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

陈丽如;张立平;刘源;聂玮;马丽娜·阿新拜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柴芪汤, 罗格列酮,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摘要:目的:观察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芪汤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喂养8周复制NAFLD模型,造模第一天开始用药,给予柴芪汤[5.67g/(kg.d)]及罗格列酮混悬液[3 ag/(kg·d)]灌胃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肝组织中TG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测定肝SREBP-1c蛋白表达;RT-PCR测定肝SREBP-1c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HDL-C、LDL-C水平及肝组织中T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用药组各项指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组SREBP-1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芪汤能够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其干预效果与西药罗格列酮相似,抑制SREBP-1c 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降低NAFLD大鼠血清ALT、AST、TG、TC、HLD-C、LDL-C,这可能是柴芪汤治疗NAFLD的机制之一.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民国医家周小农年谱考略

    通过文献搜集与调研,对民国时期著名医家用小农的生平进行考证,同时编纂其年谱,以缅怀周氏一生为中医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作者:闫立彬;张家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单孔腹腔镜下膀胱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科进行诊治的膀胱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都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加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生理职能、活力、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等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投诉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与医生满意度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宁红;江霞;环汝利;朱清毅;苏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分析、概括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中药贴敷防治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及中药贴敷治疗作用机制等两个方面就中药贴敷治疗CKD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

    作者:窦一田;韩君英;沈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生骨再造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33例

    目的:观察生骨再造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SANF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服用自制的生骨再造丸,对照组服用活血健骨片,3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9个月,治疗前后依据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百分法)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髋部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优良率观察组为85.11%,对照组为69.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骨再造丸治疗SANFH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作者:郭成龙;何玲;张晓刚;杨小锋;曹林忠;张虎林;宋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三伏贴结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59例.2组均采用三伏天针刺治疗,观察组同时施以三伏天穴位贴敷.2组均连续治疗3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症状总积分及生活质量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1%,对照组为7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症状总积分、生活质量积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张春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22例

    目的:观察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2例).观察组以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3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以颈夹脊穴为主行常规针刺,每周连续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45%,对照组为7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Q颈痛量表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宏涛;邱连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对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 393例骨折患者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45例(17.59%).结论:骨折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作为骨折围手术期的常规检查项目非常必要,可为临床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张云;盛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30例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口服祛寒透风合剂,50 mL/次,3次/d;B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 mL/次,1次/周;C组口服祛寒逐风合剂50 mL/次,3次/d,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次,1次/周.3组均连续治疗5周.观察治疗前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关节疼痛或不适、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3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为86.7%,B组为90.0%,C组为96.7%,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阳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尤从新;贾潇;颜春鲁;杨邵华;柳海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术后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并且都顺利完成,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预见性护理,2组护理周期均为1个月.结果:抑郁、焦虑评分护理干预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1.1%,对照组为4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介入治疗具有比较好的近期疗效,而预见性护理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心理情绪,同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杜红;鲁振华;贾静宁;高娟;高阿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清代甘肃名医刘一明咒语方解读

    从清代名医刘一明所著医书中检索摘录咒语方进行研究,分析其方义与主治病症,研究其咒语产生根源,结合刘一明道家思想及其社会背景,阐述咒语方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其代表的祝由思想.

    作者:喻堰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大黄保留灌肠预防ERCP术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大黄保留灌肠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患者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方法:将需行ERCP检查及相关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于ERCP术后给予大黄保留灌肠,对照组于ERCP术后给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观察2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及PEP发生率.结果:术后6小时血清淀粉酶水平异常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3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EP发生率观察组为4.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应用大黄保留灌肠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

    作者:姚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耳穴贴压在缓解第一产程宫缩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在缓解孕妇第一产程宫缩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 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一般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耳穴贴压.观察2组第一产程宫缩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第一产程各阶段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等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能够缓解孕妇第一产程宫缩痛,减少出血量,提 高新生儿Apgar评分及自然分娩率,增加住院期间满意度.

    作者:刘颖;衡永乐;陈士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银花痤疮酊外用安全性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银花痤疮酊的用药安全性.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分别进行急性毒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皮肤刺激性实验、主动皮肤过敏实验.结果:急性、长期毒性实验结果均表明,观察组、对照组在用药24、48、72小时时除皮毛光泽减退外,行为活动、饮食、体质量、眼和黏膜、死亡等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3组均无红斑、水肿形成.主动皮肤过敏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空白组均未见红斑及水肿,对照组均出现水肿性红斑及重度水肿.结论:银花痤疮酊对实验大鼠皮肤无刺激及致敏现象,且安全无毒.

    作者:王敏;李和平;张青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祖师麻凝胶膏剂的镇痛抗炎药效学评价

    目的:对祖师麻凝胶膏剂的镇痛抗炎药效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祖师麻凝胶膏剂的镇痛作用,采用耳廓肿胀法观察祖师麻凝胶膏剂的抗炎作用.结果:与基质对照组比较,祖师麻凝胶膏剂小、中、大剂量组均可提高给药后不同时间痛阈值(P<0.05),祖师麻凝胶膏剂中、大剂量作用强于祖师麻膏药组(P<0.05);与基质对照组比较,祖师麻凝胶膏剂小、中、大剂量可延长给药后疼痛潜伏期并减少扭体反应次数(P<0.05),祖师麻凝胶膏剂大剂量组扭体反应次数少于祖师麻膏药组(P<0.05);与基质对照组比较,祖师麻凝胶膏剂中、大剂量可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祖师麻凝胶膏剂大剂量肿胀抑制率高于师麻膏药(P<0.05).祖师麻凝胶膏剂各剂量组与扶他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祖师麻凝胶膏剂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作者:蔺莉;吴红彦;石晓峰;王丽娟;范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生化汤和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化汤及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利凡诺进行中期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化汤与米非司酮,观察宫缩启动时间、排胎时间、出血量及引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宫缩启动时间、排胎时间、平均出血量、引产成功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0.00%,对照组为9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化汤和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可缩短宫缩启动时间、排胎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海锋;刘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龙牙楤木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和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龙牙楤木总皂苷、MitoKATP激活剂二氮嗪(DZ)、MitoKATP抑制剂5-羟基癸酸(5-HD)、龙牙+5-HD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和膜电位的影响,并探讨龙牙楤木总皂苷在减轻M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DZ组、5-HD组、龙牙组和龙牙+5-HD组,每组10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以改良K-H液持续平衡灌流105分钟;其余5组均穿线结扎冠状动脉停灌30分钟,再分别以改良K-H液、DZ、5-HD、龙牙楤木总皂苷、龙牙+5-HD复灌75分钟(其中龙牙+5-HD组以5-HD复灌15分钟继以龙楤木总皂苷复灌60分钟).提取线粒体,western-blot半定量测定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水平,荧光酶标仪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龙牙组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膜电位较高,与模型组、5-HD组、龙牙+ 5-H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Z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牙楤木总皂苷在MIRI时起到保护作用,能减少MIRI时细胞色素C的释放,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其作用可能与mitoKATP的开放有关.

    作者:谭玉婷;鲁卫星;赵俊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施护对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毒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清免疫蛋白IgG、IgM以及IgA指标和T细胞亚群总数,同时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指标和CD3+、CD4+、CD8+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可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作者:邵金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古籍中治疗温病伏暑的用药规律挖掘分析

    目的:分析古籍中治疗温病伏署的遣方用药规律,以期为后世医者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数据来源,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古籍中治疗温病伏暑方剂、中药,采用SPSS 19.0及SPSS Clementine软件进行统计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5种古籍内治疗温病伏暑用方55个,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益元散(5.88%)、五苓散(5.04%)、黄连消暑丸(4.20%);谈及伏暑用药148种,排除甘草外,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茯苓(4.74%)、半夏(3.23%)、黄连(3.03%);治疗伏暑药对前3名配伍依次是半夏-茯苓、白术-茯苓、厚朴-扁豆;常见治疗伏暑的药物组合是泽泻-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茯苓.结论:半夏-茯苓、白术-茯苓、厚朴-扁豆、泽泻-茯苓、生地黄-麦冬配伍具有伏暑治疗特色;益元散、五苓散、黄连香薷饮等为治疗伏暑常用.

    作者:佟琳;唐丹丽;刘寨华;王梓宁;刘思鸿;张华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S-FNAB)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方法:使用Bethesda系统标准对2014-2015年在甘肃省肿瘤医院就诊的2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穿刺结果进行分类.对照US-FNAB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计算US FNAB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240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86例,恶性69例,可疑恶性21例,涂片不满意7例.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表明,240个甲状腺结节中,74例病理学结果为恶性,166例病理学结果为良性,220例细针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相符,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3.37%,准确性95.31%.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可靠性强,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丽;管玲;陆云;袁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李妍怡教授治疗帕金森病学术思想探析

    李妍怡教授治疗帕金森病强调辨证论治,擅用活血化瘀法,并将熄风定颤贯穿治疗之始终,重视整体调节,倡导中医药早期介入与中西医联合治疗,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