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20例

吴晓清

关键词:急性分水岭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扩容、调脂、控制血糖、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0.2g,每日3次,连服14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 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是有体循环低血压、动脉狭窄及闭塞、微栓子栓塞及其他发病机制共同所致,而治疗效果及预后与脑灌注压的及时恢复和梗死血管供血区域大小有关.治疗后第7,14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180例利巴韦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利巴韦林注射剂.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1年期间95篇文献报道的180例利巴韦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少儿期及青壮年期患者占较大比例;女性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于男性,占56.11%.在各种不良反应损害中,排首位的是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共147例,占81.67%;其次是对生命有危险并导致人体显著伤残,共35例,占19.44%.结论 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控制用药时间,以免因盲目超量或长期用药引发不良反应.

    作者:莫一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62例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接受氯氮平治疗,62例患者接受齐拉西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10%,显著低于氯氮平组的80.00%(P <0.05);齐拉西酮LSR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优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且患者生活质量高.

    作者:程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住院病区退药问题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 探讨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解决住院病区退药问题.方法 跟踪病区用药流程,分析退药原因,优化医院信息系统软件设计,改进工作方式.结果病区退药大幅度下降,调剂人员退药工作显著减少,患者安全用药和住院药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结论医院信息系统的改进,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病区退药频率和风险,对于推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立群;叶方;熊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48例

    目的 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Ⅲ型前列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吲哚美辛栓1枚塞肛,每晚1次;治疗组加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mg,每晚1次,并予以护理干预.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操作简便,适宜临床应用.

    作者:王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我院2011年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 保障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医嘱的合理性.方法 提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医嘱共330 608份,并进行归纳、汇总和分析.结果 共审核出不合理医嘱343例,不合理医嘱类型为录入错误、配伍禁忌、溶剂选择不当、药物剂量使用不当、给药频次不当等.结论 药师审核PIVAS医嘱,可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保证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张海燕;倪美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29岁,产后9d,哺乳期,因“双乳胀痛不适伴发热”于2012年5月2日晚10:00入院.自述平时健康状况良好,否认传染病史、输血史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其他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示血压131/95 mmHg,体温38.8℃,呼吸20次/min,脉搏122次/min.初步诊断为双乳急性乳腺炎,予以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5月3日8:05开始静脉滴注头孢替安1.5g及甲硝唑100 mL,均每日2次,11:05静脉滴注辅助药物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每支含维生素A0.495 mg,维生素D2 2.5μg,维生素E4.55 mg,维生素K10.075 mg,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11233)2支,数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头面部、颈部及前胸部皮肤红肿.

    作者:张纯;蔡其明;宋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3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洛美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6月至12月收治的13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氧氟沙星组、左氧氟沙星组和洛美沙星组,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洛美沙星的有效率分别为80.43%,88.64%,77.27%,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6.27,6.16,6.88.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治疗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

    作者:帅洪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微量砷含量

    目的 建立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微量砷的分析方法.方法 检测波长铅为193.7 nm,灯电流为60 mA,狭缝宽度为0.4 nm.结果 被测溶液含砷在0~8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较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7%,RSD=1.76%(n=9).结论 原子荧光法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微量砷,方法准确、简单、灵敏,被测溶液稳定性好.

    作者:田涛;王红宇;余敏灵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愈伤接骨丹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愈伤接骨丹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愈伤接骨丹中的黄芩、大黄、苏木、赤芍、乳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方法可用于愈伤接骨丹的质量控制.

    作者:方磊;姚蓉;罗疆南;丁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 探讨减轻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分析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116例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策略.结果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重在预防,可通过选择合适的配置浓度、适当的穿刺方式及部位、加强患者用药教育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结论 静脉炎是静脉输注胺腆酮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在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赵霞;苏乐群;刘逢芹;李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胶粒系统用于眼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的 更好地使治疗药物进入眼内发挥疗效.方法 广泛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分别对眼用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微乳等胶粒分散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 眼用微粒给药系统可改善药物在角膜或结膜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在眼部组织的生物利用度,获得比较理想的局部治疗效果.

    作者:毛如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尼美舒利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共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有效率达66.67%.结论 生物共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雷启蓉;黎昌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硝呋太尔治疗再发滴虫性阴道炎感染42例

    目的 观察硝呋太尔治疗再发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85例再发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和7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硝呋太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 (P<0.01).结论:硝呋太尔是一种治疗再发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的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渝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杜仲片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杜仲片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浸膏收率、芍药苷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对杜仲片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 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12倍量水、每次提取2h、提取2次.结论用该工艺提取杜仲片中的芍药苷,干浸膏收率较高且稳定.

    作者:林向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8例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扩充冠状动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该治疗外另给予5000 U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每日2次,连用2周,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辅以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异常,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均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As2O3抑制恶性纤维母细胞增殖浓度效应及特异性的体外测评

    目的 体外检测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恶性纤维母细胞株MG-63(骨肉瘤细胞)及人正常纤维母细胞株MRC-5增殖的浓度效应,评价As2O3对恶性纤维母细胞毒作用的强度及特异性.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5d内0.25~8μmol/L浓度的As2O3对细胞株MG-63及MRC-5增殖的抑制率.以累积正态分布函数拟合二者的浓度-抑制率曲线,比较50%抑制浓度(IC50).以正态分布函数拟合二者抑制率的差值,推断大差值及对应浓度的95%可信区间.结果 1μmol/L浓度的As2O3对MG-63细胞抑制率第5天达58.8%,对MRC-5细胞高仅达27.6%,8μmol/L浓度的As2O3对MRC-5细胞的抑制率达55.9%.使用第4天的浓度及抑制率分别拟合MG-63与MRC-5细胞剂量效应曲线的累积正态分布函数,决定系数(r2)值均大于0.98,IC50分别为0.968 6μmol/L和6.103 8 μmol/L,其比值为6.30.拟合MG-63及MRC-5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值的正态分布函数,r2=0.990 7,大抑制率差值为25.36%,95%可信区间对应As2O3的浓度为0.487 5 μmol/L和1.049 4 μmol/L.结论 As2O3可有效抑制人恶性纤维母细胞增殖,在特定浓度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安全性).

    作者:方成;刘立;丁洪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开胃饮泡腾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以山楂为主要原料的开胃饮泡腾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应用酸碱滴定法控制有机酸含量,同时以山楂对照药材和熊果酸作为对照品,分别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产品的质量.采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硫酸乙醇溶液(3→10)为显色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aters Symmetry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甲醇-水-乙酸铵(75∶15∶1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图谱斑点清晰;熊果酸在质量浓度0.05~0.6 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回归方程为Y=2 241X+ 236.5,平均回收率为100.78%,RSD为1.6%.结论 该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好、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开胃饮泡腾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庆文;徐振文;温中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医院门诊药房调剂模式及效率调查分析

    目的 优化医院门诊药房调剂模式,改进调剂程序,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现场考察省内医院门诊药房高峰时段患者候药时间,咨询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员配备管理、人均处方量等.结果 13家三甲医院门诊药房调剂模式不尽相同,有刷卡语音叫号模式、预配候取模式及传统取药模式.患者等候取药时间及药师调配的处方量有显著差异,人均处方量多330张,少100张,平均207张;患者候药时间短3.40 min,长20.22 min,平均10.15 min.结论 调剂模式、发药设备和人员管理直接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及药师的发药质量和工作效率.先进的发药设备及人员绩效管理等优化调剂模式值得在门诊药房推广.

    作者:于西全;方婕;王祖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8种用药方案个体化治疗高血压伴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确保高血压联合用药降压达标、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方法 采用军字1号微机系统工程,将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高血压伴并发症患者归纳为8种病情,对所用药物归纳总结成8种方案并进行疗效分析和评价.结果 8种类型的高血压伴并发症,分别个体化用8种降压药治疗方案控制血压,出院时血压达标率为85%~95%,缓解率为100%,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个体化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基本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刘亚红;仇晓峰;戴德银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静脉滴注过程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规律考察

    目的 了解临床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胰岛素溶液时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规律,避免低血糖情况的发生.方法 在塑料瓶装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2U普通胰岛素,模拟临床用药进行静脉滴注(每分钟50滴),每滴注50 mL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胰岛素的浓度.结果 在静脉滴注后期普遍有胰岛素浓度骤然升高现象.结论 胰岛素在输注过程中浓度不均匀,有骤然升高现象,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一个原因.

    作者:康莉;陈淑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