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君;庞靖;徐蕾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12d为1个疗程.分别对两组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志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140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腹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共培养出167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8株(70.65%),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小于35%,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35%.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阳性菌41株(24.5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素,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性为100%.结论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仍然是革兰阴性菌,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较敏感的药物.革兰阳性菌耐药性严重,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然是目前有效药物.临床治疗时,应尽早进行腹腔积液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药品安全历来是一个人人关心的问题,该文从硫黄熏蒸方法的历史、概况以及可靠的数据,论述了硫黄熏蒸方法的利与弊,希望通过规范硫熏过程,控制硫熏程度,制定限量标准,限制硫化物的残留量,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杨菊妹;周永良;陈伟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佐治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和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重症MPP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儿均予对症支持治疗及阿奇霉素、红霉素序贯治疗,疗程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VIG 400 mg/(kg·d),连用3d.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37例,有效23例,无效3例;对照组患儿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18例.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佐治重症MPP患儿的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丰;梁全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赛斯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纽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力龙治疗,分3次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新赛斯平治疗,分2次口服.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并记录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以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有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1.67%,治疗组为74.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血清病、肺部感染、皮疹及肝功能受损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不影响疗效.结论 新赛斯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永萍;竺顺斌;张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方法 归纳和分析国内医药期刊近几年报道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预后等.结果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抽搐、血小板减少、肝损害、剥脱性皮炎、剧烈腰痛等.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韩培红;冯国梁;贺玉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两方的组方剂量与药味配比,选取中风后便秘患者100例,分为小承气汤组和厚朴三物汤组,各50例,比较治疗后排便改善情况.结果 小承气汤组的总有效率达92.00%,显著高于厚朴三物汤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方虽组方相同,但药理作用却不同,小承气汤的泻下功能更佳.
作者:沈亚红;童树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S-1)联合草酸铂(L-OHP)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晚期胃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确诊,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采用替吉奥胶囊80 mg/(m2·d),早晚各1次,连服14 d;草酸铂1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h.对照组27例采用L-OHP联合多西他赛(DOC)治疗,L-OHP 13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DOC 35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54例均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评定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分别为62.96%和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63%和59.26%,差异有显著性(x2=6.033,6.17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
作者:林寒冰;杨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麻黄碱复合预注法对顺式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Cis)起效时间和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预注麻黄碱70 μg/kg后4min内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对照组静脉滴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后给子顺式阿曲库铵,比较两组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插管条件和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条件也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后3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碱复合预注可缩短顺式阿曲库铵插管剂量起效时间,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
作者:缪荣华;章宦飞;陈如品;蔡万雷;高小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酮康唑搽剂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Kromstar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2%二异丙胺甲醇溶液-0.5%醋酸铵溶液(77∶23),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 酮康唑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0.9 g/L,平均回收率为101.81%,RSD=1.82%(n=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酮康唑搽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峰丽;赵玉平;杨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门诊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11123张处方,按照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规范使用、联用及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123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共2 812张(25.28%).抗菌药物无指征使用179张(6.37%),给药频率不当641张(22.80%),给药剂量不当33张(1.17%);单独使用2 059张(73.22%),二联使用668张(23.76%),二联以上使用85张(3.02%);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4位的是克拉霉素分散片、头孢呋辛酯分散片、头孢他美酯分散片、磷霉素钠粉针.结论 门诊抗菌药物存在较多不合理应用,应加强其使用管理和处方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定期对临床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应用培训;门诊药师应把好处方审核关,保证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张跃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发热患者门诊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就诊的300例发热患儿,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和门诊处方,结合疾病和门诊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70.33%),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17.33%),婴幼儿急疹(6.33%),其他(6.00%);用药分析显示,使用多的药物是抗病毒药(93.00%),其次分别为抗生素类(79.33%),解热类药物(63.00%),激素类药物(36.00%),其他(中成药等,39.67%);抗生素使用包括头孢类(43.38%),青霉素类(28.68%),大环内酯类(18.75%),其他(9.19%);抗病毒药用药主要包括中药类和三氮唑类,其中中药类142份(50.90%),三氮唑类113份(40.50%),二者联合应用24份(8.60%).结论 小儿发热门诊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临床用药管理,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田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使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的观察组及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情绪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卡氏行为状态评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作者:俞纪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妇科调经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对处方中的当归、川芎、白术和延胡索进行了显微鉴别;并用薄层色谱法对妇科调经胶囊中的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4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该处方所含的当归、川芎、白术和延胡索4味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且在薄层色谱中分别检出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妇科调经胶囊的质量.
作者:陆苑;黄勇;郑林;李勇军;王爱民;王永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氧化苦参碱微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maosil C18柱(20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每1 000 mL的0.1%磷酸水溶液中含1 mL的三乙胺)-乙腈(95∶5),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 氧化苦参碱质量浓度在4.032~ 16.12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 =7).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0.84% (n =9).结论 建立的氧化苦参碱微丸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刘冰松;袁昕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药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4例,应用中药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24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各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5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常规给予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好,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具有抗血栓、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脑缺血细胞的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耿国民;任国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胎龄不小于36周的早产儿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维生素C和E各25 mg、铁剂5 mg/kg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的第1周给予重组红细胞生成素6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共6周.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输血率、体重增长情况及血常规变化.结果 治疗组输血率(16.67%)低于对照组(47.22%,P<0.05);体重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快速增长早产儿体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0)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8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降颅内压、稳定血压、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连用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注射粉剂3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及MDA含量的变化及疗效、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血浆NO、MDA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下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77,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细胞损害,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注射剂包装的合理性,为完善药品包装、增进用药安全、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帮助.方法 对医院目前使用的注射剂进行分类,并对注射剂包装包括内包装、外包装、防伪标识等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及临床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涉及注射剂509种,其中64.05%的药品说明书与小销售包装分离,60.23%的安瓿药品内标签字迹不清楚;以安瓿、西林瓶为内包材的注射剂,小销售单元装量随意性较大;509种注射剂防伪标识总采用率为54.62%;西林瓶药品包装上防伪标识的采用率为65.47%.结论 企业应进一步完善注射剂包装.
作者:侯均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