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肠道准备制剂

倪角角;张小仙;高锦莲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护理
摘要:目的:比较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和大承气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180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对照法分为2 组,观察组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对照组口服大承气汤.结果:2 组均能达到肠道准备清洁标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 组不良反应及耐受度比较差异明显,大承气汤口感较差,易引起恶心、呕吐、腹胀,患者耐受性差.结论:健胃清肠合剂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清洁度高,患者耐受度好,易推广使用.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温肾胶囊联合盐酸曲唑酮治疗抑郁症伴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温肾胶囊联合盐酸曲唑酮治疗抑郁症伴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揭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理论、治疗优势,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和温肾胶囊的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的抑郁症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曲唑酮口服,50~150 mg/ 次,1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肾胶囊6 粒/ 次,早晚口服,连续观察8周,在治疗开始后第0、1、2、4、8 周记录病情变化.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勃起ED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勃起功能评分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T 浓度均升高,E2、LH、PRL 浓度降低;而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性激素中睾酮T,雌二醇E2、催乳素PRL 浓度改变尤其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于LH 两组浓度均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肾胶囊合并盐酸曲唑酮治疗抑郁症伴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曲唑酮组.

    作者:彭晓明;陈林庆;张震文;郭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制定长期培训目标和3 年培训计划.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技能操作规程>自制中医护理技能问卷调查表,对全院361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中医基础知识、常规操作、辨证施护、教育与培训能力)、开放式问题3 个方面25 个问题,调查完毕后将资料输入Excel 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 检验、方差分析和q 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361 份,回收357 份.中医基础知识、常规操作、辨证施护、教育与培训能力,不同毕业院校、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科室、不同工龄的护理人员存在差异,学历、职称越高,中医技术操作掌握程度越高,而基本理论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临床应用不够广泛.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提高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健康需要,提高满意度.

    作者:郭秀珍;高雪华;张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裴氏黄白散治疗易瑞沙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裴氏黄白散外敷治疗易瑞沙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口服易瑞沙治疗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非小细胞肺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 例.观察组采用裴氏黄白散外敷,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皮炎平)涂擦,观察2 组皮肤反应在第7 天、第14 天和第28 天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第7天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78.1%,较对照组略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第14 天和第28 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第14 天和第28 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1.3%、84.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裴氏黄白散外敷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

    作者:邱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复方甘肃丹参滴丸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甘肃丹参滴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丹酚酸B 和迷迭香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1 h/次.结论:该提取条件为确定复方甘肃丹参滴丸的提取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罗西湘;马潇;宋平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阶梯疗法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对近年来阶梯疗法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运用进行综述,发现由于对该病进展过程中的干预和控制手段缺乏,且临床治疗方法比较混乱,终导致关节功能丧失,因此对膝骨性关节炎进行个体化、综合、阶梯治疗是目前较好的疗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雷斌;宋敏;刘宗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骨刺消巴布剂对兔膝骨性关节炎IL-1β和TNF-α 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刺消巴布剂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β 和TNF-α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 只,随机分为骨刺消巴布剂组(A 组),奇正消痛贴组(B 组),空白对照组(C 组),正常组(D 组).A、B、C 组通过改良经典的Videman 固定法制备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A、B 组外敷相应药物,C、D组不做任何处理,于造模成功后第1 天和药物治疗后第5 周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 含量.结果:造模后A、B、C组IL-1 β和TNF-α 与D组比较显著高表达(P<0.01),而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5 周后,A 组、B 组与C 组比较,IL-1β 和TNF-α 含量下降(P<0.05),C 组IL-1 β 和TNF-α 表达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刺消巴布剂可能通过降低关节液IL-1β 和TNF-α 的含量,对膝骨性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赵军;邢涛;董林;魏国俊;雷宁波;王志勇;徐玉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颈复康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蜡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上注重蜡疗的护理方法和程序,能提高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淑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

    目的:了解护理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调查整理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 月期间住院患者病历,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护理管理的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未进行管理,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部位分布情况比较,未经管理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显著高于护理管理患者(P<0.05).结论: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代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甘肃乌拉尔甘草野生与栽培品内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目的:通过对甘肃乌拉尔甘草野生与栽培品内生菌的分离,对甘草同属不同品种内生菌的优势菌种进行初步鉴定,比较二者的生理活性差异.方法:采用NA、PDA培养基对甘草野生与栽培品内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以分离频率比较判断各自优势菌种.结果:野生甘草分离到内生细菌65 株,内生真菌7 株,优势菌种为青霉菌属和曲霉属;栽培甘草分离到内生细菌54 株,内生真菌6 株,优势菌种为青霉菌属;野生与栽培甘草的内生真菌分属于6 个属,相同的有5 个属,不同的2个属为丝核菌属和木霉属.结论:野生与栽培甘草具有相趋同数量和种类的内生细菌与内生真菌,但二者内生真菌的菌属及优势菌种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邓毅;王艳;丁仁伟;杨志军;张艳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复芪止汗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复芪止汗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正常昆明种小鼠40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黄芪颗粒组和复芪止汗颗粒组,每组10 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测定胸腺、脾脏质量并计算出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法检测单核- 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法测定体液免疫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法测定细胞免疫功能;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NK 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法检测T 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复芪止汗颗粒可显著提高被环磷酰胺抑制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加;使血清溶血素水平增高;并能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脾脏T 淋巴细胞增殖、杀伤活性、T 细胞亚群数量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结论:复芪止汗颗粒能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作者:李新翔;李雪嫣;桂曼曼;张李峰;程卫东;胡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注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 模型组、A 低剂量组、A 中剂量组、A 高剂量组及B 模型组、B 低剂量组、B 中剂量组、B高剂量组9 组,每组8 只,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悬浊液(ZPS)法造SIRS 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及肠毒清口服液各剂量组分别给予NS 和不同浓度肠毒清口服液灌胃,连续3 天,2 次/ 天,末次给药后第3天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注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A、B 各组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略高于正常组;A、B 模型组与低、中、高剂量组各炎性因子无统计学意义;B 低、中、高剂量组的肺泡灌注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略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的肠毒清口服液可通过减轻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750 mg/kgZPS导致的SIRS 症状.

    作者:杨世霞;刘媛;陈进凡;田卫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两种肠道准备制剂

    目的:比较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和大承气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180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对照法分为2 组,观察组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对照组口服大承气汤.结果:2 组均能达到肠道准备清洁标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 组不良反应及耐受度比较差异明显,大承气汤口感较差,易引起恶心、呕吐、腹胀,患者耐受性差.结论:健胃清肠合剂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清洁度高,患者耐受度好,易推广使用.

    作者:倪角角;张小仙;高锦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辅行诀》引用仲景方剂考

    通检<辅行诀>全卷方剂数凡五十六首,其中共引用<伤寒杂病论>方二十二首.所引诸方,药味略有加减,为六朝医家运用仲景方剂正常现象,今世犹然.谨对二十二首方剂加以列举,并对<伤寒杂病论>以<汤液经法>为勤求博采之书略加考证.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析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从医院成本核算、内容,成本核算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几方面入手探讨护理部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施成本核算才能有效控制成本,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作者:刘春岩;张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儿童排铅咀嚼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儿童排铅咀嚼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儿童排铅咀嚼片中的沙棘、麦芽、土茯苓、菊花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胡芦巴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胡芦巴碱在50~30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7.16%,RSD 为1.94%.结论:本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儿童排铅咀嚼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闫旭;景明;陈晖;李炀;王晶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欠发达地区推广中医药防治职业病可行性浅析

    通过列举中医药防治职业病和职业相关性疾病研究结果、甘肃省发展中医药政策措施和现状,为欠发达地区推广中医药防治职业病提供参考.

    作者:马忠祥;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综合征46例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 例,治疗组予知柏地黄汤加味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1 剂/d.对照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2.5 mg,1次/d,谷维素20 mg口服,3次/d.2组均以1周为1 个疗程,连用2 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2.6%.2 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刘迎萍;柳树英;张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刘树华教授临床运用温胆汤举验

    刘树华教授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异病同治的方法,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眩晕、郁证、癫痫等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谨录临床验案以资验证.

    作者:李彦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究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作为一种技术和诊疗常规在临床推广.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32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 例,在骨科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予穴位艾灸治疗,对照组17 例予骨科常规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临床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凝血指标有改善作用,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作为一种可靠的临床诊疗常规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勇;李振宇;唐上德;李泽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信息化环境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实施初探

    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素质的培养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几方面对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探讨,提示信息环境下中医诊断教学模式需各环节配合才能达到佳效果.

    作者:马艳君;唐亚平;贾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