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鸥;梁国成;陈舒茵;黄燕琼;韦瑀龙;陈壮
目的:建立苍柏祛痛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黄柏碱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色谱柱:Waters XSELECT CSH-C18 (4.6mm× 150mm,5.0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4 nm.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建立盐酸小檗碱与盐酸黄柏碱之间的校正因子,计算盐酸黄柏碱的含量.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次多评法测定苍柏祛痛胶囊中盐酸黄柏碱的含量,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批药品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和外标法测定值间无显著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结论:用一测多评法对苍柏祛痛胶囊进行质量控制是可行的、准确的.
作者:刘鸿雁;吴晶;刘丽娜;袁文珺;吴丹枫;贾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 0例随机分为3组各70例,治疗组子香丹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予5%葡萄糖100 mL+复方甘草酸苷40mg静脉滴注及丹参滴注液250mL静脉滴注;结合组予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加5%葡萄糖100mL+复方甘草酸苷40 mg静脉滴注及丹参滴注液250 mL静脉滴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减轻上腹部痞闷、缓解不良情绪、减少面部黑斑方面疗效显著(P<0.05);对照组在减轻口干、口苦、口臭,改善睡眠、改善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优于治疗组(P<0.05);结合组兼有二者的优势.结论: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减轻上腹部痞闷、减少面部黑斑及痤疮,缓解不良情绪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作者:章淑萍;杨姒姚;邓志文;古伟明;杨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手法复位质量与腕关节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Colles骨折患者120例通过Frykman分型制定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并进行干预后,随访4~20月,通过影像学方法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桡骨短缩距离、关节内骨折移位及掌倾角、尺偏角;应用Lidstrom评分系统进行解剖评分,采用Gar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种评价标准的优良率.结果:干预后患者桡骨短缩距离为(1.62±0.34)mm,关节内骨折移位为(0.72±0.05)mm,掌倾角丢失为(0.69±3.45)°,尺偏角丢失为(6.32±2.87)°时腕关节功能恢复佳,低于桡骨短缩距离5mm,关节内骨折移位2mm,尺偏角丢失3°,掌倾角丢失9°的传统评价标准;Garland and Werley评价显示优良率为92.5%,与Lidstrom评价的优良率94.1 7%相当(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质量越高,则腕关节功能恢复越佳;但治疗过程中不强求绝对的解剖复位,要尽量达到关节面平整、桡骨短缩小于(2.89±0.87)mm、关节内骨折移位小于(1.72±0.56)mm、掌倾角丢失小于(8.78±3.63)°、尺偏角丢失小于(10.66±3.13)°的复位标准,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良,较传统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广.
作者:邓强;张彦军;张海清;赵继荣;赵宁;朱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综合疗法,即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相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中药灌肠及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子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4周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 3例,有效1 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改善IBS临床症状,是治疗IBS的有效方法.
作者:寇媛;赵倩;闻新丽;杨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急性咽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西药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子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观察患者咽喉部瘙痒、干咳、咽痛、咽部红肿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瘙痒、干咳、咽痛、咽部红肿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咽喉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且胶囊制剂服用方便,依从性更高.
作者:柴守范;郭腾飞;冯学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医诊疗过程中存在较多医院感染因素,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和标准,针对不同治疗方法和诊疗器具,提出感染防控措施,对预防中医诊疗行为造成的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世萍;马忠祥;程麦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新加糖肾康(TSK)对高糖环境培养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培养基为含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高糖组(30mmol/L D-葡萄糖)、空白血清对照组(30mmol/L D-葡萄糖+1 0%空白血清)、新加糖肾康低剂量组(30mmol/L D-葡萄糖+5% TSK药物血清)、新加糖肾康中剂量组(30mmol/L D-葡萄糖+10% TSK药物血清)、新加糖肾康高剂量组(30mmol/L D-葡萄糖+20% TSK药物血清).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Smad2、Smad3的表达.结果:HK-2细胞经高糖环境培养后TGF-β1、TGF-βR Ⅰ、TGF-βRⅡ、Smad2、Smad3的含量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新加TSK干预后其含量下降,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TSK能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Smads信号通路,具有防治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程涛;权卓;杨丽霞;田广芳;张定华;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古籍论疏和本方的现代研究出发,探讨齐向华教授应用朱砂安神丸在“心理学”层面的理解;并通过脉诊判断症状之间的突出与否,从而选择药物之间的配伍剂量,从“心理层面”的辨证应用可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俊男;齐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优选跌打巴布剂的复合型基质,确定适合于跌打巴布剂的佳成型工艺.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感官考察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基质优选试验设计及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卡波姆、聚丙烯酸钠、三氯化铝、明胶、聚乙烯醇、高岭土等基质的配比用量.结果:优选的基质配方卡波姆∶聚丙烯酸钠∶高岭土∶三氯化铝∶酒石酸∶甘油∶丙二醇∶乙醇为0.25∶3∶0.8∶0.25∶0.1∶25∶7∶10;含药成型工艺佳比例基质∶药物∶薄荷油∶樟脑为2.2∶1∶0.1∶0.1.结论:该成型工艺配方稳定、可行.
作者:黄小鸥;梁国成;陈舒茵;黄燕琼;韦瑀龙;陈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运用前后医疗质量及医疗费用变化,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基层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医疗费用控制的统计管理系统.方法:统计201 2年1 0月至2014年9月住院人次超过200例次的前5种疾病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数据,运用新标准中的统计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医保患者医疗质量和安全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医疗质量及医疗费用在实施新的统计标准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利用“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完成医疗统计信息,能促进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医疗费用.
作者:张丹;冯世林;姜新炯;高发旺;刘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百日咳发病与前期(1~3年前)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北京地区1970-2004年35年的气象资料和百日咳发病资料,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从1年前、2年前、3年前3个不同时间维度,建立百日咳发病的气象预警模型.结果:1)百日咳发病与前期(1~3年前)气象因素具有相关性,其中关系密切的气象因素是1~3年前的平均相对湿度;2)利用前期气象因素皆可成功建立百日咳发病的预测模型,以1年前气象因素建模的预测效果佳.结论:1~3年前的气候可能会影响某些传染病的发病,今后对传染病发病的研究应注意考虑前期的气象变化.
作者:张轩;贺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型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分别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单项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SDS评分及单项症状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型失眠优于艾司唑仑.
作者:杨德富;曹理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搜集整理蜂房的本草记载、现代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发现,蜂房具有药用历史悠久、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广泛等特点,指出蜂房性状鉴别的要点以及常见混伪品的鉴别要点.
作者:张晓明;李喜香;刘效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以柴葛解肌汤为例探讨中医方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出通过举例、说明等方法,将不同翻译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方剂翻译的实践中去,保障中医方剂翻译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以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进一步推动中医国际交流.
作者:胡艳;徐海女;张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介绍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药对的临床经验,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证明药对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李初谊;王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82例实施各种护理方法并观察治疗护理的有效性,与单纯进行中药热敷治疗并行相关护理的182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及护理心得.结论:将钩活术及中药热敷有机结合起来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且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赵昭;张德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小儿外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应用,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433例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存在的缺陷数及缺陷率,比较护理质量考核平均分值、住院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讨论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结果:应用品管圈后存在缺陷率较前降低,护理质量考核结果、住院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将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有利于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婧婧;李尕梅;周雪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适合中医护理培训基地培训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基础调研、构建互助联盟、建立多元化培训内容、规范培训行为等方法,构建以分阶段渐进主体多元模式为一体的中医护理培训模式.结果:培训学员及互助单位对本模式的应用效果满意度均为100%.愿意参与互助学习、联盟者占所调查医院或社区的100%;与张掖、武威、定西、通渭等多家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建立了互助关系,引进了火龙、四黄膏外敷等新技术作为基地的规范技术,进一步推广和投入相关科学研究,出版规范教材.结论:以基地为主体的双向互助模式通过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使基地的培训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培训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和发展中医护理的突破口,适合综合性中医院的发展.
作者:高雪华;潘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剂量的影响因素着手,结合理论和临床研究有关内容,对方剂剂量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进行探讨,认为方剂的剂量是一个整体概念,具有绝对和相对的两面性,两种不同状态各自彰显其本质特征,应当明确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以提高中医复方疗效为目的,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作者:卢振方;叶品良;沈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对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 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等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7.6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51±0.72)分,低于对照组的(3.86±0.8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为(62.12±9.26)°,高于对照组的(53.26±8.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环境及舒适状况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能够有效缓解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韦芳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