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患者满意度评定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中的应用设想

谭广山

关键词:患者满意度, 量表, 医院, 药师, 沟通
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满意度评定(CSR)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的应用,让患者评价药房药师的工作,从药师方面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介绍CSR量表及其应用的限制性因素,阐述CSR量表的设计、应用及评价,结合我国医疗实际,讨论其在医院药房中应用于患者同药师交流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CSR量表的应用,除了能反映患者的满意度外,还能用于分析药师的技术水平和个人沟通水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尝试在医院药房中应用CSR量表。结论 CSR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中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使其具有可行性。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剂与泡沫敷料预防引流管感染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减少引流管引起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腹部手术且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256例,分成泡沫敷料组和抗菌剂组,各128例。观察所有病例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及引流管中感染状况,并计算出两组非共同花费人均6 d的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皮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泡沫敷料组为24.22%,抗菌剂组为27.34%;引流管中的感染发生率,泡沫敷料组为7.03%,抗菌剂组为1.56%;两组患者人均6 d总费用泡沫敷料组为(212.23±15.68)元,远大于抗菌剂组的(86.34±14.37)元( P﹤0.05);换药间隔时间方面,泡沫敷料组显著长于抗菌剂组;在换药时患者难受度调查上,泡沫敷料组远低于抗菌剂组( P﹤0.05)。结论消毒引流管口宜采用抗菌剂,而置管部位换药、泡沫敷料可改善换药难受度,但使用抗菌剂则更经济。

    作者:刘燕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27例

    目的:观察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7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治疗,治疗组在使用美多芭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同时有适应证者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量表进行评分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7.04%和30.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两组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UPDRS )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但两组治疗后UPDR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14,P﹥0.05)。结论美多芭及普拉克索可能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治疗均有效,但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较单用美多芭无明显差异。

    作者:蒋玲;刘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SHEL模式用于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安全管理中差错分析

    目的:通过SHEL ( soft hard environment litigant )模式对药房自动化设备与传统药品管理模式相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减少全自动口服摆药机药品发放差错,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住院部药房全自动口服摆药机单剂量发放药品的差错68例,针对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药品发放差错的因素进行分类,应用SHEL模式综合评价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结果 SHEL模式对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药品发放差错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改进后,住院药房药品发放差错数发生率降低了78.57%(χ2=8.526,P=0.036),提高了药品安全管理。结论运用SHEL模式能明确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安全管理中的缺陷,找出解决方案,提高药房自动化管理水平。

    作者:欧燕;张淑兰;甘永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在数据库检索“环孢素”“环孢素A”“作用机制”“外用制剂”等关键词,查阅近10年的研究文献,并就环孢素A滴眼液的研究历史、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环孢素A滴眼液的上市药物为RestasisTM;其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包括免疫抑制、抗细胞凋亡、增加杯状细胞密度和黏蛋白分泌水平及增加眼泪流量等;其临床长期用药安全有效,无全身性不良反应,能明显改善干眼症的不适症状。结论环孢素A滴眼液外用制剂治疗干眼症,具有多种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可以长期使用。

    作者:曾洁;周渝姣;张传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保妇康泡沫剂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保妇康泡沫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莪术油和冰片进行定性鉴别;用气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Elite Wax柱(30 m ×0.32 mm,0.25μm ),FID检测器,按柱温程序升温。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无干扰;冰片质量浓度在0.2920~2.9520 g/L范围内与冰片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冰片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为1.18%( 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控制保妇康泡沫剂质量。

    作者:张志勇;鲍家科;茅向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术后镇痛63例

    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愿要求行人工无痛人流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特点,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观察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安全性好,围术期的全面护理有助于维持丙泊酚麻醉效果,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丽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 )的效果和并发症,并探讨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R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应用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平均红细胞沉降率(ESR)、C蛋白反应(CRP)、类风湿因子(RF),平均晨僵、握力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4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0%( 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2.21±0.08)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0.10)h ( P﹤0.05);观察组治疗后握力为(12.85±0.41)kPa,高于对照组的(10.69±0.58)kPa ( 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ESR,CRP,RF滴度分别为(24.36±0.93)mm/h,(11.22±0.48)mg/L,11.53±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8.71±1.48)mm/h,(13.15±0.50)mg/L,14.07±0.68( 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RA疗效显著,患者的症状和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合理的护理措施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

    作者:谢功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药师干预策略

    目的: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方法从社会人口特征、药物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探讨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找到药师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法。结果与结论有效地实施肺结核控制策略,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控制肺结核流行。

    作者:邓海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双心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40例

    目的:观察双心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均观察患者症状及检测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用药2周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及心电图ST-T改变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双心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凡叶;牛芳桥;王云;李小莹;丁小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维吾尔药指甲花和凤仙花的定性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指甲花和凤仙花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法,观察其主要特征化合物的差别。结果所建立的TLC法可初步鉴别指甲花和凤仙花;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指甲花和凤仙花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各有其特异性。结论 TLC法快速,HPLC法准确,为维吾尔药指甲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鉴别依据。

    作者:刘涵;王金芳;高增平;史家文;石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胶囊中熊果酸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六味地黄胶囊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5%醋酸铵溶液(67:12:2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熊果酸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1.041~5.204μg,r=0.9999( 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1%,RSD=0.36%( 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六味地黄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桂梅;钟秀华;马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415例介入治疗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介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剔除原有感染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同时实施干预管理。结果监测患者415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7例,使用率6.51%;用药天数1~7 d,平均1.78 d;使用频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头孢西丁、青霉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拉定。结论介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比较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选取不正确等情况,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了解,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王怡苹;秦侃;汪永宏;范鲁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舒芬太尼用于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125例,患儿在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L/k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依次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期间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后各时间点患儿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术后患儿平均呼吸恢复时间为(4.9±1.1)min,平均拔管时间为(7.8±1.1)min,躁动评分为(1.2±0.3)分。125例患儿拔管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舒芬太尼诱导麻醉过程中结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以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和麻醉安全性。

    作者:吴若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参银复智制剂中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检测

    目的:寻找从参银复智制剂组方君药银杏叶中提取、分离、检测有效成分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 A,B,C的快速简便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柱(50 mm ×2.1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25:5:70),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ELSD )。银杏叶采用7倍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 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加3倍量水使沉淀,过滤,滤液分别上大孔吸附树酯D101,AB-8,D201及聚酰胺树脂,考察洗脱剂的浓度和用量。结果选择聚酰胺树脂,2倍水洗后,用2~3倍树脂床体积的1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检测含量,银杏萜类内酯的含量都在35%以上,有效部位得率在90%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为银杏叶中内酯类物质的提取、分离、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琳;朱缨;吴纪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药物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 HCV )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感染病毒后,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也可伴有低热或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清中抗-HCV及HCV-RNA阳性。如果HCV-RNA阳性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均应规范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若能引入蛋白酶抑制剂则可获得更佳的疗效。该文对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秀池;肖召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其并发症78例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眼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缺血型CRVO患者78例(78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及黄斑水肿(ME)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时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治疗前( P﹤0.05),且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时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ME消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可改善缺血型CRVO患者的视力,促进视网膜出血及渗出液明显吸收和ME的消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艳;蒋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45例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沙眼衣原体(CT)或解脲支原体(UU)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 CT和 UU的株数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清除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 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 P﹤0.05)。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疗效确切,病原菌清除率较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滕秀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1045例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2012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马鞍山市2012年1月至12月收集的1045例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所占比例高。结论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侯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超声指导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尿道嵌顿结石30例

    目的:探讨超声对后尿道嵌顿结石治疗的指导作用,以及后尿道嵌顿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有效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后尿道嵌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行会阴部定位体外碎石,26例经尿道将结石推回膀胱后行下腹B超定位膀胱结石体外碎石。结果26例患者体外碎石1~2次后结石粉碎、排净,患者配合良好,体位舒适,无痛感和明显不适。4例行会阴部定位碎石患者中,2例1次将结石粉碎、排净;另2例不能很好地配合,体位不舒适,有明显痛感和不适,要求停止治疗,改由经尿道将结石推回膀胱后下腹部定位碎石,1次结石粉碎排净。结论对于后尿道嵌顿结石,将结石推回膀胱后行下腹部定位膀胱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方法便捷,患者舒适、安全、疗效好,优于经会阴部定位体外碎石。

    作者:白兰平;张灿晶;张晓明;陈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应用TAC化疗方案59例

    目的:探讨TAC方案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在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前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进行辅助化疗后进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治疗组应用TAC方案,对照组应用CEF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保乳手术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7%( P﹤0.05);治疗组保乳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9%( P﹤0.05);两组患者对两种化疗方案耐受性均较好,使用TAC方案的消化系统毒性、神经毒性及生殖系统毒性与使用CE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液毒性、心脏毒性、皮肤黏膜损伤等方面TAC方案不良反应高于CEF方案( P﹤0.05),但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结论两种术前辅助化疗方案对于Ⅱ期、Ⅲ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均有良好的效果,但TAC方案,相对于CEF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手术的远期美容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赵倩;朱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