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数字化X线摄影焦片距120 cm与焦片距200 cm的成像对比

陈晓飞;周晟;汪新柱;王闻奇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 腰椎, 焦-片距, 体表入射剂量
摘要:目的:在相同曝光剂量下,比较腰椎数字X线摄影系统焦-片距(FFD)120 cm与200 cm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将临床需进行X线复诊的腰椎间盘患者30名作为志愿者,腰椎摄影管电压设为正位80 Kv、侧位120 Kv,初查时设定FFD为120 cm,复查时FFD为200 cm,采用相同AEC及照射野进行摄影。由3名医师参照EUT16260EN腰椎影像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初诊时FFD120cm组腰椎正侧位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0.5)分、(2.5±0.5)分,ESD值分别为(1.56±0.24)mGy、(3.48±1.2)mGy;复诊时FFD200 cm组腰椎正侧位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0.5)分、(4.0±0.5)分,ESD值分别为(0.97±0.21)mGy、(2.04±0.9) mGy。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数字化X线摄影焦-片距200 cm成像质量较120 cm有所提高,且被检者体表入射剂量显著降低。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敦煌遗书《黑帝要略方》探析

    从创作年代、书名、内容、特点等4方面对《黑帝要略方》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敦煌遗书《黑帝要略方》是一篇专门记载男性病的著作,方义古朴,多用虫卵,善用灸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痛宁巴布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放研究

    目的:制备乳痛宁巴布剂,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以光泽性、持粘力、基质残留和反复揭贴性等为指标,考察其对巴布剂物理性状的影响;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释放及透皮研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巴布剂基质佳处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明胶∶甘油∶丙二醇=0.4∶0.6∶0.6∶1.0∶1.8∶30∶30;中药:基质=1∶4;柴胡皂苷d的累积透皮率为20%,体外释放率为49%。结论:乳痛宁巴布剂的持粘力、光泽性、赋型性均较好,制备工艺良好。药物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作者:王长菊;付正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药物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药物治疗依从性与其生存质量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COPD非药物治疗依从性问卷(依从性问卷)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COPD患者92例进行调查。结果:COPD患者依从性问卷总均分为(3.4±1.5)分,SGRQ总均分为(45.2±22.5)分,依从性问卷中的生活方式转变与SGRQ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269~0.421,P<0.05);家庭(社会)支持维度均分与SGRQ的疾病影响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351,P<0.05);呼吸体操和体育运动维度均分与SGRQ的活动能力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368,P<0.05);氧疗和家用呼吸机治疗维度均分与SGRQ的对症状部分和活动能力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234~0.321,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在非药物治疗时注意转变生活方式,增加家庭和社会支持,适度运动及进行长程氧疗,提高成人COPD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燕;孙凤英;倪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10月),收集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2软件对纳入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RR=0.29,95%CI(0.15,0.56)]低于肝素组;术后伤口平均引流量[SMD=0.12,95%CI (-0.13,0.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较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良好。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均为单中心研究,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徐凡翔;徐丽婷;孙爱军;杜慧;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季节规律分析算法在痹证发病规律分析与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对中医医院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中痹证患者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几年该病种有明显上升趋势;尽管痹证发病时间数列的趋势和循环成分可以根据分析中医医院历史数据各年的痹证情况而识别,但许多痹证时间数列往往显示在一年内有规则发病。因此利用基于季节指数算法开展的痹证发病规律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算法成为中医医院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

    作者:滕璐灵;宋尧;李羽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朴硝散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朴硝散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按GMP制剂标准制备,并进行定性检查和稳定性等指标考察。结果:制备工艺稳定,能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可行,制剂稳定性好。

    作者:殷建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香菊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测定香菊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Unimicro Technologies, Inc.4.6×250 Daiso SP-120-5-ODS-AP色谱柱,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甲醇,B为0.05 mol/L磷酸溶液,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7 nm,室温下进样量20μL。结果:线性范围分别为10.34~165.36μg/mL(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 RSD为0.5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作为香菊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隆旭红;金文丽;刘光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近5年来国内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OR=4.24,95%CI(2.94,6.11)]和HP根除率[OR=2.60,95%CI(1.93,3.49)]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然而本研究纳入文献经Jadad评分后得出结论,大部分文献质量不高,使得本次研究分析受到一定的限制,需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借鉴现代临床研究规范,并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采用样本含量大、随机性分配试验可靠、研究纳入样本采取随访或盲法的试验,以获得更加严谨的临床研究数据,客观评价临床疗效。

    作者:吴萌;万生芳;王秋兰;李荣科;朱建坤;舒畅;赵粉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研究现状

    对近年有关变应性鼻炎(AR)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已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远期效果更好,且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但诊断标准不统一,作用机理不明确,临床疗效难以比较,尚需大量实验和临床基础研究以制定客观的诊断标准;同时在无特效药的情况下,局部诊疗和全身诊疗相协调,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辨证治疗,调节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可以为AR的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作者:谢强;付文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循经弹拨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循经弹拨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弹拨组、悬吊组和结合组各28例。弹拨组采用循经弹拨法,悬吊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ET技术,结合组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和颈椎关节活动度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椎病症状均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结合组VAS评分和颈椎关节活动度优于弹拨组与悬吊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弹拨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雯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何首乌止“心”痛功效的古代本草文献研究

    系统梳理先秦至民国时期百余部本草文献,发现其中有关何首乌止“心”痛的记载;对何首乌所止的“心”痛进行详细考究,发现在唐宋以前,古人常将胃脘痛称之为“心痛”,故认为何首乌止“心”痛实为止胃脘痛,临床可用于止胃脘阴虚内热之灼痛及内寒中生之冷痛。

    作者: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加味复元通气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复元通气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及JOA评分变化。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加味复元通气散,对照组42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2组均在用药前后观察患者VAS、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临床控制26例,有效8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复元通气散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减轻腰腿痛。

    作者:严文有;殷秀萍;李有成;张晶;严银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败毒散源流与古今临床应用研究

    探讨败毒散的源流及古代、现代临床应用,指出败毒散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主要用于治疗伤寒时气伤风、瘟疫、风湿等病证,后历代医家在临床中不断拓展其使用范围,广泛使用以治疗小儿疮疹、痛风、乳岩、骨疽、痢症等病证;现代临床则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急性病毒型肝炎、急性颌下淋巴结炎等疾病;古方今用是现代中医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现代疾病的防治中,根据中医辨证思维灵活选用古代医方,才能使古方焕发出他们的现代生命活力。

    作者:魏英俊;田永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己连稳心汤治疗快速心律失常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己连稳心汤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患者予己连稳心汤,1剂/d,对照组予倍他乐克,25 mg/d,分2次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及主观症状、心率、心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为8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观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心律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连稳心汤能提高心肌血氧供应,改善传导功能,稳定心肌细胞膜电压、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节制平行收缩、抑制继发触动,有效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作者:段乃荣;刘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数据挖掘治疗糖尿病的中药配伍体系研究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糖尿病中药配伍体系。方法:将《糖尿病验方450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中药方剂共414首,涉及中药236种,总用药次数为4071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4.255%;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039%;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4.774%;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为主,累计频率达90.183%。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黄芪、生地黄、山药、麦冬、天花粉、丹参、茯苓、元参、当归、甘草、熟地黄、知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

    作者:马晓霞;李廷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咽炎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占48.4%;好转14例,占45.2%;无效2例,占6.4%;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痊愈10例,占32.2%;好转14例,占45.2%;无效7例,占22.6%;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辩证针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颈源性咽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嘉士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来芳香本草与医学经典的调适--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

    目的:探讨外来药物是如何按照中医传统进行调适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其临床效用。方法: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进行探讨。结果:《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于唐宋本草文献中所占比例较多,来源于波斯、大秦的较多,中国南方一些省份有移植栽培。结论:对外来药物的药性认知有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一些新出现的外来药物的临床使用并不是直接套入到现有理论规律中,而是对其功效应用有一个摸索试探的阶段。

    作者:孙灵芝;梁峻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傣医药的时间医学规律

    对傣医药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初步探讨傣医药的时间医学思想,总结出傣医药疾病诊断和择时用药的季节规律、月规律、星期规律、日规律及年龄规律,为傣医药时间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璞;王亚旭;王嘉伦;何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护理在阳虚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低体温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阳虚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低体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手术的132例阳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围术期实施中医护理与保温护理,对照组实施保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及其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中医护理,能有效降低阳虚患者低体温发生率。

    作者:唐锐;马郑萍;张丽平;谢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院后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

    分析医院后勤人员暴露的危险因素,指出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对不同岗位的各类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提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加强监督管理,大限度地降低后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

    作者:周毓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