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胸痹”理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杨建新;王春晓;胡晓兰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胸痹, 经验
摘要:从症状、病机及辨寒热,分型以论治;辨兼夹,正本以澄源入手,根据仲景胸痹理论的实质,结合验案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三年化疫”理论探讨百日咳发病与前期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百日咳发病与前期(1~3年前)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北京地区1970-2004年35年的气象资料和百日咳发病资料,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从1年前、2年前、3年前3个不同时间维度,建立百日咳发病的气象预警模型.结果:1)百日咳发病与前期(1~3年前)气象因素具有相关性,其中关系密切的气象因素是1~3年前的平均相对湿度;2)利用前期气象因素皆可成功建立百日咳发病的预测模型,以1年前气象因素建模的预测效果佳.结论:1~3年前的气候可能会影响某些传染病的发病,今后对传染病发病的研究应注意考虑前期的气象变化.

    作者:张轩;贺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型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分别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单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SDS评分及单项症状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杨德富;曹理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藏药配合中医火龙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藏药配合中医火龙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藏药与火龙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火龙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配合中医火龙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火龙疗法.

    作者:莫生祥;莫庆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论中医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策略

    以文化负载词为研究对象,就中医文献中出现的此类词汇进行了界定及分门别类,并基于不同分类开展了相关翻译策略的探讨,以求补偿语义空缺,助力中医文化的高效传播.

    作者:冉亚周;路媛;姚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运用“胸痹”理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从症状、病机及辨寒热,分型以论治;辨兼夹,正本以澄源入手,根据仲景胸痹理论的实质,结合验案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建新;王春晓;胡晓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服用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中脾肾阳虚型亚组(31例)联合服用生血Ⅰ号合剂,脾肾阴虚型亚组(30例)联合服用生血Ⅱ号合剂;对照组联合服用复方皂矾丸.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计数仅Hb、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而治疗组WBC、Hb、PLT、ANC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出血分级减轻优于对照组(P<0.01);痤疮、毛发增多、发音变粗、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具有健脾补肾活血作用的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优于复方皂矾丸联合小剂量雄激素.

    作者:孙伟玲;陈海琳;周永明;胡明辉;朱文伟;鲍计章;王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病证结合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从中、西医角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理机制、中医证型进行概述,指出西医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引起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关系密切,中医则认为由痰湿困脾引起,两者关系密切.

    作者:康学东;张瀚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急性咽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西药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子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观察患者咽喉部瘙痒、干咳、咽痛、咽部红肿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瘙痒、干咳、咽痛、咽部红肿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且胶囊制剂服用方便,依从性更高.

    作者:柴守范;郭腾飞;冯学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推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2组各18例.治疗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照组注射鲑降钙素同时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 4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BALP和BGP值均改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仙灵骨葆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段压缩性骨折疗效优于鲑降钙素加碳酸钙D3.

    作者:王一强;史鹏亮;张玉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析中医院中医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

    中医诊疗过程中存在较多医院感染因素,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和标准,针对不同治疗方法和诊疗器具,提出感染防控措施,对预防中医诊疗行为造成的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世萍;马忠祥;程麦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苍柏祛痛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黄柏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苍柏祛痛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黄柏碱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色谱柱:Waters XSELECT CSH-C18 (4.6mm× 150mm,5.0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4 nm.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建立盐酸小檗碱与盐酸黄柏碱之间的校正因子,计算盐酸黄柏碱的含量.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次多评法测定苍柏祛痛胶囊中盐酸黄柏碱的含量,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批药品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和外标法测定值间无显著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结论:用一测多评法对苍柏祛痛胶囊进行质量控制是可行的、准确的.

    作者:刘鸿雁;吴晶;刘丽娜;袁文珺;吴丹枫;贾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战略研究

    从医院内审现状、增加医院价值、适应医院规模发展3个方面阐述新医改大背景下医院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分析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为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对公立医院进行内部论证,当前医院如何推进内部审计战略转型提出几点思考.

    作者:胡雅杰;徐春梅;王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患者能力

    通过论述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患者能力的意义,分析当今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的状况,成立患者服务部,注重细节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

    作者:马郑萍;王永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

    目的:考察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性能,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提供选择依据.方法:以葛根总黄酮为筛选指标,考察AB-8、NKA和X-5三种大孔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结果:以AB-8树脂为吸附剂.佳分离条件为上样浓度:1 g/mL(按生药计算),流速:2~3 mL/min,70%乙醇为洗脱剂,用量为2.5BV,总黄酮得率76.22%.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总黄酮得率76.22%.结论:三种大孔吸附树脂相比较,以AB-8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佳吸附剂.

    作者:王海峰;张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家庭因素对临床护士焦虑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临床护士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兰州市某三甲医院514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焦虑得分情况与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是否与父母同住3个因素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护士的焦虑状况与护士的家庭因素有关,护理管理者可从临床护士尤其是高年资护士的家庭因素方面给予关心,以解决临床护士尤其是高年资护士的家庭忧虑,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甘培英;郭振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小儿外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应用,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433例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存在的缺陷数及缺陷率,比较护理质量考核平均分值、住院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讨论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结果:应用品管圈后存在缺陷率较前降低,护理质量考核结果、住院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将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有利于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婧婧;李尕梅;周雪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体内抗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观测给药小鼠在染菌后7天内的死亡率;体外抗菌用琼脂扩散实验和菌落计数法测定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大小.结果: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小鼠灌胃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后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45%和40%;正品金银花为40%;两者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死亡率的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抗菌实验测得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和正品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L和12.5 mg/mL.结论: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作者:高晓东;李雪萍;李永辉;张永东;杨凯;李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试论中医方剂中的相对剂量与绝对剂量

    从剂量的影响因素着手,结合理论和临床研究有关内容,对方剂剂量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进行探讨,认为方剂的剂量是一个整体概念,具有绝对和相对的两面性,两种不同状态各自彰显其本质特征,应当明确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以提高中医复方疗效为目的,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作者:卢振方;叶品良;沈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联合用药治疗原发型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红花黄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原发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子红花黄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7种中西药制剂联合治疗,为治疗组;同期健康的120名志愿者为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14年.结果:治疗第2周,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36.54±10.68)mmHg、舒张压(85.92±8.39) mmHg较治疗前收缩压(146.63±9.1 0) mmHg、舒张压(96.35±7.92)mmHg降低(P<0.05).治疗第4周,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24.28±11.49mmHg)、舒张压(82.34±8.84) mmHg较治疗前降低(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随访14年中,93.5%患者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结论:红花黄素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7种中西药制剂联合治疗原发型高血压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李绍平;潘剑;伏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西医+中医+心理治疗”诊疗模式的应用探讨

    对“西医+中医+心理治疗”三结合综合诊疗模式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对其进一步深化完善提供思路,指出经过近3年的实际运行,该模式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柏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