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33例

陈细香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 茵栀黄口服液, 更昔洛韦, 新生儿
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3例CMV肝炎患儿分为2组。2组均采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2支,3次/d。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常规使用其他保肝药物。结果: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谷草氨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等指标2组治疗后均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转阴率观察组为42.4%(14/33),对照组为30%(9/30),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巨细胞病毒DNA(CMV-DNA)转阴率观察组为66.7%(22/33),对照组为33.3%(10/3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CMV肝炎临床疗效显著,CMV-DNA转阴率高。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酒泉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低流行地区防控策略

    目的:分析酒泉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酒泉市报告的85例病例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泉市艾滋病病例报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地户籍病例增加明显;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1.18%;年龄小11岁,大74岁,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30~39岁年龄组人数多,占44.71%;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4∶1;职业分布方面,农民和农民工发病数较多,分别占16.47%和15.29%。结论:酒泉市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男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快;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必须针对本地特点采取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树立良好的知、信、行能力;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尤其要提高VCT和PITC服务;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随访管理,阻止二代传播等,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马巧君;于波;马晓春;李国强;杨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欢迎订购《常见病的中医特色综合疗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藏医药特色浅议

    简要阐述了藏医药特色,并将疾病新模式、现代人的健康时尚理念等与藏医药特色紧密联系,以说明人们普遍青睐藏医药的根本原由就是藏医药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因此藏医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藏医药自身特色是藏医药发展的生命和根本优势。

    作者:杨卓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

    目的:观察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2组均常规采用孟鲁司特、特布他林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止咳平喘汤,1剂/d。2组均治疗15天。观察2组止咳起效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71.8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止咳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咳平喘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冬梅;杨志华;刘晓霞;曹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王自立主任医师柔肝思想探悉

    王自立主任医师业医60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其治疗肝病从肝为柔脏出发,以顺应肝的生理特性,以养肝为第一要务,提出“治肝必柔肝,柔肝先养肝”的治疗大法,强调“养肝即是柔肝,柔肝便为疏肝”,临证之时以顾护肝之阴血为首要,形成了独特的柔肝思想。

    作者:王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化脂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脂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5例口服降脂中药,对照组55例采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疗法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TC、TG、LDL-C均下降,HDL-C上升,各项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脂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明显降低作用,对临床症状有良好的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龑;杨舒淳;吴芳;黄勇;严兴海;金正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胃苓汤治疗痤疮53例

    目的:观察胃苓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采用胃苓汤加味治疗,1剂/d,水煎分服;对照组49例采用西药维A酸乳膏治疗。2组均连用6周,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记录痤疮皮疹数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热除湿法治疗痤疮有良好疗效。

    作者:周荣;彭琪;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益肾逐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37例

    目的:观察益肾逐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逐瘀方,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24小时尿蛋白量。结果: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其中UAER、Uβ2-MG、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益肾逐瘀方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丁夏楠;许筠;苏建平;翟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分娩过程中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对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的影响,寻找更合理的产前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将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分娩过程中,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科学的疼痛教育能减轻孕产妇的心理负担,缓解产妇在分娩时的负性情绪,降低产时的疼痛感,减少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姚芸;陈慧;刁秀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百会、四神聪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对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手术结束通气功能良好后,A组患者针刺百会、四神聪,B组无特殊干预使之正常苏醒,观察2组苏醒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的警觉-镇静(OAA/S)评级、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针刺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AP、HR、R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穴有明显促醒作用,可以缩短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时间,并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春爱;张丽丽;周骁;贾国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40例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使用生理盐水漱口,4次/d,15 mL/次,30 min/次。观察组于生理盐水含漱结束后用西帕依固龈液漱口,4次/d,15 mL/次,30 min/次。2组连续用药10天。结果: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龈沟出血指数(SB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67.50%。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耀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1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中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下腹部腰部穴位埋线。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60.98%,对照组为37.71%,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0.7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显著。

    作者:贾天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蒲地兰颗粒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蒲地兰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黄芩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47∶53),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0.076~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71%(n=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林凤;魏国玲;康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敦煌产后方对产后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产妇服用敦煌产后方后,女性的产后健康水平。方法:将80例健康自然分娩初产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于分娩后3小时开始服食敦煌产后方,2次/d,共服1~7天。对照组40例服食生化颗粒。结果:产后恶露干净天数治疗组为(18.629±4.178)天,对照组为(23.146±4.617)天,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母乳喟养足够率治疗组为89.74%,对照组为73.68%,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产后身痛治疗组4例(10.26%),对照组8例(21.0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敦煌产后方可缩短产后恶露时间,增加泌乳量,减少产后身痛的发生。

    作者:彭凤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中药用药频次统计

    目的:归纳分析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用药频次及特点。方法:检索近10年来各类医学期刊,获取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各类方剂,统计方剂中不同中药的使用频次。结果:共有24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合计13类方剂(包括经方和个人经验方),共计91味中药,用药累积频数1333次。结论:柴胡疏肝散使用频;疏肝理气药用药占前15味药中的一半,占总药物中的百分比为37%,其次是补益药(17%)、活血药(11%)、清热药(7%)、消食药(7%)。

    作者:余钦;徐进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

    目的:探讨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2组采用降血压、抗凝、降血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府逐瘀汤,1剂/d,水煎分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会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头针加体针治疗眼外展神经麻痹30例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2组均给予药物常规治疗:甲钴胺0.5 mg/次,3次/d,口服;甲硫维生素B 4 mL/次,1次/d,肌肉注射;红花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头针加体针,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0天。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66.67%,对照组为48.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3.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视机检测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钴胺、甲硫维生素、红花注射液联合头针加体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白晶梅;晋梅;杨继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部队医院科研管理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新时期军队医院科研工作特点,对医院科研管理的影响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军队医院科研管理对策进行探讨,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医院科研管理的发展思路等观点,为军队医院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作者:贺家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16例干眼症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频数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116例干眼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型的频数特点,应用中医“整体观念”及“治未病”的理论,为从中医体质预防和治疗干眼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干眼症患者116例,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其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结果:干眼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次数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血瘀质>痰湿质。干眼症患者中医证型出现的频率次数依次为肝肾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湿热证>肺阴不足证。结论:干眼症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见于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与干眼症的病机基本一致,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干眼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樊小青;朱燕;姚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止血通明汤辅助治疗玻璃体出血121例

    目的:观察止血通明汤辅助治疗玻璃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1例,对照组92例。2组均给予肌肉注射碘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止血通明汤,1剂/d,水煎分服。2组均连续服药10天。结果:玻璃体出血吸收率治疗组为99.05%,对照组为77.1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4%,对照为7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止血通明汤辅助治疗玻璃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吸收率高。

    作者:吴国强;陈蔚柏;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