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淑萍;杨姒姚;邓志文;古伟明;杨洁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急性咽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西药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子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观察患者咽喉部瘙痒、干咳、咽痛、咽部红肿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瘙痒、干咳、咽痛、咽部红肿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且胶囊制剂服用方便,依从性更高.
作者:柴守范;郭腾飞;冯学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癔症患者5 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 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选取内关、合谷、神门3穴进行穴位按摩,观察2组患者入组后1、2小时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干预1、2小时综合疗效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1、2小时效果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加快缓解急诊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常规治疗护理的辅助干预措施.
作者:王会芳;刘晓春;凌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剂量的影响因素着手,结合理论和临床研究有关内容,对方剂剂量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进行探讨,认为方剂的剂量是一个整体概念,具有绝对和相对的两面性,两种不同状态各自彰显其本质特征,应当明确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以提高中医复方疗效为目的,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作者:卢振方;叶品良;沈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介绍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药对的临床经验,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证明药对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李初谊;王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运用前后医疗质量及医疗费用变化,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基层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医疗费用控制的统计管理系统.方法:统计201 2年1 0月至2014年9月住院人次超过200例次的前5种疾病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数据,运用新标准中的统计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医保患者医疗质量和安全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医疗质量及医疗费用在实施新的统计标准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利用“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完成医疗统计信息,能促进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医疗费用.
作者:张丹;冯世林;姜新炯;高发旺;刘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搜集整理蜂房的本草记载、现代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发现,蜂房具有药用历史悠久、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广泛等特点,指出蜂房性状鉴别的要点以及常见混伪品的鉴别要点.
作者:张晓明;李喜香;刘效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庆阳地区浅部真菌病的流行情况,提出预防措施,降低本地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702例患者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分析镜检阳性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发病特点.结果:483例镜检阳性患者中体癣、头癣、足癣发病例数居前3位,分别为1 03例(21.32%)、84例(17.39%)、82例(16.98%),共269例,占总病例数的55.69%,其次为甲真菌病、念珠菌病、手癣、股癣、花斑癣,分别为71例(14.70%)、54例(11.18%)、48例(9.94%)、26例(5.38%)、15例(3.11%).结论:庆阳地区浅部真菌病的病种以体癣、头癣、足癣多见,可能主要由猫犬等家畜感染引起.
作者:陆星宇;任雁威;张莲;唐承伟;张爱华;李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修辞学视角、认知语言学视角和隐喻翻译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黄帝内经》隐喻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展望,以期为《黄帝内经》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作者:陈战;刘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临床护士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兰州市某三甲医院514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焦虑得分情况与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是否与父母同住3个因素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护士的焦虑状况与护士的家庭因素有关,护理管理者可从临床护士尤其是高年资护士的家庭因素方面给予关心,以解决临床护士尤其是高年资护士的家庭忧虑,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甘培英;郭振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小儿外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应用,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433例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存在的缺陷数及缺陷率,比较护理质量考核平均分值、住院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讨论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结果:应用品管圈后存在缺陷率较前降低,护理质量考核结果、住院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将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有利于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婧婧;李尕梅;周雪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新加糖肾康(TSK)对高糖环境培养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培养基为含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高糖组(30mmol/L D-葡萄糖)、空白血清对照组(30mmol/L D-葡萄糖+1 0%空白血清)、新加糖肾康低剂量组(30mmol/L D-葡萄糖+5% TSK药物血清)、新加糖肾康中剂量组(30mmol/L D-葡萄糖+10% TSK药物血清)、新加糖肾康高剂量组(30mmol/L D-葡萄糖+20% TSK药物血清).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Smad2、Smad3的表达.结果:HK-2细胞经高糖环境培养后TGF-β1、TGF-βR Ⅰ、TGF-βRⅡ、Smad2、Smad3的含量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新加TSK干预后其含量下降,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TSK能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Smads信号通路,具有防治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程涛;权卓;杨丽霞;田广芳;张定华;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服用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中脾肾阳虚型亚组(31例)联合服用生血Ⅰ号合剂,脾肾阴虚型亚组(30例)联合服用生血Ⅱ号合剂;对照组联合服用复方皂矾丸.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计数仅Hb、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而治疗组WBC、Hb、PLT、ANC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出血分级减轻优于对照组(P<0.01);痤疮、毛发增多、发音变粗、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具有健脾补肾活血作用的生血合剂联合小剂量雄性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优于复方皂矾丸联合小剂量雄激素.
作者:孙伟玲;陈海琳;周永明;胡明辉;朱文伟;鲍计章;王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对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 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等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7.6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51±0.72)分,低于对照组的(3.86±0.8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为(62.12±9.26)°,高于对照组的(53.26±8.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环境及舒适状况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能够有效缓解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韦芳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考察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性能,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提供选择依据.方法:以葛根总黄酮为筛选指标,考察AB-8、NKA和X-5三种大孔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结果:以AB-8树脂为吸附剂.佳分离条件为上样浓度:1 g/mL(按生药计算),流速:2~3 mL/min,70%乙醇为洗脱剂,用量为2.5BV,总黄酮得率76.22%.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总黄酮得率76.22%.结论:三种大孔吸附树脂相比较,以AB-8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佳吸附剂.
作者:王海峰;张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应用中医诊断基础理论“司揣内外”的方法,结合脏腑辨证论治,在“司内揣外”及“司外揣内”思想体系的指导下,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主张心身同治,愈后防复的治疗观念,以期指导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治疗.
作者:杨志华;马融;张喜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药学实验教学现状,密切围绕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全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开发跨学科的综合药学专业实验综合实训项目,探讨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专业实验综合实训项目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构建“药学专业实践技能一体化”的实验课程体系.
作者:苏春梅;杨红;武佳;刘永红;姚金凤;谭桂莲;宋亚芳;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藏药配合中医火龙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藏药与火龙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火龙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配合中医火龙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火龙疗法.
作者:莫生祥;莫庆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型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分别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单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SDS评分及单项症状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杨德富;曹理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82例实施各种护理方法并观察治疗护理的有效性,与单纯进行中药热敷治疗并行相关护理的182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及护理心得.结论:将钩活术及中药热敷有机结合起来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且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赵昭;张德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裴氏升血颗粒”配合化疗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30例在DA方案化疗的同时口服升血颗粒1 5g,2次/d;治疗Ⅱ组30例在DA方案化疗的同时口服升血颗粒30 g,2次/d;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DA方案化疗.结果:治疗后两治疗组测得P170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率相比,治疗Ⅰ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裴氏升血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明显降低P170的表达率,并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作者:薛文翰;吴玉强;严治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