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达
目的 分析172例儿童清开灵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及其发生的特点,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检索2002年至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中儿童应用清开灵所致ADR/ADE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患儿中,3岁以下儿童73例(42.44%);联合用药28例,其中3岁以下儿童13例(46.43%);超适应证48例(27.91%);ADR/ADE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清开灵ADR/ADE,关注儿童合理用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作者:肖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测定尼美舒利胶囊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用氨水调解pH至7.0)-乙腈(56∶44),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03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尼美舒利的线性范围为0.047 4 ~0.711 0 μg(r =0.999 9,n=5),尼美舒利胶囊的高、中、低3种质量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7%,RSD =0.80% (n =6).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尼美舒利胶囊含量的测定.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是否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12 ~ 45个月,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0.9%氯化钠注射液)、灯盏花素组(B组,0.75 mg/kg),每组15例.麻醉诱导后微泵静脉输注1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灯盏花素注射液,30 min内输注完毕.分别于切皮前(T0),主动脉阻断开放后30 min(T1)、1 h(T2)、术后6 h(T3)及24 h(T4)测定血前降钙素(PCT)、血肌酐(Cr)及同时间点新鲜尿液的尿N-乙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浓度.结果 与T0点相比,两组患儿PCT及NAG其他时间点都显著升高(P<0.01),而Cr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PCT及NAG在T1~T4时间点较低(P<0.01),但Cr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前静脉输注0.75 mg/kg灯盏花素,有助于减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所致的肾功能损伤.
作者:陈军;刘滨婴;王爱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金双歧、思联康、妈咪爱3种胃肠道微生态益生菌及其连用口服补液盐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1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医院收治的4月至1周岁的急性胃肠炎(腹泻)患儿162例,1~3周岁以内急性胃肠炎(腹泻)患儿162例,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主要用双歧三联活菌(金双歧),第2组用双歧四联活菌(思连康),第3组用妈咪爱散剂,第4组为益生菌联用口服补液盐,均为常规剂量喂养和对症治疗,疗程均为3d.结果 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97.53%,98.77%,100.00%;4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就显效率而言,肠道微生态制剂益生菌连用补液盐明显优于单用益生菌(P<0.05).结论 肠道微生态益生菌用于婴幼儿急性轻中度腹泻均有效,但联用口服补液盐的疗效更优.
作者:胡晓艺;沙皖;戴德银;卢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体外检测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恶性纤维母细胞株MG-63(骨肉瘤细胞)及人正常纤维母细胞株MRC-5增殖的浓度效应,评价As2O3对恶性纤维母细胞毒作用的强度及特异性.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5d内0.25~8μmol/L浓度的As2O3对细胞株MG-63及MRC-5增殖的抑制率.以累积正态分布函数拟合二者的浓度-抑制率曲线,比较50%抑制浓度(IC50).以正态分布函数拟合二者抑制率的差值,推断大差值及对应浓度的95%可信区间.结果 1μmol/L浓度的As2O3对MG-63细胞抑制率第5天达58.8%,对MRC-5细胞高仅达27.6%,8μmol/L浓度的As2O3对MRC-5细胞的抑制率达55.9%.使用第4天的浓度及抑制率分别拟合MG-63与MRC-5细胞剂量效应曲线的累积正态分布函数,决定系数(r2)值均大于0.98,IC50分别为0.968 6μmol/L和6.103 8 μmol/L,其比值为6.30.拟合MG-63及MRC-5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值的正态分布函数,r2=0.990 7,大抑制率差值为25.36%,95%可信区间对应As2O3的浓度为0.487 5 μmol/L和1.049 4 μmol/L.结论 As2O3可有效抑制人恶性纤维母细胞增殖,在特定浓度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安全性).
作者:方成;刘立;丁洪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扩容、调脂、控制血糖、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0.2g,每日3次,连服14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 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是有体循环低血压、动脉狭窄及闭塞、微栓子栓塞及其他发病机制共同所致,而治疗效果及预后与脑灌注压的及时恢复和梗死血管供血区域大小有关.治疗后第7,14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做好实习生带教工作,培养其熟练应用专业知识、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方法 分析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制订实习生的培训计划与考核表,并由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考核量表在工作中实用性强,评估内容规范、简便,带教老师和实习生都能很好地了解和应用.结论 通过对实习生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师生双方的相互考核与评价,可使带教水平和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
作者:张之艺;宗黎琼;郭澄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佐辛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中下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复合全程七氟醚吸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A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将地佐辛针0.15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0 mL静脉注射;B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将地佐辛针0.2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0 mL静脉注射;C组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对手术后发生躁动、气道阻塞、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15~0.2 mg/kg的地佐辛针,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影响;B组拔管时间较C组延长(P<0.05);A组、B组术后躁动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手术结束前15 min内静脉注射0.2 mg/kg的地佐辛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项崇悟;高丽娟;吴兴娇;王传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患者,女,29岁,产后9d,哺乳期,因“双乳胀痛不适伴发热”于2012年5月2日晚10:00入院.自述平时健康状况良好,否认传染病史、输血史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其他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示血压131/95 mmHg,体温38.8℃,呼吸20次/min,脉搏122次/min.初步诊断为双乳急性乳腺炎,予以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5月3日8:05开始静脉滴注头孢替安1.5g及甲硝唑100 mL,均每日2次,11:05静脉滴注辅助药物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每支含维生素A0.495 mg,维生素D2 2.5μg,维生素E4.55 mg,维生素K10.075 mg,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11233)2支,数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头面部、颈部及前胸部皮肤红肿.
作者:张纯;蔡其明;宋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解决住院病区退药问题.方法 跟踪病区用药流程,分析退药原因,优化医院信息系统软件设计,改进工作方式.结果病区退药大幅度下降,调剂人员退药工作显著减少,患者安全用药和住院药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结论医院信息系统的改进,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病区退药频率和风险,对于推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立群;叶方;熊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2例,依照用药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24例给予孟鲁司特,乙组24例给予氨溴特罗,丙组24例同时给予孟鲁司特和氨溴特罗.用药后对各组进行不同时间的哮喘控制测试(C-ACT),并计算不同时间的峰值呼气流速(PEF)变异率,以观察肺功能.结果 C-ACT测评,15d后3组的测评分数比较,丙组比甲、乙两组高(P<0.05),甲、乙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30 d后3组的测评分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EF变异率统计,15 d后3组的统计值比较,丙组比甲、乙两组低(P<0.05),甲、乙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30 d后3组的统计值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治疗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作者:姜松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利巴韦林注射剂.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1年期间95篇文献报道的180例利巴韦林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少儿期及青壮年期患者占较大比例;女性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于男性,占56.11%.在各种不良反应损害中,排首位的是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共147例,占81.67%;其次是对生命有危险并导致人体显著伤残,共35例,占19.44%.结论 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控制用药时间,以免因盲目超量或长期用药引发不良反应.
作者:莫一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制备复方紫归油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大豆油为提取溶剂制备样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方中主药紫草和当归;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建立其他相关质量控制指标.结果质量控制指标系统全面,薄层斑点清晰,重复性好.结论 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全面,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琪;马妍妍;刘世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扩充冠状动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该治疗外另给予5000 U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每日2次,连用2周,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辅以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异常,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均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连续治疗2周.分别使用美国NIHSS量表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每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2,3,4周后的NIHSS改善情况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3,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出现轻度恶心2例,腹部轻微不适1例,但均未影响治疗.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迅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明达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尼美舒利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共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有效率达66.67%.结论 生物共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雷启蓉;黎昌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盐酸贝尼地平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服盐酸贝尼地平每次4 mg,2次/天;酒石酸美托洛尔初始量每次6.25 mg,2次/天,依患者耐受性渐增至每次12.5 mg.B组仅加服盐酸贝尼地平每次4 mg,2次/天.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减少,心电图得到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91.30%,B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心绞痛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出现头胀1例,肢端冰冷1例,面色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B组出现面红2例,心悸3例,头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贝尼地平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韩荣旗;雷亚锋;曹国强;武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金钱草胶囊中槲皮素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为临床应用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4%磷酸溶液(40∶10∶50),流速 1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360 nm.血样提取方法,以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后,以乙酸乙酯提取,氮气流吹干后复溶进样.结果 槲皮素保留时间约为8.8 min,金钱草胶囊中槲皮素的血药浓度线性范围0.08 ~ 12 μg/mL,低定量限为0.05 μg/mL,检测限为0.02 μg/mL.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7.50%~ 102.50%,水解提取回收率为76.46% ~87.43%,日内精密度RSD为4.18% ~6.17%,日间精密度RSD为5.08% ~ 8.63%.结论 方法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王启平;王洪锐;李东;朱杰华;林永胜;冯雪科;陈玩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加强对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2011年7月起,医院每月进行药品质量检查共144次.分析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加强督导检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流程、组织学习和培训等一系列措施,规范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结果 与2011年7月至12月检查结果相比,2012年7月至12月发生高危药品管理不规范项的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提高.结论 实施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维仕;庞燕;李锐曦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测定枳实导滞丸中辛弗林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柱(250 mm×4.6mm,5 μm),以甲醇-水(0.18%磷酸和0.22%十二烷基磺酸钠,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4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 辛弗林质量浓度在3.1 ~93 μg/mL(r =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11%(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枳实导滞丸中辛弗林的质量控制.
作者:曲楠楠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