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茹;张九云;何莉;南楠;陈奕铭
目的:探讨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茴香枳术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天,末次给药后12小时后股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2、TNF-α.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IL-2含量、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茴香枳术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浆IL-2含量、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中、低剂量组.结论:茴香枳术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与保护肠道微生态功能有关.
作者:朱晓铭;李亮;唐晓勇;陈玉庆;刘强光;郑君;乔登嫣;骆元斌;刘迎萍;屈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对糖尿病脑梗死大鼠神经缺损行为以及糖脂代谢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西药、中药治疗组,每组3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后予高能量高脂肪饲料喂养2周以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再采用线栓法制备糖尿病脑梗死模型,造模后中药治疗组灌胃复元醒脑汤10.4 g/kg(体质量),2次/d,连续14天.西药治疗组灌胃二甲双胍27 mg/kg(体质量),2次/d;尼莫地平2.16 mg/kg(体质量),2次/d,连续14天.模型组、假手术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天.14天后处死大鼠取材,测定大鼠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计算神经缺损行为体征(Bederson)评分.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都明显下调(P<0.01);西药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下调(P<0.01);2)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大鼠Bederson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元醒脑汤可降低糖尿病脑梗死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
作者:沈俊逸;赵智明;刘春丽;壮雨雯;徐文俊;蔡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邱连利主任医师在针灸治疗疾病过程中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贯穿始终,坚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原则,纵观全局,防治结合;以针与灸为手段,以经络、腧穴为媒介,扶正气,祛邪气,调阴阳,通经络,调气血,和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作者:陈淑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从时空观的角度分析《难经》中有关脉诊与脉象的阐述,探讨时空观在《难经》脉诊中的应用及对于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晶;齐向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裴氏健脾固元膏穴位敷贴联合复合乳酸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患儿2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给予复合乳酸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裴氏健脾固元膏穴位敷贴,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3%,对照组为6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裴氏健脾固元膏穴位敷贴联合复合乳酸菌治疗小儿腹泻效果优于单用复合乳酸菌治疗.
作者:李新茹;张九云;何莉;南楠;陈奕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芪乌调脂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症介质、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索芪乌调脂颗粒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芪乌调脂颗粒组、阿托伐他汀组、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组,除空白组外均给予高脂饮食喂饲4周,病理提示造模成功后按组别分别给予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钙,连续给药8周,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主动脉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上升,主动脉组织中MMP-9、VEGF阳性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组hs-CRP、MMP-9阳性反应降低,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组VEGF阳性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组hs-CRP、MMP-9、VEG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乌调脂颗粒协同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起到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于妍;杨阿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应用时间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56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加用时间护理.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7天后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合理运用时间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谢圆;谭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关节炎早、中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在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萘普生缓释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Lequesne评分及VAS评分改善情况,同时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equesne评分及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KOA有长效止痛作用,疗效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萘普生缓释胶囊.
作者:辛卓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味结合分期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远期及近期疗效以及对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少腹逐瘀汤加味结合分期埋线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后及随访期(疗程结束后3月)痛经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并应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优于对照组的75.6%(P<0.01);2)随访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优于对照组的40.0%(P<0.01);3)3疗程后及随访期治疗组在痛经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4)治疗组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孕酮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P<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结合分期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布洛芬,可能是通过调整卵巢雌、孕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作者:和丽娟;区淑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从中医药面临的国内外囧与危、中医药的哲学与破囧杀危、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简史、中医药的多角度多方向分析、中医药的微假说、中医药的新生力量6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辉煌的历史与目前的社会境遇.
作者:李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宣明论方》诸证门中62证与《圣济总录》相关内容的渊源.方法:通过列表形式对比二者在病名、病证描述、方名、方剂组成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黄帝内经宣明论方》中的62证与《圣济总录》的补遗部分仅有一个病证不同;相关病证的病证描述、方剂描述内容大致相同,但二者有简繁的差异;方名相似;方剂组成有20个完全相同,其余仅个别药味和剂量不同.结论:《黄帝内经宣明论方》诸证门中62证的内容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圣济总录》的相关内容.
作者:孙放;郭淳;郑思思;彭筱娴;刘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闭合软组织损伤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方法:将闭合软组织损伤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伤后常规治疗并口服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照组29例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治疗前)、3天、7天、14天血清CK、LDH、AST的含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K、LDH、AS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14天2组患者血清CK、LDH、AS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14天与治疗前血清CK、LDH、AS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陇中消肿止痛合剂能有效抑制和清除创伤后软组织损伤患者体内代谢毒物,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申建军;方鹏飞;张富龙;冯康虎;陈志伟;王久夏;田继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醇提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传统品、清炒品、阴干品)的高、中、低剂量组,探讨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醇提物对口服葡萄糖(Glu)致瞬时高血糖小鼠及腹腔注射肾上腺素(Adr)致瞬时高血糖小鼠糖耐量的影响.结果: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的醇提物对Glu性与Adr性高血糖小鼠血糖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的醇提物对Glu性、Adr性高血糖小鼠的治疗机制可能与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关.
作者:杨正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埋线联合耳穴压丸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应用埋线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治疗28天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埋线联合耳穴压丸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作者:樊建林;朱红艳;马淑红;王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亲情化护理模式对急诊脑外伤患儿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诊脑外伤患儿48例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将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诊脑外伤患儿50例设为研究组,开展亲情化护理模式.2组小儿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均接受脑外伤残损评价表(SIAS)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评估.结果:研究组患儿干预后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健侧肢体功能及SIA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急诊脑外伤患儿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
作者:陈枫;王惠芬;沈晓娟;张晓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利用频数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治疗干眼症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医药治疗干眼症有关古医籍和现代文献报道,摘录中药治疗干眼症的条文,统一标准化命名中药,建立数据库,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结果:共涉及方剂75首,中药164味.1)频次:按频次排序,前10位的药味依次是甘草、枸杞子、熟地黄、麦冬、菊花、当归、白芍、茯苓、牡丹皮、玄参;前10位的中药类别依次是补阴药、补气药、补血药、发散风热药、清热凉血药、清热泻火药、利水消肿药、清热燥湿药、活血调经药、利尿通淋药.未使用祛风湿类药、驱虫药和涌吐药.2)聚类:所有药物频次总计695次,频次≥8次以上的23种药物经过聚类分析显示,古今用药四气偏向不明显,大多味甘,归肝、肾、心经,功效大多涉及滋阴、补血、明目、止痛等作用,兼顾清热、除湿、活血、疏肝等作用.结论:利用频数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可较好地挖掘中医治疗干眼症的用药规律,并能结合临床,建立假说,指导用药,但更全面更确切的用药经验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文瑾;谢琳;刘勤;白惠玲;王虎平;吴红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各40例,治疗4个疗程.观察各组患儿治疗前后全血微量元素、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儿的全血微量元素治疗后均升高,治疗组升高为明显;3组患儿的症状积分均减少,治疗组减少明显,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2.5%、80.0%.结论: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够纠正脾胃不合型小儿的脾胃功能,是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的有效方剂.
作者:高汉媛;王维红;王继芳;李小芹;史正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55例,西医组采用美洛昔康+甲氨喋呤治疗,中西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通络方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IL-1、TNF-α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患者关节肿痛而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口渴汗出及尿黄、便干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PCS评分和MCS评分均高于西医组和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ESR和RF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关节液TNF-α和IL-1水平低于西医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西药可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关节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关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郭立霞;黄照国;闫恒志;凌鑫;魏运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恶性肿瘤长期化疗并进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穿组(A组)、超声引导下穿刺组(B组)、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穿刺组(C组),每组50例,各组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3项瓣膜式4F PICC导管.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A组为72%,B组为90%,C组为92%,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B组为8%,C组为2%,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C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置管操作时间A组为(12.8±3.1)min,B组为(8.4±1.2)min,C组为(5.2±2.1)min,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造影引导X线透视辅助下PICC置管术一次置管成功率与超声引导下无差别,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操作时间.
作者:陈洁;李双喜;党磊;宋来昌;杜静媛;薛四倩;李佩佩;甘培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蜡疗组各50例,考察2种护理方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踝关节疼痛缓解时间、程度、关节恢复功能位、站立时负重的程度等蜡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蜡疗组为98%,常规组为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袁秀芳;孙海霞;马岩霞;王玉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