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洪
目的 评价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经济效果和安全性,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西酞普兰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西酞普兰治疗6周,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应用药物经济学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 度洛西汀组和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92.00%,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分别为1 030.88元和1 092.09元,成本/效果(C/E)分别为1 073.83和1 187.05,度洛西汀组的不良反应率较西酞普兰组低.结论 度洛西汀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度洛西汀治疗成本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是治疗抑郁症较佳治疗方案.
作者:周慧民;韦德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2例,依照用药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24例给予孟鲁司特,乙组24例给予氨溴特罗,丙组24例同时给予孟鲁司特和氨溴特罗.用药后对各组进行不同时间的哮喘控制测试(C-ACT),并计算不同时间的峰值呼气流速(PEF)变异率,以观察肺功能.结果 C-ACT测评,15d后3组的测评分数比较,丙组比甲、乙两组高(P<0.05),甲、乙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30 d后3组的测评分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EF变异率统计,15 d后3组的统计值比较,丙组比甲、乙两组低(P<0.05),甲、乙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30 d后3组的统计值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治疗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作者:姜松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保障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医嘱的合理性.方法 提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医嘱共330 608份,并进行归纳、汇总和分析.结果 共审核出不合理医嘱343例,不合理医嘱类型为录入错误、配伍禁忌、溶剂选择不当、药物剂量使用不当、给药频次不当等.结论 药师审核PIVAS医嘱,可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保证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张海燕;倪美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临床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胰岛素溶液时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规律,避免低血糖情况的发生.方法 在塑料瓶装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2U普通胰岛素,模拟临床用药进行静脉滴注(每分钟50滴),每滴注50 mL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胰岛素的浓度.结果 在静脉滴注后期普遍有胰岛素浓度骤然升高现象.结论 胰岛素在输注过程中浓度不均匀,有骤然升高现象,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一个原因.
作者:康莉;陈淑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制备复方紫归油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大豆油为提取溶剂制备样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方中主药紫草和当归;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建立其他相关质量控制指标.结果质量控制指标系统全面,薄层斑点清晰,重复性好.结论 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全面,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琪;马妍妍;刘世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为医院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品消耗总金额比例依次为37.74%,36.91%,33.07%,用药金额逐年下降,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酶复方制剂为主.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应规范管理.
作者:曾晓红;马新燕;吴涤心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更好地使治疗药物进入眼内发挥疗效.方法 广泛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分别对眼用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微乳等胶粒分散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 眼用微粒给药系统可改善药物在角膜或结膜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在眼部组织的生物利用度,获得比较理想的局部治疗效果.
作者:毛如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佐辛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中下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复合全程七氟醚吸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A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将地佐辛针0.15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0 mL静脉注射;B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将地佐辛针0.2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0 mL静脉注射;C组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对手术后发生躁动、气道阻塞、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15~0.2 mg/kg的地佐辛针,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影响;B组拔管时间较C组延长(P<0.05);A组、B组术后躁动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手术结束前15 min内静脉注射0.2 mg/kg的地佐辛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项崇悟;高丽娟;吴兴娇;王传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溶栓治疗,按照患者溶栓时间窗分为A组(≤2h)、B组(2~4 h)、C组(4~6 h),比较3组患者溶栓指标检查结果及各心脏功能指标.结果 A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ST段压低时间、出现再灌注时间、心肌酶峰值前移时间均短于B组、C组(P<0.05);A组患者各项心脏指标改善优于B组、C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能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心肌功能,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溶栓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韩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对不同肠道清洁药物进行研究,为临床护理中的术前肠道清洁药物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将肝癌患者220例分为硫酸镁组、磷酸钠盐组、聚乙二醇组和乳果糖组,对患者的肠道清洁度、肛门排气时间、患者舒适度、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肠道清洁满意度分别为硫酸镁组92.00%、磷酸钠盐组94.00%、聚乙二醇组95.00%、乳果糖组96.67%,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硫酸镁组(62.8±13.7)h、磷酸钠盐组(57.3±14.2)h、聚乙二醇组(63.2±17.3)h、乳果糖组(61.1±18.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舒适度硫酸镁组44.00%、磷酸钠盐组92.00%、聚乙二醇组83.33%、乳果糖组91.67%;并发症乏力、腹胀、腹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组与乳果糖组明显低于硫酸镁组与磷酸钠盐组.结论 4种肠道清洁药物均可用于肝癌术前肠道准备,但聚乙二醇和乳果糖有较高的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作为肝癌术前肠道准备更优.
作者:朱玲;付欢英;杨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在人体的药动学特征,评价两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选择18~40岁健康成年男性12名,采用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健康志愿者分别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测定经时血药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的药动学参数,峰浓度(Cmax)为(70.12±37.43)ng/mL和(63.93±38.59)ng/mL,达峰时间(Tmax)为(4±0)h和(4±0)h,消除相半衰期(t1/2)为(4.60±0.77)h和(6.16±2.11)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 UC0-t)为(666.35±541.36)ng/(mL·h)和(630.19±487.83)ng/(mL·h),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747.15±575.05)ng/(mL·h)和(715.88±499.18)ng/(mL·h),平均驻留时间(MRT)为(9.43±1.14)h和(10.31±2.51)h,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3.0±31.1)%.结论 制备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与市售制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相比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程娟;于橹;周建平;杭太俊;谢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接受氯氮平治疗,62例患者接受齐拉西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10%,显著低于氯氮平组的80.00%(P <0.05);齐拉西酮LSR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优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且患者生活质量高.
作者:程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做好实习生带教工作,培养其熟练应用专业知识、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方法 分析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制订实习生的培训计划与考核表,并由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考核量表在工作中实用性强,评估内容规范、简便,带教老师和实习生都能很好地了解和应用.结论 通过对实习生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师生双方的相互考核与评价,可使带教水平和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
作者:张之艺;宗黎琼;郭澄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病原菌的构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行痰液培养,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耐药试验.结果 从103份痰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8种不同的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44.66%;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感染率分别为36.96%和63.04%;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是万古霉素.结论 革兰阴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张春娟;李红妹;石方;宋桂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愈伤接骨丹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愈伤接骨丹中的黄芩、大黄、苏木、赤芍、乳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方法可用于愈伤接骨丹的质量控制.
作者:方磊;姚蓉;罗疆南;丁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检测中药制剂中可能非法添加的8种化学抗真菌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Luna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00~ 400 nm;柱温为35℃.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氟康唑、灰黄霉素、酮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硝酸益康唑、硝酸咪康唑、盐酸特比萘芬8种抗真菌化学药物可得到有效分离、检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92%,90.63%,95.88%,99.34%,97.82%,97.16%,97.91%,85.12%,RSD分别为0.30%,0.21%,0.41%,0.36%,1.39%,0.39%,0.52%,0.1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中药制剂及中成药中抗真菌化学药物的筛查.
作者:卢奕;张雁;李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中药现代化对中药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测多评法是通过采用一种内参物检测多种成分的方法,由于该法具有节约、准确等特性,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该文对近年一测多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沈小钟;刘瑶;杨燕军;杨帆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疗程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和肌电图.结果 两组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基础上,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娟;沈大跃;潘珺;董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χ2=8.80,χ2=8.3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作者:昝晓波;姚和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硝呋太尔治疗再发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85例再发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和7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硝呋太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 (P<0.01).结论:硝呋太尔是一种治疗再发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的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渝军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