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贺娟
目的:通过观察新加糖肾康(TSK)对高糖环境培养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培养基为含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高糖组(30mmol/L D-葡萄糖)、空白血清对照组(30mmol/L D-葡萄糖+1 0%空白血清)、新加糖肾康低剂量组(30mmol/L D-葡萄糖+5% TSK药物血清)、新加糖肾康中剂量组(30mmol/L D-葡萄糖+10% TSK药物血清)、新加糖肾康高剂量组(30mmol/L D-葡萄糖+20% TSK药物血清).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Smad2、Smad3的表达.结果:HK-2细胞经高糖环境培养后TGF-β1、TGF-βR Ⅰ、TGF-βRⅡ、Smad2、Smad3的含量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新加TSK干预后其含量下降,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TSK能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Smads信号通路,具有防治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程涛;权卓;杨丽霞;田广芳;张定华;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药学实验教学现状,密切围绕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全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开发跨学科的综合药学专业实验综合实训项目,探讨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专业实验综合实训项目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构建“药学专业实践技能一体化”的实验课程体系.
作者:苏春梅;杨红;武佳;刘永红;姚金凤;谭桂莲;宋亚芳;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考察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性能,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提供选择依据.方法:以葛根总黄酮为筛选指标,考察AB-8、NKA和X-5三种大孔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结果:以AB-8树脂为吸附剂.佳分离条件为上样浓度:1 g/mL(按生药计算),流速:2~3 mL/min,70%乙醇为洗脱剂,用量为2.5BV,总黄酮得率76.22%.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总黄酮得率76.22%.结论:三种大孔吸附树脂相比较,以AB-8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佳吸附剂.
作者:王海峰;张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型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分别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单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SDS评分及单项症状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杨德富;曹理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服用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中脾肾阳虚型亚组(31例)联合服用生血Ⅰ号合剂,脾肾阴虚型亚组(30例)联合服用生血Ⅱ号合剂;对照组联合服用复方皂矾丸.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计数仅Hb、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而治疗组WBC、Hb、PLT、ANC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出血分级减轻优于对照组(P<0.01);痤疮、毛发增多、发音变粗、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具有健脾补肾活血作用的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优于复方皂矾丸联合小剂量雄激素.
作者:孙伟玲;陈海琳;周永明;胡明辉;朱文伟;鲍计章;王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红花黄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原发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子红花黄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7种中西药制剂联合治疗,为治疗组;同期健康的120名志愿者为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14年.结果:治疗第2周,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36.54±10.68)mmHg、舒张压(85.92±8.39) mmHg较治疗前收缩压(146.63±9.1 0) mmHg、舒张压(96.35±7.92)mmHg降低(P<0.05).治疗第4周,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24.28±11.49mmHg)、舒张压(82.34±8.84) mmHg较治疗前降低(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随访14年中,93.5%患者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结论:红花黄素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7种中西药制剂联合治疗原发型高血压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李绍平;潘剑;伏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修辞学视角、认知语言学视角和隐喻翻译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黄帝内经》隐喻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展望,以期为《黄帝内经》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作者:陈战;刘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就刚柔与敛散在定义、练习要点、表征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指出“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创立的一个继承与创新并茂的脉学体系,在继承传统脉诊的基础上,将信息丰富的脉象系统分化为25对脉象要素,刚柔与敛散是其中两对,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病因、病机、体质、个性等脉象体系中出现,临床应仔细辨识.
作者:刘呈祥;滕晶;齐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对“西医+中医+心理治疗”三结合综合诊疗模式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对其进一步深化完善提供思路,指出经过近3年的实际运行,该模式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柏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综合疗法,即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相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子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4周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 3例,有效1 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改善IBS临床症状,是治疗IBS的有效方法.
作者:寇媛;赵倩;闻新丽;杨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水平和对灾害护理的态度,找出欠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在未来灾害中的应急能力,使医院灾害护理教育科学、规范、快速发展.方法:参考有关文献、书籍自行设计灾害护理救援知识问卷,调查100名护理人员的灾害护理经验、灾害相关知识和对灾害的态度.结果:护理人员在灾害护理知识中现场救援得分高,而卫生防疫、信息沟通和分享、教育、备灾相对较低;有灾害救援相关经验知识水平得分高,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与知识水平无关;多数护理人员能够认识到灾害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且愿意参加实际灾害护理工作;同时激励护理人员愿意参加救援工作的主要因素是“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以及“能够体现自我价值”,而顾虑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水平有限”和“家庭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有待加强,护理人员有通过相关课程学习灾害护理相关知识的意愿且愿意参加实际的灾害护理救治工作,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灾害护理学的建设,不仅要对护理人员普及灾害护理基础知识,而且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以理论教学为辅,模拟现场演练为主,加强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认知,从而促进部队医院灾害护理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王淑娟;赵雅欣;冯文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中、西医角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理机制、中医证型进行概述,指出西医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引起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关系密切,中医则认为由痰湿困脾引起,两者关系密切.
作者:康学东;张瀚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癔症患者5 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 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选取内关、合谷、神门3穴进行穴位按摩,观察2组患者入组后1、2小时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干预1、2小时综合疗效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1、2小时效果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加快缓解急诊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常规治疗护理的辅助干预措施.
作者:王会芳;刘晓春;凌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临床护士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兰州市某三甲医院514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焦虑得分情况与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是否与父母同住3个因素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护士的焦虑状况与护士的家庭因素有关,护理管理者可从临床护士尤其是高年资护士的家庭因素方面给予关心,以解决临床护士尤其是高年资护士的家庭忧虑,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甘培英;郭振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介绍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药对的临床经验,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证明药对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李初谊;王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运用前后医疗质量及医疗费用变化,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基层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医疗费用控制的统计管理系统.方法:统计201 2年1 0月至2014年9月住院人次超过200例次的前5种疾病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数据,运用新标准中的统计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医保患者医疗质量和安全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医疗质量及医疗费用在实施新的统计标准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利用“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完成医疗统计信息,能促进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医疗费用.
作者:张丹;冯世林;姜新炯;高发旺;刘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对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 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等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7.6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51±0.72)分,低于对照组的(3.86±0.8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为(62.12±9.26)°,高于对照组的(53.26±8.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环境及舒适状况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能够有效缓解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韦芳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论述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患者能力的意义,分析当今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的状况,成立患者服务部,注重细节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
作者:马郑萍;王永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手法复位质量与腕关节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Colles骨折患者120例通过Frykman分型制定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并进行干预后,随访4~20月,通过影像学方法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桡骨短缩距离、关节内骨折移位及掌倾角、尺偏角;应用Lidstrom评分系统进行解剖评分,采用Gar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种评价标准的优良率.结果:干预后患者桡骨短缩距离为(1.62±0.34)mm,关节内骨折移位为(0.72±0.05)mm,掌倾角丢失为(0.69±3.45)°,尺偏角丢失为(6.32±2.87)°时腕关节功能恢复佳,低于桡骨短缩距离5mm,关节内骨折移位2mm,尺偏角丢失3°,掌倾角丢失9°的传统评价标准;Garland and Werley评价显示优良率为92.5%,与Lidstrom评价的优良率94.1 7%相当(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质量越高,则腕关节功能恢复越佳;但治疗过程中不强求绝对的解剖复位,要尽量达到关节面平整、桡骨短缩小于(2.89±0.87)mm、关节内骨折移位小于(1.72±0.56)mm、掌倾角丢失小于(8.78±3.63)°、尺偏角丢失小于(10.66±3.13)°的复位标准,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良,较传统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广.
作者:邓强;张彦军;张海清;赵继荣;赵宁;朱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介绍天水市中医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优势,指出小包装中药饮片虽然有利于保障饮片质量、易于存放、剂量准确、避免中药材浪费、提高调配准确率、普及中药知识、增进患者信任等,但存在价格上升、占用空间大、包装材料污染环境和部分药材、减弱了对中药饮片的鉴别能力、限制了特殊人群的病情随剂量增减的灵活性等不足之处.对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包装材料及包装袋上印制内容,节省药材和储存空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提出了想法和改进意见.
作者:薛晓红;郭鹂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