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春;钟红发;刘宁;钟鸣亮;卢志军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185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组(耳压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2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给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护理。耳压组患者采用耳穴贴压以缓解疼痛。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定疼痛程度。观察2组患者术后72小时内伤口疼痛程度、止痛药使用情况、首次肛门排气平均时间等,并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耳穴贴压护理法在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及缩短疼痛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结论:耳穴贴压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减少止痛药使用,并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肛门排气,能使患者提早进食,加快术后恢复,进而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唐秀琴;王芳;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组及恩替卡韦单药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检测肝功能、HBV-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好转、HBV-DNA水平下降,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在抗纤维化程度方面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作者:闫雪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分析近年相关文献,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护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加强患者对该病的认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魏焕能;朱建坤;王秋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潘星宇老师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为热、湿、痰、瘀4方面,面部可划分为上、中、下3部,与上、中、下三焦脏腑相对应,从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湿热毒瘀证、血瘀痰凝证等4种证型辨证论治痤疮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马景和;张海玉;潘星宇(指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结合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回顾性分析部分文献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院临床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于部分不良反应的报告病例中。结论: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提高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可减少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予常规及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同时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达95.00%,对照组72.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高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辅助治疗对中医骨伤病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机理。方法:对骨伤科择期手术患者368例于手术前3~5天实施自体采血400 mL左右备术中术后回输,采血前后检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出血量大于400 mL,自体血回输后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均较采血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体输血技术安全、经济、效果显著。
作者:贾福苏;陈进凡;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术消痞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予自拟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0.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MOT与SS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MOT含量明显上升(P<0.05),SS含量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机体恢复,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MOT与SS含量有关,从而改善胃肠动力。
作者:马天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的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FE低、中、高剂量组,β-雌二醇组6组,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90天。脱钙完成后将股骨近端沿矢状面切开,制成常规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骨小梁结构;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机,支点跨距18 mm,加载速度2 mm/min,分别从载荷-变形曲线和应力-变形曲线上获得结构力学参数和材料力学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骨小梁出现断裂、间隙增宽、数量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骨组织形态明显改善,以TFE高剂量组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股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均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FE低、中、高剂量组及β-雌二醇组生物力学各项指标均上升或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E可改善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李晶;宋敏;罗晓;谢兴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参附注射液(SFI)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M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扩增DC,在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SFI(终浓度分别为:低浓度9.38 mg/mL;中浓度37.50、75 mg/mL;高浓度150、300 mg/mL生药浓度)、GM-CSF/IL-4及不同浓度SFI联合细胞因子,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细胞功能的变化,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单用SFI不能诱导CML细胞分化为DC;细胞因子诱导的CML-DC存在表型及功能障碍;而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添加SFI,对CML-DC有促进成熟和抑制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添加高浓度SFI可抑制DC的生长甚至导致细胞死亡,添加中浓度SFI能获得较多成熟CML-DC,可提高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可改善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IL-12的含量。结论:适当浓度的SFI可影响CML-DC的分化和成熟,并可改变DC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增强其功能;SFI佳诱导浓度为75 mg/mL,且75 mg/mL SFI与GM-CSF/IL-4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作者:任莉莉;问明;季静;臧爱民;宋子正;徐妍;李芳;魏影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酸性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复方萆薢汤组(n=24)与别嘌呤醇组(n=22)。复方萆薢汤组予复方萆薢汤治疗,别嘌呤醇组予别嘌呤醇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于采血前24小时留取2组患者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定量。结果:复方萆薢汤组患者血清UA、BUN、Cr水平改善明显(P<0.05),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P<0.05);复方萆薢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L-FABP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萆薢汤能提高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苏筠霞;徐筠;苏建平;李建华;刘明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新制度对医院管理的新要求、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内容、新制度下作业成本法在医院运用的SWOT分析、作业成本法的运用适应新制度的要求4方面入手就新制度下公立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全成本核算,并运用创新手段与模式提升成本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思考。
作者:张欣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恢复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西医规范化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加西医规范化治疗中风恢复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朱根福;叶譞斐;陈根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N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74)和对照组(n=76),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雷公藤多苷+二甲双胍治疗,疗程6个月。评价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血肌酐(Ccr)和血尿素氮(BUN)改善情况。结果:上述各指标治疗后2组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 hPG、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E、Ccr和BU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DN,能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含量,改善肾功能,并能从根本上改善血压和血糖指标。
作者:孙慧;李彩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通过对巴戟天的现代炮制方法、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化学及炮制药理等四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优选巴戟天佳炮制方法及工艺,规范巴戟天饮片生产,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况艳;周灿;廖莎;廖恒;高玉姣;陈娥;宋根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依存行为水平,通过干预评价患者依从性改善状况及血压控制情况,为进一步实施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干预前采用问卷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依存行为及血压值进行调查,确定干预方案并进行认知、用药、饮食、行为、血压监测等内容的干预措施。干预后再次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前依存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干预后依存行为处于高水平(P<0.05);干预后血压值较干预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干预可提高患者依存行为水平,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作者:韩春梅;王淑文;于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经后路肿瘤切除加后凸成形术并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经后路肿瘤切除术加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功能、融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Cobb角、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联合中药治疗对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陈荣春;钟红发;刘宁;钟鸣亮;卢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用于小儿腺样体手术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腺样体肥大小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低温等离子消融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1.7%和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儿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小儿LSa02与AHI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HI值明显降低,LSa02值明显升高(P<0.05),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小儿日常活动、社会互动、情感与症状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辅助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能提高疗效,减少创伤,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其疗效机制的发挥可能与改善呼吸参数有关。
作者:李智斌;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现状、医院薪酬体系建设和医院酬薪管理状况3方面入手,分析医院薪酬的分配制度、管理办法、激励约束机制和宏观调控体制等,指出医院薪酬制度的发展趋势为内在薪资与外在薪资的有机结合;薪资与工作绩效相互联系;专门人员薪资设计专门化;福利制度更加人性化;员工与参与工作考评以及薪资定价;薪资管理电算化以及网络化。
作者:顾洋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治疗与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在冠心病PCI治疗前、后,应用SDS、SAS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程度测评,用统计方法评价PCI术前、术后SDS和SAS积分变化的意义。结果:112例冠心病PCI治疗患者,术前焦虑者58例(51.79%)、抑郁者32例(28.57%),与术后1周焦虑者65例(58.04%)、抑郁者28例(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焦虑者76例(67.86%)与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焦虑患者22例(19.64%),较术前人数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患抑郁者36例(32.14%),与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抑郁者16例(14.29%),较术前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的冠脉介入治疗不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且随着术后病程的延长,抑郁、焦虑的程度会加重,从而影响冠心病PCI治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赵继胜;张永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