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有效性Meta分析

徐玉娥;肖正国;刘效栓;李喜香;乔莉;郑慧;姜玲艳;包强

关键词:急性软组织损伤, Meta分析, 三黄膏, 有效性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专业资料;时限为1979年1月至2012年9月;制定文献纳入标准,由2位评价员分别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8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OR=5.69,95%CI(3.00~10.78)]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黄膏可显著减轻疼痛、肿胀等炎症反应,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可能优于对照组,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尚需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欢迎订阅《西部中医药》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痛风颗粒冲剂治疗痛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冲剂对痛风患者血尿酸、血液流变及血脂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痛风颗粒冲剂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苯溴马隆和苏打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指标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对照组尿酸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血液流变和血脂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痛风颗粒冲剂可降低通风患者血尿酸、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作者:肖光辉;时永豪;何立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矩阵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Vs、Vm、RI及PI。结果:矩阵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Vs、Vm值,降低RI值,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作者:金钰钧;袁涛;张宝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分步针药理疗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步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针剂静脉输注(即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塞通等静脉输注治疗,治疗组给予针灸合并理疗加血塞通等静脉输注治疗,10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2.2%,治疗组为9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血沉、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均无显著变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分步针药理疗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血塞通注射粉针等静脉输注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嘉士健;嘉雁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有效性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专业资料;时限为1979年1月至2012年9月;制定文献纳入标准,由2位评价员分别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8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OR=5.69,95%CI(3.00~10.78)]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黄膏可显著减轻疼痛、肿胀等炎症反应,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可能优于对照组,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尚需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

    作者:徐玉娥;肖正国;刘效栓;李喜香;乔莉;郑慧;姜玲艳;包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集束化管理在急诊突发事件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将集束化管理运用于急诊突发事件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以提高急诊科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30起突发事件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发生的27起突发事件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抢救分区域、护士分层次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案。评价2种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医患满意度、护士到位及时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护士到位及时率、抢救成功率、医生及家属的满意度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提高。结论:集束化管理运用于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的实施中,可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有效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优化急救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戴珍娟;张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温阳补气联合左卡尼汀改善禁食期间痰湿证初探

    通过典型案例指出禁食疗法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超重/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但禁食期间人体易出现饥饿、乏力、头晕及反应迟钝等不适反应,限制了禁食疗法的临床应用,但根据禁食期间中医证型表现,结合禁食下能量代谢改变,使用温阳补气方联合左卡尼汀干预禁食,结果发现饥饿、倦怠乏力、头晕及反应迟钝等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饥饿耐受性显著提高。

    作者:张俊杰;孟君;柯斌;杨玉彬;石兰英;邱超平;秦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制剂类型、累及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为70.13%;>60岁患者不良反应构成高于其他年龄段,为39.93%;注射剂型不良反应占62.41%,高于其他剂型;常见累及系统是皮肤及黏膜。结论:注意不良反应的及时反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测,可有效减少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性。

    作者:卓新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藏药“桑蒂”抗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从“桑蒂”抗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以及“桑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免疫性肝损伤,治疗急、慢性肝损伤,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研究文献入手,归纳整理传统藏药“桑蒂”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桑蒂”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孟宪华;陈德道;张樱山;刘鸿雁;李智勤;拉毛卓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分析我院中药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

    目的:分析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合理使用中药及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份门诊中草药、中成药电子处方共96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包括不合理处方数398张,占抽查总处方的4.15%,其中中成药占2.41%,中草药占1.74%。主要表现为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有特殊要求未标识或注明、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等方面。结论:加强医师中医中药知识的培训,以规范开中药处方,提升药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

    作者:李瑞林;李洋;陈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银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银汤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影响。方法:将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其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行期、稳定期、退行期,每期30例,均以消银汤治疗,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加减,1剂/d。同时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人为对照。分别检测银屑病各期和健康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清中白介素18的含量。结果:经消银汤治疗后进行期、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退行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期患者之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低。结论:消银汤可降低血清中IL-18的水平,使银屑病患者免疫调节趋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沈雷鸣;殷洁;刘元林;肖海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方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及其量效相关性

    目的:通过单纯高脂血症喂养法诱导建立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模型),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血脂水平、主动脉管壁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高脂血症所致AS的防治作用及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12周的特制高脂饲料喂养,诱发鹌鹑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①经过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同时间点的检测,动态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模型动物血脂水平的影响;②通过肉眼与HE染色观察模型动物主动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AS动物模型建立。实验动物鹌鹑均成功复制了AS模型。动脉中可见明显的AS斑块,呈点状或片状乳白色隆起,多位于主动脉窦至主动脉弓段;对照组未见AS病变,内膜光滑且管壁弹性好。②补肾活血方对模型动物的影响。给药11周时,鹌鹑血清中补肾活血方大剂量组的CHOL、TG、LDL-C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5),且对TG作用更为明显;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HDL-C/LDL-C值比模型组高(P<0.05),而AI值较模型组低(P<0.05);补肾活血方中、小剂量组降血脂作用不明显(P>0.05);补肾活血方组血清的CHOL、TG、LDL-C含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在给药6周、8周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HDL-C、HDL-C/LDL-C值、AI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③AS斑块的形态学改变。对照组鹌鹑主动脉内膜光滑、完整,无细胞浸润;模型组内膜增厚,泡沫细胞丰富,平滑肌排列紊乱,内弹力板断裂,可见明显斑块;补肾活血方组和阳性组AS病变较轻,斑块形成范围较小。结论:补肾活血方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表现为降低血清TG、CHOL、LDL-C,略升高HDL-C;有较好的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S病变的进程。

    作者:李明秀;王毅;陈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安坤种子浓缩丸打光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安坤种子浓缩丸打光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基丸装量、包衣锅转速、滑石粉用量、停锅吹干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8(27)正交实验,以打光后丸剂含水量和外观为指标优选其打光工艺。结果:优选打光工艺为750 mL 45%乙醇,基丸装量40 kg/锅,糖衣锅转速30 r/min,滑石粉用量0.5 kg,停锅吹干时间20分钟。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控制安坤种子浓缩丸的质量。

    作者:詹文强;刘盈骅;刘高宏;王宝才;张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三甲中医院2010年住院患者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三甲中医院住院患者基本情况及病种构成、转归状况,为进一步推进医院今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录2010年1月至12月某三甲中医医院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严格按照ICD-10分类),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住院患者多的年龄段为46~60岁(30.32%);住院患者多的职业为农林渔牧业(34.65%);病种构成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4.02%),肌肉和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6.74%)以及循环系统疾病(14.19%);病种构成前10位的预后以治愈和好转为主。结论:根据患者特点及病种构成顺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到位,结合医院实际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同时提高其他专科的技术水平,促进医院整体均衡发展。

    作者:吴玮;黎媛媛;杨丽萍;郑慧;赵永强;王天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银花痛风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花痛风颗粒内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银花痛风颗粒(治疗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26例,采用苯溴马隆片、碳酸氢钠片(对照组)治疗26例,14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血尿酸、尿尿酸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7.5%、55.6%,对照组分别为33.3%、42.9%、28.6%。结论: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银花痛风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家林;裴瑞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筋针刺疗法研究

    从经筋针刺针具及针刺手法的研究入手分析,发现目前对经筋针刺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而对其治疗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指出如何用现代医学的知识解释经筋针刺的机理应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作者:吴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MEDLINE、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并按照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 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1058例DN患者。大部分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且样本含量小。“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提示阴性结果的试验可能未发表)及试验方法质量低下。 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可降低DN患者24小时尿蛋白、血尿素氮、甘油三酯,并且可改善DN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可降低早期DN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但不能降低临床期和晚期DN患者的血清肌酐和总胆固醇;③黄芪注射液降低早期 DN患者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的疗效与卡托普利相似;降低早期DN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的疗效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相似,但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肌酐的疗效不如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由于纳入试验方法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使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不足,有待进一步进行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作者:任芳;徐厚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PFNA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综合疗法。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分。结果: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优良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各型骨折治疗后优良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郑雨中;郑臣校;曾远;苏培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TNF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其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血清TNF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并探讨TNF与血瘀证、痰湿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入选170例DN Ⅲ、Ⅳ及Ⅴ期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UAlb)及血清肌酐等指标,并采用MDRD计算公式计算血瘀证、痰湿证、血瘀兼痰湿证、无血瘀痰湿证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各组TNF值变化情况。结果:①血清TNF随DN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Ⅴ期TNF高于Ⅲ期、Ⅳ期(P<0.01,P<0.05),Ⅳ期高于Ⅲ期(P<0.01)。②血清TNF与UAlb呈正相关(r=0.272,P=0.000),与GRF呈负相关(r=-0.455,P=0.000)。③随着血瘀证、痰湿证的发生,TNF逐渐升高,血瘀兼痰湿证组高。结论:血清TNF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与其肾脏损害程度一致;中医的痰湿、血瘀与TNF有关。

    作者:杨华;曾娟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虚邪”源流

    从“虚邪”命名、“虚邪”致病特点以及“虚邪”概念的演进3方面入手探讨《黄帝内经》中“虚邪”概念的形成有其较为复杂的认识背景,其与“虚风”一词密切相关,指出“虚邪”派生于“虚风”,有较强致病力,常与异常气候变化有关,这与《难经》的认识不同;后世医家在运用其概念时,含义又有了延伸;中医学概念常随时代变迁,在学习或者运用相关概念时应当注意其中的变革,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作者:王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