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朱宇丽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用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医院诊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32例,对两组临床疗效、止血速度、出血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效率明显升高(87.50%对65.60%),止血速度[(120±15)s对(55±5)s]、出血量[(250±25)mL对(150±15)mL]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童亚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联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并按规定完成用药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192例,按知情同意和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3HL2ZEP/9HH2E,治疗组全疗程应用加替沙星0.4~0.6g/(次·d)静脉滴注或口服,对照组全疗程加用环丙沙星0.4~0.6g/(次·d)静脉滴注或口服.定期检查痰涂片、痰结核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胸部X线摄片,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检查等,并密切观察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并对症处理.结果 治疗组的阴转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空洞变化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替沙星联用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在促进病灶早期吸收、加快空洞闭合、加速痰菌阴转等方面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姚玉龙;龙小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只采取基础预防手段,治疗组45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观察两组预防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没有发生肺动脉栓塞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7.78%,治疗组患者中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气压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国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中的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妇女118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两组均给予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5%(P<0.05).结论 在全面有效护理的基础上,人工流产时应用丙泊酚,可起到手术无痛的效果,有利于减少患者手术疼痛与心理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菊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活菌剂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病理性黄疸患儿17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活菌剂,测定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时间和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活菌剂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可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张秀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治疗组(16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0.25 g,每晚1片,8周为1个疗程.观察腹痛、腹胀、烧心、呕吐胆汁等症状积分和复查胃镜下的炎症积分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胃镜积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胃腔内胆汁积分下降值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铝碳酸镁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能更有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周利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贝那普利治疗并联合家庭访视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给予贝那普利降压治疗,10 mg/d,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就诊时进行服药指导及家中自我管理,观察组另外进行家庭访视护理,每月1次.结果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x2=4.02,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在给予贝那普利降压的同时开展定期家庭访视,可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郑彤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化学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晚期NSCLC患者56例,给予紫杉醇与化学治疗联合治疗,并在治疗期间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用药和护理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稳定(SD) 12例,进展(PD)20例,总有效率为42.86%;患者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另外还有脱发、肌肉疼痛、腹泻等症状,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在对晚期NSCLC患者进行有效全面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紫杉醇联合化学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不良反应也可耐受,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命质量的作用.
作者:周海晓;郑秀云;金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医院收治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均行生长抑素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以及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治愈率有所提高、死亡率有所降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24.24%)明显降低(P<0.05),而住院时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海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12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这3种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改善了冠心痛患者的血脂状况,也降低了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应在对冠心病患者做好各方面护理干预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加强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妙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奥美沙坦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盐酸哌唑嗪为内标,血浆样品用沉淀法,色谱柱为奥泰Apollo C18柱(150 mm×4.6mm,5μm),在线过滤器;以0.1%三乙胺水溶液(甲酸调pH为2.5)-乙腈(75:25)为流动相;激发波长为260 nm,发射波长为379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 奥美沙坦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10.00 ~1 280.00 ng/mL(r =0.999 6),低检测浓度为10.00 ng/mL,方法的相对回收率为97.53% ~99.24% (n=5),绝对回收率为86.89% ~ 89.32%(n=5),日内RSD为1.25% ~ 2.26%,日间RSD为1.14%~5.5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血浆中奥美沙坦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封宇飞;倪明月;孙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卡列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配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剖宫产产妇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卡列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宫体肌肉注射,试验组另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2h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6.37,P<0.05;t =5.89,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为5.41%(2/37),较对照组产后出血率10.53% (4/38)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卡列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疗效显著,产妇术后2,24 h出血量少,产后出血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少鸥;张乃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经头颅CT和MRI检查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每日静脉滴注桂哌齐特针320 mg/d、血栓通针0.5 g/d),同时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氯吡格雷片75 mg,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均连续治疗14d,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进行评分,监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 治疗14d后两组患者ADL和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或出血,经过药物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0.58%(11/104),治疗组为8.49% (9/10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可显著降低患者hs-CRP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茂华;徐跃芝;朱光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和小剂量肝素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有出血倾向并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成低分子肝素钠组和小剂量肝素组.低分子肝素钠组运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血液抗凝,小剂量肝素组使用小剂量肝素.观察记录消化道出血患者潜血转阴时间,皮肤黏膜出血患者出血停止时间及血液透析后穿刺点所需压迫时间.同时检测第一次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情况,统计凝血酶时间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 低分子肝素钠组潜血转阴时间明显少于小剂量肝素组(P<0.05);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全血凝酶时间的延长程度小于小剂量肝素组(P<0.05);组内比较时,透析后的的血小板计数较透析前减少,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全血凝酶时间也有所延长,组内的透析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来实现血液抗凝效果较小剂量肝素安全性高,在做到高效、优质的护理干预前提下,低分子肝素钠可临床推广.
作者:黄惠君;徐志波;陈君;王海维;蔡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残余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医院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3 d开始口服碳酸钙D3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周、2周、3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术后3周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6例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对症治疗后逐症状消失,1周后肌酐清除率及心电图未见异常.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残余疼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湛;王敏;郑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颈动脉硬化患者128例,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4例.治疗12周后,通过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治疗前比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MT、斑块面积和L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s-CRP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有改善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在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陈静;占焕平;王琼;颜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52例复发性肺癌,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进行治疗,评价临床疗效、药物毒副作用并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3.85%,中位生存时间8.5月,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是主要的毒副作用.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肺癌疗效理想,药物毒性反应轻.给予规范化学治疗用药的护理流程、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及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胡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七氟烷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入室后两组患儿均给予面罩8%七氟烷+高流量氧气(6 L/min),置入喉罩,保持自主呼吸,患侧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术中2% ~ 4%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Ⅰ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0.3μg/kg,Ⅱ组滴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于术毕关闭七氟烷,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情况,观察苏醒期呼吸循环情况.结果 Ⅰ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长于Ⅱ组,但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Ⅱ组(P<0.05),且循环更稳定.结论 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0.3 μg/kg)滴鼻对小儿七氟烷麻醉短小手术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提高了苏醒质量.
作者:周娅梅;刘媛;周根芝;吴炜;王传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穿心莲注射液中苯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洗脱(程序为0 min 30%A,21 min 70%A,31 min 30%A),检测波长为257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苯甲醇进样量在0.293 6~29.36 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8.255X-2.433 9,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1.7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快速、准确,适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岳鑫;王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医院收治的3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结果 27例初治型患者中,17例(62.96%)完全缓解,7例(25.93%)部分缓解,3例(11.11%)稳定;5例复发或难治型患者中,3例(60.00%)完全缓解,2例(40.00%)部分缓解;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胸闷及化学治疗相关血液毒性等,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利妥昔单抗用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文华;解敏君;唐小万;王娴婷;陈莉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