日3次,每次25 mg,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患者激素水平与窦卵泡计数(AFC),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受孕率.结果 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双侧卵巢AF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胃部不适、乳房胀痛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个月内,治疗组妊娠率为25.42%,与对照组的12.9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OR不孕症患者在人工周期疗法基础上联合口服DHEA能明显降低FSH水平,改善卵巢功能储备,有一定助孕功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腹腔镜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8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妇科腹腔镜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患者,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防治,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防治.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50%(x2=11.27,P<0.05),且观察组患者DVT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APTF)、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与对照组的5.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97).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同时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段小平;卢红;胡艳荣;丁楠;樊嘉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