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菊
目的 制备左氧氟沙星聚乙烯醇微粒并研究其特性.方法 以聚乙烯醇Mγ31 000 ~ 50 000为载体,OPDT-8喷雾干燥床制备左氧氟沙星聚乙烯醇微粒,观察制剂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 所制左氧氟沙星聚乙烯醇微粒为近球形、表面有孔,平均粒径为16.55 μm,载药量为32.96%,包封率为96.06%,50 min时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达90%以上.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控方法简单,制剂符合左氧氟沙星的用药要求.
作者:黄伟锋;曾斌;郭彬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为医院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品消耗总金额比例依次为37.74%,36.91%,33.07%,用药金额逐年下降,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酶复方制剂为主.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应规范管理.
作者:曾晓红;马新燕;吴涤心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患者,男,71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因左上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胸骨、肋骨多发转移入院,行第2周期G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化学治疗.治疗第10天,患者诉头晕、疲劳、乏力、食欲差,咳嗽时感觉胸骨刺痛不适,无恶心、呕吐、反酸,无腹痛、腹泻等不适.体格检查示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0/80 mmHg,各心脏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当日嘱生脉注射液(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20110914)4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益气养阴.给药约10 min,患者突然出现寒战、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但神志尚清醒,无眼前黑朦、呕吐、心前区疼痛等不适.体格检查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
作者:曾敏珍;王艺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扩容、调脂、控制血糖、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0.2g,每日3次,连服14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 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是有体循环低血压、动脉狭窄及闭塞、微栓子栓塞及其他发病机制共同所致,而治疗效果及预后与脑灌注压的及时恢复和梗死血管供血区域大小有关.治疗后第7,14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病原菌的构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行痰液培养,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耐药试验.结果 从103份痰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8种不同的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44.66%;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感染率分别为36.96%和63.04%;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是万古霉素.结论 革兰阴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张春娟;李红妹;石方;宋桂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氯己定擦浴预防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将8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给予0.2%醋酸氯己定全身擦浴,每日3次;对照组43例给予清水擦浴,每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感染病死率、氯己定擦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仅1例发生皮疹.结论 应用氯己定全身擦浴治疗严重多发伤,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感染病死率,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德淑;杨平;印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死亡率高.早期诊断、通过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及住院率.针对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探讨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疗程,并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作者:金福花;吕宏宇;郝娟芝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患者,男,42岁,体重80 kg,咽痛、咳嗽、发热3d,2011年5月来院就诊.体格检查示咽部充血,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胸部X线摄片未见异常;体温38.1℃,呼吸20次/分,心率70次/分,血压110/75 mmHg;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2×10-9/L.否认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规格为每瓶0.25g,批号为111222,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40滴,滴至约50 mL时出现恶心、呕吐伴全身出汗.
作者:胡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扩充冠状动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该治疗外另给予5000 U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每日2次,连用2周,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辅以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异常,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均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体外检测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恶性纤维母细胞株MG-63(骨肉瘤细胞)及人正常纤维母细胞株MRC-5增殖的浓度效应,评价As2O3对恶性纤维母细胞毒作用的强度及特异性.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5d内0.25~8μmol/L浓度的As2O3对细胞株MG-63及MRC-5增殖的抑制率.以累积正态分布函数拟合二者的浓度-抑制率曲线,比较50%抑制浓度(IC50).以正态分布函数拟合二者抑制率的差值,推断大差值及对应浓度的95%可信区间.结果 1μmol/L浓度的As2O3对MG-63细胞抑制率第5天达58.8%,对MRC-5细胞高仅达27.6%,8μmol/L浓度的As2O3对MRC-5细胞的抑制率达55.9%.使用第4天的浓度及抑制率分别拟合MG-63与MRC-5细胞剂量效应曲线的累积正态分布函数,决定系数(r2)值均大于0.98,IC50分别为0.968 6μmol/L和6.103 8 μmol/L,其比值为6.30.拟合MG-63及MRC-5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值的正态分布函数,r2=0.990 7,大抑制率差值为25.36%,95%可信区间对应As2O3的浓度为0.487 5 μmol/L和1.049 4 μmol/L.结论 As2O3可有效抑制人恶性纤维母细胞增殖,在特定浓度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安全性).
作者:方成;刘立;丁洪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Ⅲ型前列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吲哚美辛栓1枚塞肛,每晚1次;治疗组加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mg,每晚1次,并予以护理干预.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操作简便,适宜临床应用.
作者:王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以山楂为主要原料的开胃饮泡腾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应用酸碱滴定法控制有机酸含量,同时以山楂对照药材和熊果酸作为对照品,分别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产品的质量.采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硫酸乙醇溶液(3→10)为显色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aters Symmetry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甲醇-水-乙酸铵(75∶15∶1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图谱斑点清晰;熊果酸在质量浓度0.05~0.6 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回归方程为Y=2 241X+ 236.5,平均回收率为100.78%,RSD为1.6%.结论 该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好、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开胃饮泡腾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庆文;徐振文;温中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尼美舒利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共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有效率达66.67%.结论 生物共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雷启蓉;黎昌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减轻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分析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116例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策略.结果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重在预防,可通过选择合适的配置浓度、适当的穿刺方式及部位、加强患者用药教育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结论 静脉炎是静脉输注胺腆酮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在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赵霞;苏乐群;刘逢芹;李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医院2009年至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3年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活血化瘀类销售金额3年中排序稳居首位,用药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同步性较差.结论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应加强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使应用更合理、安全.
作者:吴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患者,女,29岁,产后9d,哺乳期,因“双乳胀痛不适伴发热”于2012年5月2日晚10:00入院.自述平时健康状况良好,否认传染病史、输血史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其他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示血压131/95 mmHg,体温38.8℃,呼吸20次/min,脉搏122次/min.初步诊断为双乳急性乳腺炎,予以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5月3日8:05开始静脉滴注头孢替安1.5g及甲硝唑100 mL,均每日2次,11:05静脉滴注辅助药物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每支含维生素A0.495 mg,维生素D2 2.5μg,维生素E4.55 mg,维生素K10.075 mg,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11233)2支,数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头面部、颈部及前胸部皮肤红肿.
作者:张纯;蔡其明;宋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减少医院退药情况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235张患者退药处方,按退药患者年龄、科室、退药品种及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质量、医生原因、患者拒用、患者住院等.结论 应建立规范的退药制度,加强与患者沟通,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责任心及主动服务意识,以减少退药行为的发生.
作者:钱先中;杨积顺;刘杰;陈超;徐立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在人体的药动学特征,评价两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选择18~40岁健康成年男性12名,采用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健康志愿者分别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测定经时血药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的药动学参数,峰浓度(Cmax)为(70.12±37.43)ng/mL和(63.93±38.59)ng/mL,达峰时间(Tmax)为(4±0)h和(4±0)h,消除相半衰期(t1/2)为(4.60±0.77)h和(6.16±2.11)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 UC0-t)为(666.35±541.36)ng/(mL·h)和(630.19±487.83)ng/(mL·h),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747.15±575.05)ng/(mL·h)和(715.88±499.18)ng/(mL·h),平均驻留时间(MRT)为(9.43±1.14)h和(10.31±2.51)h,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3.0±31.1)%.结论 制备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与市售制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相比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程娟;于橹;周建平;杭太俊;谢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做好实习生带教工作,培养其熟练应用专业知识、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方法 分析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制订实习生的培训计划与考核表,并由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考核量表在工作中实用性强,评估内容规范、简便,带教老师和实习生都能很好地了解和应用.结论 通过对实习生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师生双方的相互考核与评价,可使带教水平和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
作者:张之艺;宗黎琼;郭澄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盐酸贝尼地平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服盐酸贝尼地平每次4 mg,2次/天;酒石酸美托洛尔初始量每次6.25 mg,2次/天,依患者耐受性渐增至每次12.5 mg.B组仅加服盐酸贝尼地平每次4 mg,2次/天.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减少,心电图得到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91.30%,B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心绞痛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出现头胀1例,肢端冰冷1例,面色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B组出现面红2例,心悸3例,头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贝尼地平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韩荣旗;雷亚锋;曹国强;武俊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