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评述

薛晓红;郭鹂

关键词:小包装中药饮片, 优势, 缺点, 建议
摘要:通过介绍天水市中医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优势,指出小包装中药饮片虽然有利于保障饮片质量、易于存放、剂量准确、避免中药材浪费、提高调配准确率、普及中药知识、增进患者信任等,但存在价格上升、占用空间大、包装材料污染环境和部分药材、减弱了对中药饮片的鉴别能力、限制了特殊人群的病情随剂量增减的灵活性等不足之处.对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包装材料及包装袋上印制内容,节省药材和储存空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提出了想法和改进意见.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磁珠贴压护理法对血液透析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穴磁珠贴压护理法对血液透析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系统(PSQI)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将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碍患者PSQI达12分及以上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室常规护理,同时应用耳穴磁珠贴压护理法进行护理,对照组仅采用血液透析室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提高,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耳穴磁珠贴压护理法有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作用.

    作者:李晓萍;张祖萍;马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综合疗法,即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相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子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4周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 3例,有效1 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改善IBS临床症状,是治疗IBS的有效方法.

    作者:寇媛;赵倩;闻新丽;杨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服用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中脾肾阳虚型亚组(31例)联合服用生血Ⅰ号合剂,脾肾阴虚型亚组(30例)联合服用生血Ⅱ号合剂;对照组联合服用复方皂矾丸.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计数仅Hb、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而治疗组WBC、Hb、PLT、ANC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出血分级减轻优于对照组(P<0.01);痤疮、毛发增多、发音变粗、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具有健脾补肾活血作用的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优于复方皂矾丸联合小剂量雄激素.

    作者:孙伟玲;陈海琳;周永明;胡明辉;朱文伟;鲍计章;王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联合用药治疗原发型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红花黄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原发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子红花黄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7种中西药制剂联合治疗,为治疗组;同期健康的120名志愿者为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14年.结果:治疗第2周,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36.54±10.68)mmHg、舒张压(85.92±8.39) mmHg较治疗前收缩压(146.63±9.1 0) mmHg、舒张压(96.35±7.92)mmHg降低(P<0.05).治疗第4周,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24.28±11.49mmHg)、舒张压(82.34±8.84) mmHg较治疗前降低(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随访14年中,93.5%患者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结论:红花黄素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7种中西药制剂联合治疗原发型高血压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李绍平;潘剑;伏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推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2组各18例.治疗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照组注射鲑降钙素同时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 4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BALP和BGP值均改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仙灵骨葆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段压缩性骨折疗效优于鲑降钙素加碳酸钙D3.

    作者:王一强;史鹏亮;张玉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三年化疫”理论探讨百日咳发病与前期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百日咳发病与前期(1~3年前)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北京地区1970-2004年35年的气象资料和百日咳发病资料,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从1年前、2年前、3年前3个不同时间维度,建立百日咳发病的气象预警模型.结果:1)百日咳发病与前期(1~3年前)气象因素具有相关性,其中关系密切的气象因素是1~3年前的平均相对湿度;2)利用前期气象因素皆可成功建立百日咳发病的预测模型,以1年前气象因素建模的预测效果佳.结论:1~3年前的气候可能会影响某些传染病的发病,今后对传染病发病的研究应注意考虑前期的气象变化.

    作者:张轩;贺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黄龙咳喘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黄龙咳喘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患者4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 5例,口服黄龙咳喘胶囊治疗;对照组1 05例口服益肺胶囊治疗,10天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符合方案数据集(PPS)患者控显率分别为试验组19.48%,对照组12.8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87.01%,对照组76.2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全数据分析集(FAS)患者控显率分别为试验组19.17%,对照组12.38%,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6.90%,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龙咳喘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安全、有效.

    作者:王洋;韩玲爱;王永兴;王琼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跌打巴布剂复合基质的优选研究

    目的:优选跌打巴布剂的复合型基质,确定适合于跌打巴布剂的佳成型工艺.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感官考察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基质优选试验设计及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卡波姆、聚丙烯酸钠、三氯化铝、明胶、聚乙烯醇、高岭土等基质的配比用量.结果:优选的基质配方卡波姆∶聚丙烯酸钠∶高岭土∶三氯化铝∶酒石酸∶甘油∶丙二醇∶乙醇为0.25∶3∶0.8∶0.25∶0.1∶25∶7∶10;含药成型工艺佳比例基质∶药物∶薄荷油∶樟脑为2.2∶1∶0.1∶0.1.结论:该成型工艺配方稳定、可行.

    作者:黄小鸥;梁国成;陈舒茵;黄燕琼;韦瑀龙;陈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体内抗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观测给药小鼠在染菌后7天内的死亡率;体外抗菌用琼脂扩散实验和菌落计数法测定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大小.结果: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小鼠灌胃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后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45%和40%;正品金银花为40%;两者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死亡率的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抗菌实验测得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和正品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L和12.5 mg/mL.结论: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作者:高晓东;李雪萍;李永辉;张永东;杨凯;李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司揣内外”理论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应用中医诊断基础理论“司揣内外”的方法,结合脏腑辨证论治,在“司内揣外”及“司外揣内”思想体系的指导下,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主张心身同治,愈后防复的治疗观念,以期指导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治疗.

    作者:杨志华;马融;张喜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以紫葛解肌汤为例探讨中医方剂英译的方法与技巧

    以柴葛解肌汤为例探讨中医方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出通过举例、说明等方法,将不同翻译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方剂翻译的实践中去,保障中医方剂翻译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以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进一步推动中医国际交流.

    作者:胡艳;徐海女;张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评述

    通过介绍天水市中医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优势,指出小包装中药饮片虽然有利于保障饮片质量、易于存放、剂量准确、避免中药材浪费、提高调配准确率、普及中药知识、增进患者信任等,但存在价格上升、占用空间大、包装材料污染环境和部分药材、减弱了对中药饮片的鉴别能力、限制了特殊人群的病情随剂量增减的灵活性等不足之处.对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包装材料及包装袋上印制内容,节省药材和储存空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提出了想法和改进意见.

    作者:薛晓红;郭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癔症患者5 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 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选取内关、合谷、神门3穴进行穴位按摩,观察2组患者入组后1、2小时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干预1、2小时综合疗效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1、2小时效果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加快缓解急诊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常规治疗护理的辅助干预措施.

    作者:王会芳;刘晓春;凌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西医+中医+心理治疗”诊疗模式的应用探讨

    对“西医+中医+心理治疗”三结合综合诊疗模式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对其进一步深化完善提供思路,指出经过近3年的实际运行,该模式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柏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急性咽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西药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子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观察患者咽喉部瘙痒、干咳、咽痛、咽部红肿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瘙痒、干咳、咽痛、咽部红肿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且胶囊制剂服用方便,依从性更高.

    作者:柴守范;郭腾飞;冯学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型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分别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单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SDS评分及单项症状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杨德富;曹理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开放式综合实训在三年制药学“专业实验”中的开发与应用

    通过药学实验教学现状,密切围绕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全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开发跨学科的综合药学专业实验综合实训项目,探讨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专业实验综合实训项目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构建“药学专业实践技能一体化”的实验课程体系.

    作者:苏春梅;杨红;武佳;刘永红;姚金凤;谭桂莲;宋亚芳;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朱砂安神丸治疗“惊悸不安状态”新探

    从古籍论疏和本方的现代研究出发,探讨齐向华教授应用朱砂安神丸在“心理学”层面的理解;并通过脉诊判断症状之间的突出与否,从而选择药物之间的配伍剂量,从“心理层面”的辨证应用可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俊男;齐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病证结合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从中、西医角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理机制、中医证型进行概述,指出西医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引起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关系密切,中医则认为由痰湿困脾引起,两者关系密切.

    作者:康学东;张瀚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论中医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策略

    以文化负载词为研究对象,就中医文献中出现的此类词汇进行了界定及分门别类,并基于不同分类开展了相关翻译策略的探讨,以求补偿语义空缺,助力中医文化的高效传播.

    作者:冉亚周;路媛;姚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