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红;马新燕;吴涤心
目的 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随机抽取干预前后妇产科住院手术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干预前为100%,干预后为92.56%;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干预前为47.82%,干预后为90.91%.结论 制订相应管理制度,采取有力干预措施,对于规范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有重大意义.
作者:黄玉玲;毛桂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做好实习生带教工作,培养其熟练应用专业知识、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方法 分析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制订实习生的培训计划与考核表,并由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考核量表在工作中实用性强,评估内容规范、简便,带教老师和实习生都能很好地了解和应用.结论 通过对实习生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师生双方的相互考核与评价,可使带教水平和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
作者:张之艺;宗黎琼;郭澄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吸烟引发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在医院确诊为急性咽炎的男性吸烟患者60例进行连续6d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痊愈37例,显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83.33%.结论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男性吸烟引发的急性咽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长贵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χ2=8.80,χ2=8.3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作者:昝晓波;姚和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测定枳实导滞丸中辛弗林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柱(250 mm×4.6mm,5 μm),以甲醇-水(0.18%磷酸和0.22%十二烷基磺酸钠,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4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 辛弗林质量浓度在3.1 ~93 μg/mL(r =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11%(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枳实导滞丸中辛弗林的质量控制.
作者:曲楠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检测中药制剂中可能非法添加的8种化学抗真菌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Luna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00~ 400 nm;柱温为35℃.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氟康唑、灰黄霉素、酮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硝酸益康唑、硝酸咪康唑、盐酸特比萘芬8种抗真菌化学药物可得到有效分离、检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92%,90.63%,95.88%,99.34%,97.82%,97.16%,97.91%,85.12%,RSD分别为0.30%,0.21%,0.41%,0.36%,1.39%,0.39%,0.52%,0.1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中药制剂及中成药中抗真菌化学药物的筛查.
作者:卢奕;张雁;李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盐酸溴己新辅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及集束化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将64例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在抗感染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并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祛痰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祛痰效果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溴己新可增强祛痰效果,配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VAP的治愈率.
作者:白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基础+餐时人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及胰岛素类似物泵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n=60)采用诺和平+诺和锐于睡前及三餐时皮下注射,B组(n=60)采用诺和锐泵持续24 h皮下泵入,C组(n=60)采用诺和灵N+诺和灵R,于睡前及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并在治疗达标后观察三餐前及睡前指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2 h动态血糖变化、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变化.结果 A组在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72 h动态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变化方面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平+诺和锐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控制长效而稳定,不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发生,引起体重增加量少.
作者:景明勇;张晓春;蒋成霞;徐晓华;丁启强;周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微量砷的分析方法.方法 检测波长铅为193.7 nm,灯电流为60 mA,狭缝宽度为0.4 nm.结果 被测溶液含砷在0~8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较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7%,RSD=1.76%(n=9).结论 原子荧光法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微量砷,方法准确、简单、灵敏,被测溶液稳定性好.
作者:田涛;王红宇;余敏灵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更好地使治疗药物进入眼内发挥疗效.方法 广泛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分别对眼用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微乳等胶粒分散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 眼用微粒给药系统可改善药物在角膜或结膜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在眼部组织的生物利用度,获得比较理想的局部治疗效果.
作者:毛如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患儿,男,3岁,主因皮疹4d入院.于入院前4d因鼻唇沟疖肿挠破后感染,于当地卫生所口服“依托红霉素”(生产厂家及生产批号不详)后出现耳后皮肤发红,颈部皮肤破溃,眼睑红肿、化脓,外耳廓化脓,周身皮疹,皮肤剥脱,就诊于我院皮肤科,诊断为“药疹,剥脱性皮炎”,入住我院儿科.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睡眠均欠佳,不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尿略少,大便干燥.既往曾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作者:朱伟娜;黄秋芳;杨彩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Ⅲ型前列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吲哚美辛栓1枚塞肛,每晚1次;治疗组加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mg,每晚1次,并予以护理干预.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操作简便,适宜临床应用.
作者:王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中药现代化对中药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测多评法是通过采用一种内参物检测多种成分的方法,由于该法具有节约、准确等特性,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该文对近年一测多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沈小钟;刘瑶;杨燕军;杨帆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减轻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分析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116例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策略.结果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重在预防,可通过选择合适的配置浓度、适当的穿刺方式及部位、加强患者用药教育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结论 静脉炎是静脉输注胺腆酮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在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赵霞;苏乐群;刘逢芹;李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减少医院退药情况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235张患者退药处方,按退药患者年龄、科室、退药品种及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质量、医生原因、患者拒用、患者住院等.结论 应建立规范的退药制度,加强与患者沟通,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责任心及主动服务意识,以减少退药行为的发生.
作者:钱先中;杨积顺;刘杰;陈超;徐立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制备复方紫归油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大豆油为提取溶剂制备样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方中主药紫草和当归;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建立其他相关质量控制指标.结果质量控制指标系统全面,薄层斑点清晰,重复性好.结论 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全面,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琪;马妍妍;刘世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尼美舒利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共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生物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有效率达66.67%.结论 生物共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雷启蓉;黎昌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是否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12 ~ 45个月,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0.9%氯化钠注射液)、灯盏花素组(B组,0.75 mg/kg),每组15例.麻醉诱导后微泵静脉输注1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灯盏花素注射液,30 min内输注完毕.分别于切皮前(T0),主动脉阻断开放后30 min(T1)、1 h(T2)、术后6 h(T3)及24 h(T4)测定血前降钙素(PCT)、血肌酐(Cr)及同时间点新鲜尿液的尿N-乙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浓度.结果 与T0点相比,两组患儿PCT及NAG其他时间点都显著升高(P<0.01),而Cr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PCT及NAG在T1~T4时间点较低(P<0.01),但Cr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前静脉输注0.75 mg/kg灯盏花素,有助于减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所致的肾功能损伤.
作者:陈军;刘滨婴;王爱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溶栓治疗,按照患者溶栓时间窗分为A组(≤2h)、B组(2~4 h)、C组(4~6 h),比较3组患者溶栓指标检查结果及各心脏功能指标.结果 A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ST段压低时间、出现再灌注时间、心肌酶峰值前移时间均短于B组、C组(P<0.05);A组患者各项心脏指标改善优于B组、C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能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心肌功能,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溶栓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韩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吸收不同强度的γ射线辐照后样品含量变化.方法 将同一批号的样品放置于60Co-γ射线放射源中,一次性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以0.75%三乙胺(磷酸调节pH至3.0)-甲醇(25∶7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2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方法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0~12.0 μg/mL(r =0.999 8);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902%,98.974%,100.518%,日间及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2%(n=3).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后样品含量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具有一定线性特征.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辐照下具有不稳定性,且辐照对其含量影响显著.
作者:宋宏宇;卢华;管海燕;藕顺龙;卢来春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