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测多评法研究进展

沈小钟;刘瑶;杨燕军;杨帆

关键词:一测多评法, 相对校正因子, 质量控制
摘要:中药现代化对中药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测多评法是通过采用一种内参物检测多种成分的方法,由于该法具有节约、准确等特性,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该文对近年一测多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研究

    目的 加强对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2011年7月起,医院每月进行药品质量检查共144次.分析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加强督导检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流程、组织学习和培训等一系列措施,规范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结果 与2011年7月至12月检查结果相比,2012年7月至12月发生高危药品管理不规范项的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提高.结论 实施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维仕;庞燕;李锐曦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MRSA的治疗

    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死亡率高.早期诊断、通过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及住院率.针对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探讨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疗程,并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作者:金福花;吕宏宇;郝娟芝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肌苷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致眼睑浮肿1例

    患儿,女,10岁6个月,因“咳嗽、气喘5天,偶有心前区不适半天”于2012年6月23日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示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哮鸣音和中量湿罗音;心率102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余无异常发现.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正常,吸入和食入过敏原检查阴性;心肌酶谱检查提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0 U/L,生化及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胸部X线摄片提示双肺支气管肺炎;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不齐.既往无过敏史及哮喘病史.

    作者:陈晓熹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吸烟引发的急性咽炎60例

    目的 观察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吸烟引发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在医院确诊为急性咽炎的男性吸烟患者60例进行连续6d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痊愈37例,显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83.33%.结论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男性吸烟引发的急性咽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长贵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灯盏花素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是否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12 ~ 45个月,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0.9%氯化钠注射液)、灯盏花素组(B组,0.75 mg/kg),每组15例.麻醉诱导后微泵静脉输注1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灯盏花素注射液,30 min内输注完毕.分别于切皮前(T0),主动脉阻断开放后30 min(T1)、1 h(T2)、术后6 h(T3)及24 h(T4)测定血前降钙素(PCT)、血肌酐(Cr)及同时间点新鲜尿液的尿N-乙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浓度.结果 与T0点相比,两组患儿PCT及NAG其他时间点都显著升高(P<0.01),而Cr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PCT及NAG在T1~T4时间点较低(P<0.01),但Cr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前静脉输注0.75 mg/kg灯盏花素,有助于减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所致的肾功能损伤.

    作者:陈军;刘滨婴;王爱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钱草胶囊中槲皮素的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金钱草胶囊中槲皮素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为临床应用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4%磷酸溶液(40∶10∶50),流速 1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360 nm.血样提取方法,以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后,以乙酸乙酯提取,氮气流吹干后复溶进样.结果 槲皮素保留时间约为8.8 min,金钱草胶囊中槲皮素的血药浓度线性范围0.08 ~ 12 μg/mL,低定量限为0.05 μg/mL,检测限为0.02 μg/mL.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7.50%~ 102.50%,水解提取回收率为76.46% ~87.43%,日内精密度RSD为4.18% ~6.17%,日间精密度RSD为5.08% ~ 8.63%.结论 方法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王启平;王洪锐;李东;朱杰华;林永胜;冯雪科;陈玩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48例

    目的 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Ⅲ型前列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吲哚美辛栓1枚塞肛,每晚1次;治疗组加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mg,每晚1次,并予以护理干预.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操作简便,适宜临床应用.

    作者:王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辐照对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含量影响的考察

    目的 建立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吸收不同强度的γ射线辐照后样品含量变化.方法 将同一批号的样品放置于60Co-γ射线放射源中,一次性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以0.75%三乙胺(磷酸调节pH至3.0)-甲醇(25∶7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2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方法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0~12.0 μg/mL(r =0.999 8);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902%,98.974%,100.518%,日间及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2%(n=3).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后样品含量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具有一定线性特征.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辐照下具有不稳定性,且辐照对其含量影响显著.

    作者:宋宏宇;卢华;管海燕;藕顺龙;卢来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小成本分析

    目的 评价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经济效果和安全性,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西酞普兰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西酞普兰治疗6周,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应用药物经济学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 度洛西汀组和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92.00%,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分别为1 030.88元和1 092.09元,成本/效果(C/E)分别为1 073.83和1 187.05,度洛西汀组的不良反应率较西酞普兰组低.结论 度洛西汀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度洛西汀治疗成本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是治疗抑郁症较佳治疗方案.

    作者:周慧民;韦德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的抗真菌药物

    目的 建立检测中药制剂中可能非法添加的8种化学抗真菌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Luna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00~ 400 nm;柱温为35℃.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氟康唑、灰黄霉素、酮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硝酸益康唑、硝酸咪康唑、盐酸特比萘芬8种抗真菌化学药物可得到有效分离、检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92%,90.63%,95.88%,99.34%,97.82%,97.16%,97.91%,85.12%,RSD分别为0.30%,0.21%,0.41%,0.36%,1.39%,0.39%,0.52%,0.1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中药制剂及中成药中抗真菌化学药物的筛查.

    作者:卢奕;张雁;李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微量砷含量

    目的 建立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微量砷的分析方法.方法 检测波长铅为193.7 nm,灯电流为60 mA,狭缝宽度为0.4 nm.结果 被测溶液含砷在0~8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较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7%,RSD=1.76%(n=9).结论 原子荧光法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微量砷,方法准确、简单、灵敏,被测溶液稳定性好.

    作者:田涛;王红宇;余敏灵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8例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扩充冠状动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该治疗外另给予5000 U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每日2次,连用2周,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辅以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异常,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均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目的 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疗程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和肌电图.结果 两组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基础上,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娟;沈大跃;潘珺;董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目的 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在人体的药动学特征,评价两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选择18~40岁健康成年男性12名,采用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健康志愿者分别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测定经时血药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和缓释片的药动学参数,峰浓度(Cmax)为(70.12±37.43)ng/mL和(63.93±38.59)ng/mL,达峰时间(Tmax)为(4±0)h和(4±0)h,消除相半衰期(t1/2)为(4.60±0.77)h和(6.16±2.11)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 UC0-t)为(666.35±541.36)ng/(mL·h)和(630.19±487.83)ng/(mL·h),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747.15±575.05)ng/(mL·h)和(715.88±499.18)ng/(mL·h),平均驻留时间(MRT)为(9.43±1.14)h和(10.31±2.51)h,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3.0±31.1)%.结论 制备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与市售制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相比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程娟;于橹;周建平;杭太俊;谢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地佐辛预防七氟醚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佐辛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中下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复合全程七氟醚吸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A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将地佐辛针0.15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0 mL静脉注射;B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将地佐辛针0.2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0 mL静脉注射;C组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对手术后发生躁动、气道阻塞、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15~0.2 mg/kg的地佐辛针,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影响;B组拔管时间较C组延长(P<0.05);A组、B组术后躁动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手术结束前15 min内静脉注射0.2 mg/kg的地佐辛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项崇悟;高丽娟;吴兴娇;王传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复方紫归油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紫归油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大豆油为提取溶剂制备样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方中主药紫草和当归;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建立其他相关质量控制指标.结果质量控制指标系统全面,薄层斑点清晰,重复性好.结论 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全面,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琪;马妍妍;刘世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8种用药方案个体化治疗高血压伴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确保高血压联合用药降压达标、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方法 采用军字1号微机系统工程,将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高血压伴并发症患者归纳为8种病情,对所用药物归纳总结成8种方案并进行疗效分析和评价.结果 8种类型的高血压伴并发症,分别个体化用8种降压药治疗方案控制血压,出院时血压达标率为85%~95%,缓解率为100%,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个体化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基本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刘亚红;仇晓峰;戴德银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我院处方点评体系的构建与体会

    目的 探讨医院处方点评体系的构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建立医院四级处方点评体系,对医院处方合理用药进行监控和评价,全方位、多角度点评,即时审核与事后点评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处方点评模式.同时利用处方点评结果,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结果 实行四级处方点评后,医院处方合格率持续提高.结论 四级处方点评体系的建立,构筑了系统的合理用药监测网络.

    作者:郑造乾;袁雍;杨秀丽;辛传伟;黄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静脉滴注过程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规律考察

    目的 了解临床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胰岛素溶液时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规律,避免低血糖情况的发生.方法 在塑料瓶装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2U普通胰岛素,模拟临床用药进行静脉滴注(每分钟50滴),每滴注50 mL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胰岛素的浓度.结果 在静脉滴注后期普遍有胰岛素浓度骤然升高现象.结论 胰岛素在输注过程中浓度不均匀,有骤然升高现象,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一个原因.

    作者:康莉;陈淑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胰岛素3种强化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基础+餐时人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及胰岛素类似物泵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n=60)采用诺和平+诺和锐于睡前及三餐时皮下注射,B组(n=60)采用诺和锐泵持续24 h皮下泵入,C组(n=60)采用诺和灵N+诺和灵R,于睡前及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并在治疗达标后观察三餐前及睡前指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2 h动态血糖变化、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变化.结果 A组在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72 h动态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变化方面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平+诺和锐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控制长效而稳定,不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发生,引起体重增加量少.

    作者:景明勇;张晓春;蒋成霞;徐晓华;丁启强;周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